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人生不易,各有各的苦,别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多考慮對方的感受、處境和利益。
許多做婆婆的,年輕時物質資源匮乏,出盡苦力,也未享到什麼福,辛勤耕耘一輩子,好不容易盼到兒女成家,任務完成,這是人之常情。
如果一個人連自己都不愛,你也别指望她能愛你,即使愛你,也不會愛,甚至因為這份愛,到頭來變成你的負擔。
幫襯是情分,直接将你的責任攬過來,這是壓榨。
聽過一位準婆婆的心裡話:
“我是準婆婆,我不會看孫子,我跟我兒子說,你有能力養孩子就生,否則建議丁克。我退休後要有自己的生活,到處走走看看,吃吃美食。至于兒媳婦怎麼想,跟我沒關系,懂事一點就給他們點錢,不懂事,啥也不給,自己過自己的日子。”
當然了,情分還是要有的,畢竟人不能活得太自私,會走向孤獨。隻是想說其實婆婆這一生,也很不容易,需要安逸的晚年來治愈這一生的坎坷。
多些換位思考,多些了解寬容,家庭關系不會多複雜,就把永遠抱着自己的理,永遠争着自己的利。
人與人之間,千萬别動貪念,不然一定會得到萬箭穿心之痛。要求别人的時候,先想想自己能不能做到,包括你的期望與預設。
歸根結底,這更考驗我們能獨立到什麼程度,追求真正的獨立自主,會讓你對人有一種特别的寬容,因為不會将自己人生的希望,寄托在任何人的身上,根據自己的能力和條件而量力而行。
02
有一個朋友,自己開店做生意,每次去他店裡時,偶爾能看見阿姨在店裡幫忙,如果見不到,那準是在家裡帶孩子了。至于是帶兩個兒子的孩子,還是帶女兒的孩子,不特定,反正經常三家跑。
前段時間與阿姨聊天,看似是吐槽,其實真的是在傾訴自己的辛苦,就像她原話說的:
“從47歲開始帶孫子孫女,到現在十幾年了,見到孩子就怕,最近聽三丫說準備生二胎,我當時的心都顫了。”
朋友是家裡的老大,離婚了,他有兩個兒子,基本上都是阿姨撫養長大的,本以為熬到上學就好了,實際上不同階段有不同階段的操心。比如能聽懂大人的話了,可生活上離不開人照顧,再加上學習壓力大,氛圍緊,五點鐘就要起床做飯收拾。
阿姨有沒有想過撂攤子?有,但一想到自己撂攤子的後果,那就是兩個孩子受委屈,狠不下心來。
是以你看,離婚很簡單,誰離開誰都能過得好好的,但傷害了孩子,連累了父母。
朋友是家裡的老大,阿姨不可能隻給老大帶孩子,而不給老二老三帶孩子,不然會被指責不公平,在要求阿姨“一碗水端平”的背後,沒人了解她的辛苦和情況。
經常是忙完了老大的事兒,匆匆趕去老二家裡,再去管着另外的兩個孩子。
至于自己的女兒,情況好也不好,因為女兒沒有婆婆,雖然隻有一個孩子,但經濟條件不太好,夫妻倆正打算去外地賺錢,至于孩子,又要輪到阿姨一把手照顧。
對于阿姨來說,自己簡直掉進了孩子窩,年輕的時候,就想着把三個孩子熬大就解脫了,哪裡想到,這隻是夢。
每天睡不好覺,吃不好飯,精神狀态特别差,但是又沒辦法,年輕人要賺錢,瑣碎隻有她來承擔。
阿姨有時候會想,如果所有的孫男娣女不用自己帶,丈夫雖然賺錢不多,但也足夠兩個人開支,那日子過得有多安逸輕松,想去哪裡就去哪裡,想吃什麼就吃什麼,而不像現在,包袱纏身,一步走不開。
是的,帶孩子也是一種幸福,但是這種幸福的背後,是實打實的辛苦撐起來的。
“子女太多,晚年的負累”:不知道什麼時候是個頭,就怕熬出頭的那一天,自己的身體也垮了,幸福無望。
03
其實這種事情,不存在對錯、好壞,每個人的選擇不同,承擔不同。孩子少有孩子少的好,孩子多有孩子多的好,辛苦是一定的,但什麼事情,并不是因為承擔了辛苦就能将其定義為不好。
在改變不了的情況下,我們一定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态,換一種态度去面對這些瑣碎,也會讓你覺得,這是一種幸福。
将掙紮轉變為享受,事實上,你也不得不這樣去調節。
孩子多了,感到負累是難免的,但是孩子多了,也會讓你感到安全,因為你知道自己有依靠,另外在老有所依這件事上,也是有底氣的。
身邊有一個真實的例子,60多歲離異,很有錢,但是隻有一個女兒也出嫁了,整個人無依無靠,有時候,會非常質疑自己的選擇,要錢有什麼用?看起來很“凡爾賽”,實際上心裡真的很苦很孤獨。
也許人生就是這樣,大家都在互相羨慕,其實呢,各有各的難處,各有各的辛苦。我們沒辦法重新去選擇自己的人生,生活也容不得自己準備,隻能繼續,既然要繼續,但如果能換一種心态繼續,不一樣的。
無論你選擇什麼,永遠都要記住,隻是選擇不同,承擔不同,是承擔的東西不一樣罷了。最後,為人兒女,對父母也要多一些關心、疼愛與照顧,别把什麼事情都看成應該,你不容易,父母更不容易,别總是隻會去放大自己的不容易。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