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開-國債利差形成的猜想

國開-國債利差形成的猜想

更新:修正了标準差的數值。

目錄

    • 常見解釋及其缺陷
    • 從“風險溢價”的角度了解利差
      • 稅制差别形成的市場分割
      • 用風險溢價解釋利差的動态
      • 對投資的指導意義

  • 稅制差異

對利息征稅的比例通常是恒定不變的,顯然不能與利差的大幅動态變化相比對。

  • 流動性差異

以 10 年期債券為例,活躍國債每日的成交量在一二百筆,與次活躍國開債相當。個人以為,二者流動性的差異與至少幾十個 bp 的利差不相稱。

  • 信用差異

目前,絕大部分參與國債與國開債交易的機構均來自國内。盡管發行主體不一緻,但國内機構普遍将二者等同視為國家政府背書的無風險債券,信用利差是顯然不存在的。

首先明确一個現代金融學的基本觀點:對于風險更大的資産,市場要求該資産提供更大的預期回報,預期回報減去同期無風險回報便是資産的風險溢價。

應用于債券市場的話,就是說風險更大的債券,到期收益率更高。到期收益率可以了解為沒有再投資風險的債券預期回報率,同期的無風險回報可以用短期無風險債券的利率表示。

同為無風險債券,國債在稅收制度上的優勢更容易吸引配置性資金的投入,在配置性資金作為主導力量的前提下,“投機性資金”不容易發現或營造短期交易性機會。是以,投機性資金被“排擠”到另一個無風險債券市場——國開債。

投機性資金比例的提高導緻國開債的利率風險大于國債。資料表明,最近 6 年内,國債中債估值日間變化的标準差約為 0.027%,國開債中債估值日間變化的标準差約為 0.034%。

持有國開債所承擔的利率風險要大于同期限的國債,是以市場要求國開債提供更大的預期回報,即更高的到期收益率。國開-國債的利差來自于利率風險的溢價。

國開-國債的利差并非恒定,而是和利率的絕對水準存在較大的相關性。當利率大幅走高時,利差會同時擴大;當利率大幅走低時,利差會同時收窄。

當市場普遍預期利率走高時,國開債的高波動率更多地扮演負面角色,也就是說國開債利率上漲的幅度傾向于超過國債利率。面對更大的風險,市場要求國開債提供更高的風險溢價,利差随即跟随利率的走高而擴大。

當市場普遍預期利率下降時,國開債的高波動率更多地扮演正面角色,也就是說國開債利率下降的幅度傾向于大于國債利率。此時,國開債的風險相對國債要小,市場不再要求國開債提供過高的風險溢價,利差随即跟随利率的走低而收窄。

國開-國債的利差代表了目前國開債的風險溢價,較低的利差表示風險溢價較低,反之亦然。

對于投機性資金來說,在風險溢價高的時候持有風險資産顯然更為合适。

★ 持續學習 ★ 堅持創作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