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投資下一個特斯拉,打造未來出行 “巨無霸”

短短幾年,特斯拉從一個創業公司發展到今天一個市值過萬億美元的巨無霸公司。特斯拉的成功,不單單隻是一個制造業或者是一個硬體的廠商。他的成功包括綜合的因素,包括他整車制造,大資料,人工智能,他在每一塊都做到了,可以說他的技術非常領先。從現在來看,國内的新能源汽車的出行市場跟特斯拉之間也有着競争關系。

在 BEYOND Expo 2021 未來出行論壇中,邀請到雲啟資本創始合夥人黃榆镔,BAl 資本投資副總裁侯曉林,以《投資下一個特斯拉》為題,聚焦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争和未來出行的投資機會等熱點話題進行深入解析。

投資下一個特斯拉,打造未來出行 “巨無霸”

侯曉林表示,傳統的汽車出行市場是仿垂體的結構,即高端和低端相對少,中端是銷售主力。但是新能源汽車市場并不是一個紡錘體,而是一個啞鈴,即在低端市場和高端市場,相對放量。原因就是低端市場的電動車,滿足的就是大家出行的剛需,這部分人群是大衆市場的人群。偏高端的市場更多的是突出人們對智能電動汽車的追求。因為小鵬汽車的何小鵬曾經說過,電動汽車成本基本至少要在 15 萬以上,因為電動汽車他不光是一個硬體汽車,還有包括比對的軟體作業系統,以及智能的使用者體驗。

黃榆镔舉例道,當年國美跟蘇甯競争到最後是兩家都成功了大賣場淘汰了。京東和阿裡競争的結果是将蘇甯國美關掉了。他認為,當小鵬、理想、蔚來在競争的時候,有可能是奔馳、寶馬、福特、本田、豐田被淘汰或者他們需要重新的去更新自己。現在有了碳中和的需求和政府的鼓勵,電動汽車會有很多的空間,需求非常大,不管是高端中端還是低端都會有很多貢獻。低端汽車就是人在駕駛,到中高端的時候,就會變得智能化,以後除了拼硬體還要拼軟體。

随後兩位嘉賓就智能出行在中國市場上的投資機會和投資價值各抒己見。

黃榆镔表示,回看曆史,上一個十年 iPhone 4 釋出出來的時候迎來了 4G 的機遇和智能手機的時代,那年好多人開始買智能手機,那個時候我們想應該是投小米、OPPO、vivo 好還是投陌陌,騰訊錢包、支付寶這些軟體或者是手機的零部件好。電動車現在年生産 200 萬,基本就是放個電池,放個電機然後能開就行了。未來可能有 5,000 萬輛,那個時候我們應該投在基礎層零部件和軟體,然後在此基礎上還可以投 5G,因為智能車要連網。“作為投資人,我在想以後 5G 加智能汽車是不是一個新的時代,有可能可以投一個遠端駕駛的公司,從 L4 到 L5 我覺得會有很多的投資機會,是一個平台性的機會。現在智能手機可以做很多事情,以後的智能汽車也應該可以做很多的事情。”

候曉林介紹,BAI 資本偏重的是早期和成長期的投資,是以當下的投資,BAI 資本更多觀察的是單點突破,整個産業鍊上無論是從上遊的制造端、供應鍊端到整車的作業系統,軟體端智能化,再包括到下遊對消費者的使用者服務周期體驗,其實都是有很多的創新的投資機會的。是以在侯曉林看來,布局這一産業鍊上的機會的時候,更多的會注重兩個點,一個是單點突破的點夠不夠犀利,如果他能夠切得夠深,且能夠拓展成一個平台性的通用的技術,是非常值得投資的。比如現在有很多電池的新技術變革,像固态锂電池,因為電解質之前可能是液态的,但現在固态锂電池的發展能夠把之前液态電池的安全性的問題,包括能量密度的問題,放電效能這些問題都解決之後,應用到整個電動車的産業上,大家比較焦慮的續航裡程的問題,加速啟動的問題也就能得到很好的解決。另一個是自動駕駛其實是一個通用的平台性的技術,我們現在電動車更多指的是乘用車端,但是 Vivian 上市之後,大家也觀察到了所謂皮卡,還有之前國内上市的蔚來這樣的重卡,自動駕駛技術其實完全可以應用到不同的車型。綜上所述,侯曉林會關注到突破性的技術,能夠帶來單點突破的平台性的機會是很好的一個投資機會。

侯曉林對市場進行分析,她認為,上一個十年不同梯隊的競争者進入市場。現在相對集中,産業鍊上需要一個非常強的整合能力。侯曉林舉例道,核心的零部件具有極高的技術壁壘,是以符合條件的優質供應商是非常稀缺的。頭部第一梯隊的電動車廠,能夠以一個很低的價格在第一時間去拿到這種頭部的零部件,他們在控制力上、成本上是有極大的優勢的,這樣就會給後來進入市場的參與者造成客觀的壁壘。現在從市場的角度,再去重建立立一個完整的電動車廠,如果沒有差異化的點,是有一些難得。現在從國家政策層層面上的話,非常鼓勵資源和資本的整合,是以市場不會高度分散,而是說相對會在頭部集中的一個格局。

黃榆镔也表示非常認同,美國有三家車廠,國内有 200 家車廠,從這個角度來講,他認為是需要有一定的整合能力的,國内現在需要做的是要發明未來的出行方案,需要很大的一個投入,我們現在學會了做車,但是很多零部件沒有學會,我們做電機做的不是特别好,在半導體上面也是比較弱的,是以需要很多投入,需要很多人才,這些人才如果是分散在 200 家車廠裡面,就要重新發明同一個東西 200 次,很耗經曆、人才、時間,是以可以有更高效的方式。他也同樣相信未來會有新的品牌和未來出行方式,例如城市空中交通,有可能在未來的 5~20 年,我們可以見證曆史,見證這些變化。

在國内的電動車領域,目前主要是民用、商用。黃榆镔認為未來其他領域也會有新的應用的可能性以及投資機會。“我們相信未來是一個智能機器人的時代,智能汽車聯網,他會做各式各樣的東西。我們投的一家公司擎朗,他是從廚房開車開到桌子旁邊,在海底撈餐廳裡面自動駕駛。以後會有更多領域會發生。我們也看到了礦場裡面的自動駕駛,以後還會有無人駕駛飛機等各種各樣的新的出行方式,都會變成智能化。

侯曉林把她電動汽車未來應用領域歸納為深度植入場景應用的電動車技術。比如在礦場、碼頭,人工作業是非常危險的,但是用電動汽車去做,是相對簡單的。因為場景路線路徑相對單一,且更适合高效的、電動的無人駕駛,完全可以很好的解決到現在一些礦場或者是碼頭場景的痛點。這些場景一旦發生安全事故是非常危險的,是以利用無人技術的電動重卡進去直接去做一些采礦,或者說是物流搬運的話是非常好的。另外一個場景就是服務機器人的場景,現人力成本的上升,美團這樣的網際網路巨頭,他是在做最後一公裡的配送,電動小車的成本相對低廉,最後一公裡,無論是寫字樓裡還是辦公園區裡,他能夠非常高效快捷的代替人去送餐。” 展望未來,飛行汽車是未來 10~20 年我們希望可以達成的更新的場景。他不光能解決一些現在交通擁堵的問題,也其實是更好的能夠滿足我們即使到不了太空,先自己去探索一下天空的一個願望。“

黃榆镔補充道,雲啟資本投了一個公司叫新石器,他的無人車早上會開到肯德基或麥當勞,把食物先放到無人車裡面,然後小車早上都會跑到定點做零售早餐,是以有各種各樣好玩的東西會出來,我們的生活應該會越來越好。

最後兩位嘉賓分析了中國新能源技術走入國際市場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侯曉林表示,回觀上一個時代,中國制造業大國出海,之前都是靠制造能力強,工藝好,人工成本低,打得所謂的成本優勢來出海。但當下智能汽車出海,更多的是中國已經走到了先進技術發展的出海優勢。蔚來、小鵬、理想這三家頭部企業,已經陸續發往歐洲市場。無論是從技術上的領先性,他們現在出海已經完全不打成本優勢了,甚至比當地的汽車其實賣的都貴。在當下的中國,代表的是革新創新世界一流技術的出海。這是我們目前行業的一個核心的競争優勢或者說是機遇。說到挑戰,主要還是政策法規性的挑戰和各個國家人文的特征的挑戰。因為不同的國家文化具有差異性,是以從宏觀政策以及人文地緣的差異,導緻了中國電動汽車在出海時可能會面臨的一個挑戰。現在這三家都非常注重使用者體驗和整個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我們以前買一輛車,他可能買回來是什麼樣,在他報廢的時候還什麼樣,但現在電動汽車完全不一樣,他是一個智能化的一個終端,每隔一段時間就要更新一次軟體,内容平台各方面全部要去更新,完全需要定位到當地的内容或者地緣文化的風俗,整合到這套系統裡,如果軟體系統沒有那麼及時的更新,整個使用者體驗會受損。

黃榆镔判斷,中國是制造大國,有産業鍊,有競争力,未來做汽車出海問題不大。第二硬體基本是一個全球的市場,如果是一個感應器,不管是美國的車廠,歐洲的車廠,日本的車廠,你都可以買硬體零部件,可是你要做自動駕駛,碰到資料的時候,可能會碰到一些人的 “神經”,能不能變成一個國際的市場,至少可能美國、歐洲,中國會有點排斥。第三現在智能汽車已經不隻是在拼硬體了,本質是在拼軟體。硬體是一種體驗,很多能做車的企業未必能夠把軟體做好,是面臨的比較大的挑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