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其實本來沒有時間的概念,但人類文明中給時間進行了定義。公曆認為一年中有三百六十五天,每四年有一個閏年。生老病死,是所有人都逃不過的法則。當你20歲的時候,你的三觀或許并不成熟,但當你30歲的時候,三觀勢必會随着年齡的增長而發生變化。
是以,當90後年輕的時候,覺得80後落伍,而且彼時80後也知道自己跟不上90後的思維。現如今,00後都開始走向工作崗位,90後也知道自己正在走向成熟期,一如年輕的自己看80後的時候。
是以,做企業的一定要把握風向,去抓住一部分閱聽人的内心,進而獲得客戶。在中國乘用車市場,尤其是當下,似乎正處于一個混沌期。市場中百花齊放,但似乎仍舊有迹可循。
總而言之,以轎車、SUV、MPV為主的三大品類短期内不會改變,改變的隻會是買車人的選車心理。當你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你或許肯定會聽到類似的話,“别買國産車,國産車品質不行”,或者是“買車就選大衆,德國車皮實”,再或者是“日本車省油”等等。
這種“老一輩”對于汽車的思想,是根深蒂固的,是受當時汽車市場的大環境影響的,很難改變。是以,當這些人是購車主力軍的時候,正是中國汽車市場合資品牌大放異彩的時候。
當購車主體從70、80後轉到85、90後,而且中國經濟發展到了全新的水準的時候,我們似乎轉變了一種購車方式,或者說思想已經在轉變了。幾年前,國産車的品質似乎也沒有那麼差,中國品牌通過SUV品類,已經完成了逆襲。幾乎國人已經明白了,國産車造的SUV,既便宜親民,又配置更高。是以,SUV在中國汽車市場賣瘋了。
當購車主體從85、90後,轉到90、95後的時候,時代背景變了,中國經濟發展的軌迹也變了,似乎我們買車的心理也發生了變化。不過,現在消費主體的心理,似乎也有些兩極分化。
有相當一部分人仍舊認為,買車不能買國産。可也有人認為,國産車配置高,動力強,我要買。事實上,你在各大網站、短視訊平台上的評論區内找找,經常能找到快要在網絡上打起來的雙方。
是以,似乎對于汽車,現在的消費者越來越挑剔,有人選擇務實,有人守着“老傳統”。在現在的轎車領域,尤其是10萬元區間的轎車領域,似乎我們能夠看得更加清楚。
如果你關注一下每個月的轎車銷量排行榜單,我們就會發現,合資品牌的車型占據了絕大多數。排名第一的不是軒逸,就是朗逸,排名第三的幾乎永遠是大衆車型。隻不過,一直堅守在榜單中的,依舊有我們中國品牌的車型。隻是從整體占比來說,太少,也太顯得“可憐”了。
不過,在SUV銷量排行榜單中,這種情況就完全相反,合資品牌SUV想要進入榜單,有着相當高的難度。
在轎車領域,難道中國品牌做得不好嗎?我覺得不對,或者說不太正确。中國品牌的轎車在進入2020年後,開始有了一種全新的變化,同時也是中國汽車廠商開始重新關注轎車市場的一種信号。早些時候,領克推出了領克03和領克03+,吉利随後那時候推出了星瑞,号稱“家轎颠覆者”。2021年,廣汽傳祺又推出了一款轎跑車影豹。2022年,長安就将推出一款全新的轎車UNI-V。
時間再向前倒退幾年,我們那時候會發現,中國汽車廠商好像完全放棄了轎車市場,全部的心思都放在推出SUV上。或許,這是一次厚積薄發的過程,而時間節點就從領克推出領克03開始。
似乎中國汽車廠商率先明白了,無論SUV怎麼努力,市場佔有率最多隻能和轎車達成平手。是以,當大家在SUV市場中内卷厮殺的時候,轎車是否就成為了一個全新的新空間?似乎也不是,因為這部分市場早就被合資廠占據了。
是以,當我們再次選擇進入轎車市場,我們做好了向合資品牌宣戰的準備了嗎?我認為沒有,或者說自主廠商并非要向合資廠開戰,而是在進行一次“豪賭”。賭得是什麼呢?我覺得是“未來”。
我覺得長安UNI-V們在賭的是未來幾年,甚至十幾年,中國汽車消費群體的思想變化。前幾年,以安踏、李甯為首的服裝品牌,在幾年的時間内完成了逆襲,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
雖然,汽車算是大宗商品,與服裝并不相同,但年輕人心态的變化,似乎總歸是一樣的。其實,所謂的消費年輕化,并不是消費主題年輕了,而是我們變老了。買車的年輕人永遠20歲,可造車的,關注汽車市場的人,卻在慢慢變老。這也就是那句“所有人終将老去,但總有人正年輕”。
那麼現在的自主廠商,在賭的就是轎車市場的未來,到底能否迎合住現在正在年輕的消費者。那麼長安UNI-V、廣汽傳祺影豹、領克03+,能否支撐住這波自主廠商轎車複興的夢呢?
似乎可以。我們現在縱觀10萬級轎車市場,合資品牌的産品生命力正在逐漸老去,軒逸、朗逸、英朗這些車,還能憑借口碑,征戰沙場多少年?而像UNI-V這種設計新穎、内飾設計亮眼、配置極高的産品,憑什麼不能成為年輕人的Dream Car?
編輯點評:
哪有常勝無敵?即便合資品牌發展較早,但影響力始終有限。自主品牌雖然發展時間短,但也未必就不能掌控未來。在燃油車轎車領域,一場自主廠商與合資廠商的大決戰,似乎已經開始了。是以,你們認為,長安UNI-V們有勝算嗎?(文 車視界科技 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