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下午,恩甯路粵劇藝術博物館園林景區,李花綻放,楊桃垂枝,熱情的市民、遊客早早來到廣福台前,靜待“紅梅”“牡丹”綻放。
紅梅次第開,牡丹争豔來。春節将近,年味漸濃,1月27日起,“廣州過年 花城看花”新春系列活動推出文藝盛宴,中國戲劇梅花獎、中國曲藝牡丹獎獲得者等會聚恩甯路粵劇藝術博物館廣福台,為觀衆奉獻精彩的名家新春賀歲演出。
據悉,從大年初一到初六,梅花獎、牡丹獎得主還将帶領一衆優秀青年演員登台亮相,連演六天,精彩不間斷,陪伴市民過個“文藝年”。
△“紅梅”“牡丹”在粵劇藝術博物館廣福台綻放
首場名家彙演觀衆反響熱烈
1月27日下午2時多,粵劇藝術博物館廣福台前已有不少觀衆一邊拍照,一邊等候。住在附近的街坊溫姨帶着孫女慕名而來,卻發現前排石凳已沒有位置,“平時我經常會來這裡看私夥局表演,昨晚看到粵劇藝術博物館微信公衆号的推文,說有大明星來,我立即就預約了,孫女也跟着來了。”她說。
△衆多觀衆早早在現場等候
溫姨口中的“大明星”是參加粵劇藝術博物館廣福台名家彙言的首場嘉賓們,包括著名粵語相聲表演藝術家、“廣州笑爺”黃俊英,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黎駿聲、陳韻紅、崔玉梅、蘇春梅、吳非凡,中國曲藝牡丹獎獲得者梁玉嵘,相聲表演藝術家何寶文等知名藝術家。溫姨是資深粵劇“票友”,她說,經常在電視上欣賞名家表演,這一次可以現場一飽耳福。
不僅是中老年人,在露天觀衆台,記者在現場還看到不少青少年的身影。來自廣州天河區的5歲小朋友阿諾最期待的是吳非凡和黃俊英的演出。母親黎女士介紹,阿諾從3歲時聽了一場黃梅戲後便對中國戲曲産生了濃厚的興趣,身在廣州的阿諾這兩年來一直沉浸在粵劇這一項愛好中。“基本上每個周末都要來粵劇藝術博物館,無論是演出還是展覽,不僅内容豐富,而且呈現出粵劇的最高水準。”黎女士沒料到的是當天并非周末,竟有這麼多觀衆早早候場。
高水準演出背後是藝術家傾情奉獻
下午3時,在旋律歡快的五架頭演奏中,“廣州過年 花城看花”新春系列活動之“梅花牡丹競芳菲”——文藝名家廣福台惠民演出拉開帷幕。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黎駿聲、陳韻紅、吳非凡,中國曲藝牡丹獎獲得者梁玉嵘,著名粵語相聲表演藝術家黃俊英、何寶文等名家齊聚登場,為大家帶來了一場精彩紛呈的視聽盛宴。
折子戲《遊園驚夢》《昭君出塞》《花田錯會》、粵曲三喉獨唱《趙子龍催歸》、粵曲平喉演唱《廣州好》、相聲《說一不二》等節目,将粵劇、粵曲、廣東音樂、相聲藝術等嶺南文化元素輪番呈現,優美感人的折子戲表演、渾厚動人的粵曲演唱、幽默風趣的粵語相聲讓現場高潮疊起。
△陳韻紅等表演折子戲《昭君出塞》
△黎駿聲、陳韻玲登場演出折子戲《花田錯會》
台前是一場高水準的惠民演出,台後是藝術家們忙碌的準備,緊張的化妝和彩排。著名粵語相聲表演藝術家、“廣州笑爺”黃俊英是第一次在廣福台表演。“相聲很講究和觀衆的互動,廣福台與觀衆隔着水池,擔心距離有些遠。”黃俊英說。從現場反響看,表演的“笑果”沒有折扣,始終為弘揚粵語相聲和曲藝事業堅持在舞台演出的第一線的他,早已和觀衆建立了長足的默契。據悉,大年初一、初二,黃俊英每天都有兩場演出,作為一名舞台藝術家, 他也已習慣在春節陪伴觀衆。
△黃俊英、何寶文表演相聲《說一不二》
“今年比較特别,很多人留在廣州,然後我們陪大家過年。”中國戲劇梅花獎、上海白玉蘭戲劇主角獎獲得者,廣州粵劇院青年花旦吳非凡表示。“天氣很好,觀衆很熱情!很開心能在廣福台這個粵劇表演藝術家感覺特别親切的舞台,将嶺南粵劇藝術魅力帶給觀衆。”折子戲《遊園驚夢》演出後,她說,表演和仿古的舞台、園林環境特别搭,能讓演員和觀衆有更好的交流,把嶺南文化、快樂更直接地傳遞給他們。
△吳非凡、陳健超演出折子戲《遊園驚夢》
廣州粵劇團青年花旦陳韻玲是廣福台上的常客,對于這個舞台她早已熟悉,“除了這兩年,往年每年過春節都沒有回家,都是在惠民演出中度過的。”
文藝之花給廣州市民帶來節日“幸福之花”
據了解,此後的2月1日到2月6日下午,在粵劇藝術博物館,每天都有梅花獎、牡丹獎得主陪伴市民過個“文藝年”。
“廣州過年 花城看花”新春系列活動自2013年舉辦以來,今年已是第十年,此次名家彙演也是系列活動的重要内容。廣州市委宣傳部文藝處一級調研員劉鑒表示,廣州的靓麗名片不僅有生态之花,而且還有一衆梅花獎、牡丹獎獲得者代表的文藝之花,“看到有這麼多老百姓喜歡這場惠民演出,臉上洋溢着幸福之花,作為組織者倍感自豪。”
△現場觀衆在拍照錄像
在演出現場,廣州市文聯還組織了書法家們在粵劇藝術博物館内開展揮春送福活動,為進館觀衆寫福送福。一個個飽含真情的“福”字躍然紙上,傳遞出濃濃的祝福。
據悉,3月起,每月第一個周六下午,梅花獎、牡丹獎得主還将在粵劇藝術博物館開啟輪番演出模式,展示弘揚粵劇曲藝文化,讓市民共享精品文藝成果。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吳多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廖雪明
長圖設計:李琳
視訊/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廖雪明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龍成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