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随着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網絡技術已經走進了千家萬戶,而人們接收資訊的管道也變得更加寬廣了,這導緻了很多小孩子内心過于早熟。
他們過早地接受了不屬于他們這個年齡應該知道的資訊,這其中也包括很多不良資訊,這意味着現代孩子的青春期會到來得比較早。
加之生理特征的逐漸成熟,第二性征的出現,孩子們的心理狀況也會發生相應的改變。
2021年一個火爆網絡的新聞,相信大家現在還有印象,一位20歲的女子與16歲的小男友初嘗禁果後,誕下一子卻慘遭抛棄,消息一經出現便火爆全網,并引起了廣大網友的争相談論。
當事女孩的名字叫做婷婷,與16歲的男友阿浩是通過網絡交友軟體認識的,兩人在網絡上聊得火熱,覺得彼此心意相通,便很快決定奔現。
婷婷在很小的時候便不上學了,早早進入了社會打拼,是以心理方面要比16歲的男友更加成熟。
有時她也會覺得自己這樣做是不對的,一個還沒成年的孩子怎麼會和自己有美好的未來呢?
婷婷将自己的顧慮告知了男友,男友卻極力地反對了婷婷分手的要求。原來,這個16歲的男孩從小就缺乏來自于家庭的關愛,在他與婷婷的相處過程中,他感受到了被愛的幸福,自然而然地也就将婷婷當成了愛的港灣。
之後,他還向婷婷鄭重承諾說:“自己以後一定會好好賺錢,一定會給婷婷一個完整又美滿的家庭。”
正是因為他這樣鄭重的承諾和深情地告白,婷婷選擇了相信,并且再次接受了阿浩。兩人沉浸在戀愛的幸福當中,很快婷婷便懷上了阿浩的孩子。
起初,在剛剛得知婷婷懷孕的消息的時候,阿浩表現得十分開心,看上去也敢于承擔責任。但是,當婷婷生下孩子之後,男友卻消失得無影無蹤也聯系不上。
通過多方打聽和聯系,婷婷好不容易再次找到了男友,此時再次見到男友,他像是完全變了一個人,對待婷婷的态度十分冷漠,也拒絕承認兩人之間的戀愛關系。
出于無奈,婷婷隻好去找男友的父母,希望能夠讨要到一個說法,卻沒想到被其父母說是自己勾引了他們的兒子。
自我防禦機制
實際上,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他們兩個人的感情注定是一個悲劇的結尾。婷婷過早地離開學校進入社會,又得不到父母足夠的關愛與照顧,是以三觀和思維模式大多受到了複雜的社會環境影響。
個體如果在原生家庭中得不到應有的關愛,就會在成長的過程中逐漸走向極端化,甚至産生嚴重的自卑心理。
是以這類人在社會交往的過程中總是會自我否定,面對親密關系的時候,也會表現出回避的行為。因為這類人在内心的認定了,這個世界上不會有人真正地愛自己。
正是由于這種自我防禦機制,太過于明顯,這類人很少會在社會上與他人建立起親密關系,但一旦建立起親密關系,就很容易在其中迷失自我。
錯誤的認知思維
個體因為幼年時期得不到父母足夠的關愛,會導緻他們長期處于一種缺愛的狀态之中,但他們的内心之中,堅信愛的存在。
是以在長大之後,他們就會通過各種各樣的方法來擺脫自己的原生家庭,例如通過自己建立家庭的方式。上述新聞當中的婷婷就是如此。
而婷婷的男友阿浩剛滿16歲,心智尚未成熟,加上他當時也把婷婷當成了自己逃離原生家庭的救命稻草。錯誤的認知思維模式導緻他們聚在了一起。
誰來拯救早熟的青少年
16歲的孩子人格發展還停留在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亂的沖突當中。雖然看似他們已經長大成人,但是他們的内心還完全沒有到達成熟階段,也沒有承擔任何責任的能力。
這場鬧劇的最後,婷婷并沒有讨到撫養費。而導緻這場鬧劇的原因,就是因為雙方都太過于急切地想要在社會上尋找一份安全感,失去了理性思考的能力。
雖然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無法完全擺脫原生家庭對于自己的影響,但是我們依然要學會如何愛自己,在我們生活的這個社會上最難的事情就是通過别人的愛,使自己得到足夠的安全感。
父母更是他們人生旅途中的引路人,早熟的青少年多半源于殘缺的家庭環境,這無疑是給無數父母敲響了警鐘,孩子思維尚不理智,父母應該及時制止,父母的愛與教導才能讓這群青少年迷途知返。
女性更為如此,懂得自愛的人,才有資格被愛。
- The End -
作者 | 湯米達
編輯 | 萬安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Jean Piaget Biographie. (2020, January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