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預賽輸給越南後,中國男足的日子已經變得越來越難過。根據多家媒體證明,中國男足今年将開啟又一次降薪行動,男足球員的頂薪将被降至稅前300萬元,也就是稅後到手不足200萬。對早就已經四面楚歌的男足來說,此次降薪無異于又一記緻命“暴擊”。
這将是中國男足三年來第三次降薪。2019年,國足兵敗亞洲杯,随後足協立即決定降薪,将中超本土球員的頂薪限定為稅前1000萬元(參加亞洲杯的球員稅前1200萬)。一年後,足協再次召開會議宣布降薪,直接把本土球員頂薪降至稅前500萬元。這一次,男足又将迎來一次降薪,三年“三連降”,對于那些沒有趕上中超金元時代的球員來說,“緻富夢”已經完全破滅。
據了解,本次降薪的大背景就是國足兵敗越南;而推動降薪的力量甚至可能不是中國足協,而是來自更高層的部門。這也意味着,本次降薪必将給中國足球帶來深遠影響。
從社會影響來看,男足降薪是對近期外界呼籲的男女足“同工同酬”的一次回應。降薪至稅後不足200萬元後,男足的整體收入對比女足,将不再具有壓倒性的優勢。以女足核心王霜為例,年薪大約為100萬元以上;而男足降薪後,即便是最頂級的男足球員,其年收入也将不足王霜的兩倍。
這就意味着,絕大多數拿不到頂薪的普通球員甚至“邊緣國腳”,其稅後收入數字很可能會無限接近、甚至低于王霜這樣的女足球員。在中國足球的發展史上,這一幕非常罕見。即使降薪後男足的整體收入水準仍高于女足,但差距已經越來越小,像往日那樣男足腰纏萬貫、女足月薪3000的日子,已經一去不返了。
從男足自身的發展來看,此次降薪也很可能倒逼更多球員走出國門。目前中國足球的“風向”非常明顯,那就是球員留在國内,能夠攫取的資源越來越少。對于很多具備國内一線水準的男足球員而言,在國内年入不到200萬,其實和出國發展已經沒有太大差别,而選擇“留洋”還能夠獲得足協的補貼以及更多贊助商的青睐,是以,“留洋”這條路,肯定也會比之前變得更有吸引力。
總體來說,三年内三次降薪,是對中國男足一直積貧積弱的一次“反噬”,甚至可以說是“報應”,也是中國足球走到今天必然要經曆的一步。如果男足未來成績仍得不到提升,或許主管部門還會做出更多“驚人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