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永慶坊迎新春系列活動吸引不少市民遊客打卡
文/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何奔
睇花燈、買年貨、遊花船……春節來臨,廣州處處洋溢着濃濃的年味。蘊藏着厚重廣府文化的荔灣區,更是成為年輕人過節遊玩的集中地。近日,記者走訪荔灣永慶坊、粵劇藝術博物館等地,體驗了充滿嶺南特色的迎新春特色活動。
1月22日,永慶坊“福虎生威,永慶新春”新年系列活動啟動。本次活動以“寅虎”為主題,利用永慶坊獨特的建築風貌,結合花市花燈等傳統文化,展示着嶺南文化活力。
廣州花市起源于“花渡頭”。今年,永慶坊迎春活動複刻舊時場景,在永慶碼頭布置花船體驗區,遊客可體驗“水上販花”亦可登船遊荔枝灣。
除了水上花船大變身,沿着永慶碼頭的石闆街也披上了節日盛裝。其中,新春特别市集讓縱橫交錯的小巷染成喜慶紅,傳統年貨、鮮花、創意賀年禮品,一應俱全。多個在此舉辦的藝術展,伴随着煙火氣飄出文藝香。更有非遺大師展演技藝,讓市民遊客深度體驗非遺文化的魅力。
粵劇藝術博物館擠滿了市民來參觀學習,且年輕面孔居多
坐落在永慶坊的粵劇藝術博物館,也早已做好“好戲連台”的準備。2月1日至6日(正月初一至初六)每天下午,該館将舉辦“梅花牡丹競芳菲”——文藝名家廣福台惠民演出活動。另外,2月1日(正月初一)晚,粵劇藝術博物館将編排“粵韻園音”夜間實景演出。《遊園驚夢》《夢會太湖》《緣夢荔枝灣》等經典戲目、曲藝彈唱依托園林疊石、戲台、船舫、湖面等實景呈現,将為觀衆帶來新的視覺體驗。
一對身着漢服的情侶
特寫
漢服流行 潮妹出街
“這條裙子1000多元,貴是貴了點,但為了過年出來‘臭美’,我還是舍得的。”1月30日,在廣州永慶坊遊玩的26歲的唐小姐,指着自己鑲邊挂紗的仿明朝月華裙自信地說,“我是年廿八荔枝灣畔最潮的妹。”1月22日起,廣州荔灣區永慶坊啟動“福虎生威,永慶新春”迎春活動。随着遊客聚集,這裡成為許多漢服愛好者秀風采的T台,随處可見身着漢服的青年打卡拍照。
随着國潮文化興起,漢服受到年輕人的青睐,成為穿衣新時尚。和多次參加漢服文化節的唐小姐相比,在公司從事文職的23歲廣州姑娘小陸算是剛剛入圈的新手。當天,身着仿宋裝的小陸表示,幾年前,她看到一些漢服愛好者穿着美麗的漢服時非常羨慕,接觸漢服後也越來越多地了解到其中蘊藏的深厚民族文化底蘊。
“興趣引發求知欲。在網上選購漢服時,賣家會介紹不同服飾仿制的朝代印記,但内容都不具體。于是,我開始學習與漢服和傳統文化相關的知識。比如,漢服的形制、紋理,穿着的講究、禮儀等。”小陸表示,她第一次穿漢服上街時,曾遭受異樣的眼光,但現在越來越多人了解并懂得欣賞漢服,穿漢服收到的贊美越來越多。
漢服熱潮也引發一些争議。為了迎合消費者,一些漢服制造商對古老的服飾進行花式翻新裁剪,但由于設計改變缺乏考古證據支援,漢服愛好者對此評價褒貶不一。
“漢服愛好者不單是為了把自己打扮得漂亮,更重要的意義在于傳承。”資深漢服愛好者吳小姐年僅21歲,對此有着明确的态度。她認為,現在流行的漢服文化中,守傳統和推創新并不沖突,能堅持遵循中華民族的普遍審美标準,演繹出中華文化神韻的改良,是大多數愛好者所認同的。
正因如此,吳小姐每次穿漢服出門前都會被同伴“責怪”。“讓她們一等就是兩個小時。”吳小姐說,穿戴服飾、梳發型、做妝容,她對穿漢服的每一道“工序”都很嚴謹。
就在記者采訪期間,吳小姐結識了另一組來自不同“朝代”的漢服愛好者。她們從袖間摸出手機,互加了好友。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何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