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龍擡頭
文:周政
二月二,是進入二月第一個節日,也是二月裡的唯一個節日。按膠東習俗來說,這天是為龍王而過的節日。于是,就有了“二月二日龍擡頭”之說。
照說,過龍王節,該是海邊漁民的事兒,然而,在膠東,農民也過,勞工也過,商人也過,這麼說吧,行行業業都過二月二。其說辭是:有水的地方就有龍王爺。
瞧瞧,你說哪裡能沒有水呢?
這一天,海邊漁民都要到龍王廟去燒香,給龍王爺披紅挂彩,還要在龍王廟前唱戲。膠東多是好京戲,這村裡幾個好戲的人在會首的組織下,搭成野台班子,自編自導自演《大禹治水》、《土龍老李》等,秃尾巴老李在膠東流傳最廣,是條好龍,膠東人喜愛。這天,是要吃年糕餅和面條魚餅的。年糕餅是膠東特産的黍米,也叫大黃米的面粉調成糊狀,在油裡煎;面條魚餅是桑溝灣獨有的一種小魚,那形狀像是面條,但是沒有面條那麼長,隻有一寸長,細細、晶晶的,泛着透明的新鮮。面條魚餅的做法很簡單,取面條魚一份,加白面半分,入雞蛋調和成糊狀,在加上蔥姜鹽調料,一定不要使味精和醬油,少許醋和酒即可,在油鍋裡煎,煎得兩面都有了金黃色的饹便可。這時,那透鼻的鮮香,過往的神仙也要留步。這天,苞米酒是一定要喝的。
這一天,山裡的農民也去龍王廟燒香,隻不過,山裡的龍王廟要比海邊的龍王廟要小的多,那龍王爺也小的有些寒酸。可是,在山裡人的眼裡,廟小神靈大,都是龍王爺,一個等級,一樣神威。于是,祭祀起來就格外虔誠。把過大年的大棗饽饽擺在龍王爺面前,把個整豬剃刮了鬃毛,白條條地放在供桌上。目的就是要龍王爺高興,保佑一方百姓安居樂業、風調雨順。山裡人在龍王廟前演的戲,也是野台子戲,多是自娛自樂的小戲和秧歌劇。但是京戲是一定要唱的,多是《三娘教子》、《王寶钏》等。這天,山裡人要吃料豆,就是把黃豆在水裡浸泡一夜,然後在寒冷的春夜下凍幹,調上豆面粉,在大鐵鍋裡炒。炒豆的燒柴那是很講究的。多是山頂上的山草。二月二日的料豆,山裡人能吃到六月六的。要用二月二的豆來做六月六面蒸兔爺的一雙眼睛。
這天,城裡人也要到龍王廟去燒香,隻不過他們擺設的貢品文雅了許多。應時水果,油炸蚱蜢,不過這蚱蜢是用面粉做的。現在我也沒弄明白,龍王爺的供桌上為什麼要擺上蚱蜢這種令人讨厭的昆蟲呢?問過許多城裡老人,他們搖頭說不清楚,一句“不知道”的話,把我堵在畫外。那天也要演戲給龍王爺看的,隻不過不是野台班子,而是請的專業劇團。多演的是《武家坡》中的《打彩樓》。
小時候的我二月二這天準到大廟去看戲,現在那台詞還記得。
“二月二日龍擡頭,
王三小姐打彩球,
……
二月二日龍發軒,
王孫公子千千萬萬
這天,城裡人是要吃面條和餃子的。面條多是紅鞋魚開的鹵湯,餃子多是驢肉餡的和荠菜餡的。有的買賣鋪子還要早晚在鋪子門前放幾響鞭炮,象征接送龍王爺,求得保佑财源廣進。
哈哈
這就是膠東的二月二!
壹點号 周政文學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