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氫能技術閃耀冬殘奧會,未來大規模商業化應用可期「綠色冬殘奧」

氫能技術閃耀冬殘奧會,未來大規模商業化應用可期「綠色冬殘奧」

圖說:中集安瑞科承接制造的70兆帕撬裝全內建加氫站裝置

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陸肖肖 北京報道

本屆冬奧會以綠色為主題,氫能在清潔能源領域大放異彩。從冬奧會到冬殘奧會,氫能都在源源不斷的提供綠色動力,氫能汽車、氫能火炬、加氫站,賽場一個個精彩瞬間的背後,少不了氫能系統化應用配套的支援。

中集安瑞科董秘鐘穎鑫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整個冬奧和冬殘奧會期間,除了氫能之外,還有風力、光伏等一些綠電的應用,清潔能源的示範效果會引導行業,提升公衆對于包括氫能在内的清潔能源的信心,整個産業鍊技術也會有很大的提升,行業将進入高速發展時期。

氫能産業技術不斷突破

氫能産業得以不斷發展,依靠的是技術的不斷進步。近年來,氫的制取、儲存、運輸、應用等相關産業鍊技術疊代迅速,包括加氫站、儲氫瓶等關鍵配套技術趨于成熟。

中集安瑞科旗下中集氫能的研究院院長李懷恩告訴《華夏時報》記者,從冰立方到延慶賽區,再到張家口賽區,中集氫能為北京冬奧和冬殘奧會提供了30多台氫氣管束式集裝箱、10多台50MPa儲氫瓶組和一套70Mpa全內建加氫站裝置等氫能裝備,為冬奧和冬殘奧會提供服務,保障火炬、800多輛氫燃料汽車等的氫氣供應。

高壓氣态儲氫是現階段主要的儲氫方式,具有充放氫氣速度快、容器結構簡單等特點,也是目前的技術主流。本次冬奧會和冬殘奧會上首次投入使用的70兆帕撬裝全內建加氫站裝置實作了多項技術突破。

據介紹,70兆帕撬裝全內建加氫站裝置是國内首台集卸氣、增壓、控制及AI智能監控系統等多功能的全內建加氫裝置;是首台滿足SAE J2601加注協定中T40等級的70Mpa加注系統、配有紅外線資料通訊功能的內建高效便捷加氫裝置;是首台可同時滿足20Mpa和30Mpa氫氣拖車供氣的多氣源撬裝加氫裝置;是首台完成整機防爆撬裝加氫裝置;是首台內建撬裝防爆冷水系統;也是首台內建撬裝安全系統以及首台應用一體化大螢幕撬裝裝置。

李懷恩表示,國内以前有類似的加氫站裝置套裝産品,但內建度不高,中集安瑞科此次将所有的功能裝置,包括壓縮機、兩套防爆制冷機組加氫機控制系統、安全監控系統、視訊監控系統,都放入集裝箱裡,結構設計和單體設計的難度很大。70MPa相當于700倍的大氣壓,這個壓力是非常大的,對整個系統、所有部件、管路系統、閥門以及安裝制造的過程,要求都要更加嚴格。

但項目在實驗過程中也遇到了困難,李懷恩提到,70兆帕撬裝全內建加氫站裝置需要進行壓力和洩露性測試,為了保障安全,測試壓力最高要達到103兆帕,而且要保持24小時,這個強度是非常非常大的。但在測試過程中總是有洩露,氫分子特别小,漏點不容易發現。在找不到問題的時候,心裡是非常焦慮的,團隊從部件、管路分段等方面逐一排查,花費了很長時間,終于将問題解決了。

“測試過程非常考驗細心和耐心。”李懷恩感慨,“要保證産品的萬無一失,壓力和洩露性測試,需要連續觀察24小時以上,在漏點找到後,還要再觀察24小時,團隊曾經兩天兩夜連軸轉,加上當時天氣很冷,大家真的很不容易。”

氫能商用化還要邁過多道坎

氫氣具有特殊的實體性能,清潔低碳、高熱值之外,易燃易爆也是其不可忽視的特點,是以氫能的安全應用至關重要,也是目前氫能裝備要攻克的技術難點。

此次70兆帕撬裝全內建加氫站裝置在防爆方面做了特殊的處理,李懷恩介紹,從産品設計到生産制造,整個流程、每一個環節,都要充分考慮安全問題,嚴格做好安全措施。集裝箱裡每一個部件都是防爆的,一些機組部件甚至需要跟供應商特别定制,此次裝備的防爆機組配置在國内的加氫站裡都是最先進的。

另外,由于項目是為了張家口賽區的加氫站配置的,在戶外需要面對極寒的天氣條件,70兆帕撬裝全內建加氫站裝置也做了低溫保護設計。據介紹,裝置中的材料大部分采用的是不鏽鋼材料,這種材質更加适合在低溫環境下使用。内部涉及到液體的部分全部配置了防凍液,如果溫度低到一定程度,裝置的自控系統還會啟用加熱裝置和保溫裝置。集裝箱本身也有防護作用,可以保證裝置在低溫狀态下的正常運作。

由于高成本等問題,目前氫能尚未實作大規模商業化應用。李懷恩分析,氫能要想成為大衆能源,經濟性、低成本、易使用三者缺一不可。從經濟方面來考慮,氫能産業需要首先将制氫和裝置的成本降下來。相信未來終端應用達到一定規模之後,氫能的上下遊成本都會下降,氫能的商用化程度會更高。

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對氫能的運用,無疑推動了整個氫能産業的發展程序。鐘穎鑫表示,本次冬奧和冬殘奧會是一個大型清潔能源示範項目,影響力不僅在全中國,也擴大到了全世界。由于燃燒後是水,氫能的使用沒有任何碳排放,被認為是21世紀最有發展前景的二次能源。得益于其清潔低碳、高熱值、高轉換率是其最主要特點,氫能将會是未來中國實作碳中和目标的主要路徑之一。

能夠為冬奧和冬殘奧會做貢獻,從業二十多年的李懷恩深感榮幸,“能參與到冬奧和冬殘奧會的工作中,肯定是很激動的,這次體育盛會的火炬和服務車輛都選擇了氫能做能源,顯示出國家對于節能減排的決心,也證明了我們當年選擇氫能的方向是對的,這是非常讓人高興的。希望未來氫能在中國能源結構中占到一個相當大的比重,可以走入千家萬戶,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