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特别報道:代表和委員背後的小城
每年全國兩會期間,搜城101都會推出特别報道。今年全國兩會,我們将目光聚焦“代表和委員背後的小城”,通過和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互動,介紹他們背後的那些特色小城、魅力小城。
第一站:景德鎮市
推薦人:張婧婧
全國人大代表,民建景德鎮市委會主委,景德鎮陶瓷大學國際學院院長、教授、博導
景德鎮是陶瓷文化的世界勝地,未來可期。
景德鎮
以“鎮”命名的地級市
也是中國唯一以皇帝名号命名的城市
“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
說的就是景德鎮的瓷器
千年瓷都是景德鎮最醒目的标簽
但除此之外
它還有很多迷人之處
全國人大代表張婧婧說
“景德鎮是陶瓷文化的世界勝地”
這說法一點兒都不誇張
作為陶瓷藝術工作者
她與這座城市情緣深厚
不可分割
從昌南到景德,因瓷而榮耀
瓷都東大門(圖檔來自景德鎮市人民政府官網)
景德鎮,春秋戰國時屬楚境,秦為九江郡番縣地,漢屬豫章郡鄱陽縣,東晉稱新平鎮。
唐武德年間,又稱昌南鎮。說起昌南鎮,不得不提一個掌故。
早在十八世紀以前,歐洲人尚不會制瓷,對昌南鎮的精美瓷器尤為喜愛,那時的歐洲貴族們把昌南鎮瓷器視若珍寶,家中如若能擺上一件昌南鎮的瓷器,則是主人權力和身份的象征。
随着瓷器被歐洲人推崇備至,漸漸地歐洲人就以“昌南(諧音china)”作為瓷器和生産瓷器的“中國”的代稱。這就是大家常說的景德鎮給中國起了個英文名的由來。
宋真宗景德元年,因昌南鎮産青白瓷質地優良,深受皇帝喜愛,宋真宗(公元1004年)遂将自己的年号賜給昌南鎮,昌南鎮改名為景德鎮沿用至今。
景德鎮作為中國最早的工業城市之一,吸引了當時全國各地的優秀人才。
關于制瓷,明代科學家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中寫道:“共計一坯之力,過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中微細節目,尚不能盡也。”
也就是說,一件瓷器需要經72道工序方能成器,而景德鎮當時有着全國最優質的人才梯隊,每道工序都由當時國内最有經驗的師傅來把控。
中國陶瓷博物館(圖檔來自景德鎮市人民政府官網)
在從傳統向現代轉變的過程中,景德鎮已經成為了一座低調的藝術之都。
如今的景德鎮陶瓷産業年産值已達300億元,全市169萬人口中,有30多萬人直接或間接從事着該行業。
張婧婧指導留學生陶瓷制作(攝影/王祺)
難能可貴的是,這樣一座傳統的瓷都,也吸引了來自全國甚至全球的年輕人,這些年輕的面孔,讓曆史文化名城景德鎮不乏鮮活蓬勃。
張婧婧陶瓷作品風生水起系列(圖檔由張婧婧提供)
再現“匠從八方來,器成天下走”
景德鎮陶瓷大學成立于1910年,被稱為“中國陶瓷界的黃埔軍校”,它也是全球唯一一是以陶瓷命名的多科性高等學府。某種意義上,它和景德鎮互為呼應與映照,也彼此滋養。
每年會有5000多名外國人湧入景德鎮,他們被稱為“洋景漂”。張婧婧所在的景德鎮陶瓷大學國際學院,更是有一批又一批外國留學生來此求學。
景德鎮陶瓷大學國際學院留學生用書法、繪瓷共賀新年(圖檔由張婧婧提供)
1000多年前,裝載着精美瓷器的船隻從景德鎮出發,經由海上絲綢之路走向世界;1000多年後,世界各地陶瓷藝術家來到景德鎮,再現“匠從八方來,器成天下走”的盛景。
浮梁茶和樂平劇
浮梁三賢湖(圖檔來自景德鎮市人民政府官網)
白居易在《琵琶行》裡寫道:“商人重利輕别離,前月浮梁買茶去”。
此處浮梁就是景德鎮境内的浮梁縣,浮梁自古産茶。從唐德宗在位時始征茶稅,全國每年征收茶稅四十萬貫,浮梁一地每年出茶七百萬馱,稅十五餘萬貫,占全國37%。
民國四年(1915年),浮梁縣嚴台村 “天祥茶号”的工夫紅茶,和茅台一起獲得了“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的金獎。
浮梁古縣衙(圖檔來自景德鎮市人民政府官網)
樂平則是贛劇之鄉。當地有412座造型優美、風格各異的古戲台。戲劇文化和古建築都儲存得相當好,是以也被稱為“中國古戲台博物館”。
古戲台雕梁畫棟,髹漆飛金,樂平古戲台是融建築、工藝雕塑、美術和文學于一體的民族文化遺産和國内罕見的文化旅遊資源。
尋味景德鎮:難得煙火氣
景德鎮是一個勞工、商幫、碼頭集中的城市,類似的城市如重慶、武漢。
這樣的城市八方彙聚,美食衆多,而且都有速食、高熱量、口味重的特征。和重慶的小面、武漢的熱幹面一樣,景德鎮的冷粉也是拌了就能吃,友善、入味、管飽。
火遍全網的油條包麻糍,很多人并不知道來自于景德鎮。香甜軟糯的麻糍+外脆内松的油條,在芝麻糖裡打個滾,是網紅食物界的天花闆。
上過《舌尖上的中國》的豆參魚頭,也跟景德鎮有千絲萬縷的聯系。豆參屬油豆腐的一種,是都昌的特色食材,但景德鎮有一半的都昌人,是以也算是景德鎮的特色美食。豆參吸飽了魚的鮮香和湯汁,香而不膩,也是以成為《舌尖上的中國》中最接地氣的家常美食之一。
更多閱讀
分享收藏點贊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