張廷玉是清朝臣子的楷模,因深受雍正寵愛而配享太廟,然而就是這麼一位官場“不倒翁”,到了乾隆年間卻屢屢受挫。
乾隆先是在富察皇後的祭文上吹毛求疵,罰了張廷玉一年的俸祿;接着,又在張廷玉退休問題上大做文章,對他百般刁難。
按理說,張廷玉是三朝元老,深谙為官之道,為何到了乾隆朝就會“栽跟頭”?
一、張廷玉年事已高,利用價值大不如從前
乾隆剛剛繼位時,對張廷玉還比較倚重,不僅因為他是顧命大臣,更重要的是張廷玉有豐富的政務處理經驗。如果說大清帝國是一架機器,那張廷玉就是這家機器的使用說明書,乾隆要操作機器就離不開張廷玉。
不過當了幾年皇帝後,乾隆對政務越來越熟悉,帝王心術的運用也逐漸得心應手,對張廷玉的重視就不如從前。1746年,乾隆還特地釋出谕旨:
“大學士張廷玉服官數十年。今年逾古稀,每日晨興赴阙,未免過勞,朕心轸念。嗣後不必向早入朝。”
表面上看是體恤他,實際上是将其邊緣化。
張廷玉年過古稀,記憶力、精力也大不如之前,乾隆注意到這個問題,開始有意提拔年富力強的人。這時的張廷玉,如同公司的老員工,一旦沒有利用價值,就會被公司淘汰。
二、乾隆過于精明
乾隆的性格與雍正大不相同。雍正表面嚴厲、苛刻,但還有另外一個側面,就是特别直腸子,一旦認準對方靠譜,就會掏心窩地對人好。他給許多寵臣的朱批,完全就像同自家兄弟聊天一樣,比如給田文鏡的朱批:
“朕就是這樣漢子!朕就是這樣秉性!就是這樣皇帝!爾等大臣若不負朕,朕再不負爾等!”
這樣能坦率、真性情的朱批,除了雍正,其他皇帝根本寫不出來。
雍正賞識張廷玉,除了他的才能,就是他們倆特别互補。雍正急躁,而張廷玉周密細緻有耐心。交朋友時,對自己身上沒有的那些特點往往十分欣賞。是以,雍正與張廷玉相處得非常融洽,在遺诏中還給了張廷玉一張天子背書。
乾隆對張廷玉的印象,就沒有雍正那麼好。人和人之間,性格相似,有可能會互相排斥,精明人往往就會排斥精明人。
乾隆和張廷玉一樣,都特别精明、圓滑、世故,是以乾隆一眼就能看出張廷玉背後的心計。表面上大公無私,盡心為君主辦事,實際上以不争來為自己争。
張廷玉為家族辦過不少事,而且辦得滴水不漏,一般人看不出來,但乾隆看得出來。張廷玉的兩個弟弟和兩個兒子,全都都是大清的高管,一家人穿高品級的官服,讓天下人羨慕。是以,乾隆認為張廷玉是很有城府的人,需要提防。
三、打擊朋黨的需要
乾隆上位之初,朝廷就出現以鄂爾泰和張廷玉為首的朋黨問題。鄂爾泰和張廷玉是雍正的寵臣,都是大學士、軍機大臣,地位相當,但兩人關系長期不和。滿族大臣一般投奔鄂爾泰門下,漢族大臣就唯張廷玉馬首是瞻。
張廷玉門生故吏遍布朝野,甚至連乾隆身邊都有張廷玉的學生,這對天子構成很大壓力。
要解決朋黨問題,就要鏟除朋黨頭目,這就是所謂的擒賊先擒王。後來鄂爾泰去世,是以,乾隆的矛頭就對準漢臣為首領的張廷玉。
張廷玉人在官場,謹慎一輩子,最終還是逃脫不了伴君如伴虎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