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大家談
我們大家都對去醫院門診看病不陌生,都知道挂号排隊,然後按照先後順序等候就診。然而,也有一些曾經到急診看病的患者回來抱怨,怎麼總有人插隊呢?身體不舒服了,不想去急診,可以在家先扛一扛嗎?自己病得重不重,該如何判斷呢?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急診科副主任梅雪日前做客“健康大家談”直播間,針對公衆關心的急診看病相關問題進行了權威解答。
1
急診看病為何總有人“插隊”?
梅雪:這是因為急診與門診是有差別的。門診患者大多病情平緩,是以就診就按照先後次序,誰先挂号誰就先見到醫生。但是在急診科,有些患者屬于急危重症,其救治是刻不容緩的。
有些疾病隻是急,但是不危險。比如高燒39度,也很急,但是患者大多沒有生命危險。即便是相同的症狀,疾病的危險程度也不同。例如,同樣是胸痛,有的胸痛可能是帶狀疱疹、肋間神經痛、胸膜炎等引發,疼痛也很厲害,但是醫生檢查後判斷,這個胸痛還不足以緻命,與心梗等危急重症引起的胸痛不一樣。是以,急診患者要按照疾病分級來差別對待。危急重症患者自然應優先得到救治。
醫院急診科都有一套科學的分級标準,什麼樣的患者出現了什麼樣的症狀,通過科學且客觀地分級後,才能說哪位患者病情更重。急診實行的是分急診療,級别越高的患者意味着病情越重,就會被優先處理。如果哪位患者到急診後并未得到優先處置,其實應該慶幸自己的病情尚且沒有生命危險。
急診科允許“插隊”實際上是為了挽救生命,希望大家以後到急診就診也能對突發的“插隊”情況多一分了解。
2
自己感覺特别難受,算不算病得重呢?
梅雪:一些危急重症患者是不能等待的,必須立刻得到救治,那大家肯定想知道,病得重不重,到底誰說了算,我自己感覺特别難受,算不算病得重呢?
一般情況下,到醫院急診後,患者要先接受分診和分級。護士會測量血壓、脈搏、呼吸、體溫等生命體征,并通過詢問疾病的相關情況,對疾病做一個科學的分級。護士會按照科學量表,對患者進行打分,一般分值越高,意味着病情越嚴重。有一些自我感覺特别痛苦的患者,通過分級後可能發現病情并不十分危急。
當然,有一些病情危重的患者,即便不做分級也能馬上判斷需要緊急救治,例如患者已經昏迷,病情一目了然,不必再等着分級。分級最大的意義是在那些看着并不嚴重的疾病中,識别出那些潛藏的風險。急診科醫生也是通過科學的分級,讓真正的危急重症患者得到及時的救治,護航每一位患者的生命安全。
3
身體不舒服了,可以扛一扛嗎?
梅雪:其實,我們平時絕大多數的身體不舒服,都算不上危急重症,我們應該把更多的急診資源留給真正需要的人。那麼,是不是所有的不舒服,都可以在家扛一扛、等一等呢?
不是所有的疾病都可以等待。有一些危急重症,早期症狀不明顯,患者感覺可以忍,但病情發展卻非常迅速,如果不及時就診就可能錯過最佳的診療時機,甚至危及生命。這些危急重症中絕大多數都是心腦血管疾病,臨床上稱為“時間依賴性疾病”。以腦卒中為例,發病後的三四個小時是救治的時間窗,一旦錯過患者的預後會很差。是以,一旦懷疑突發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應盡快到醫院急診科就診。
(本文根據直播内容整理)
醫者名片
梅雪,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急診科副主任,急診黨支部書記,2004年-2005年在法國巴黎第六大學及PITIE-SALPETIERE醫院做通路學者,在心肺複蘇、多髒器功能衰竭救治方面有着豐富的臨床、科研和教學經驗,近年來在急診資訊化建設、急危重症大資料研究與應用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第二主持人)、北京市醫管局楊帆課題、北京市“優秀人才資助”課題等科研基金的研究,第一作者發表SCI、核心期刊論文30餘篇,主編、副主編論著4部,近年來積極倡導醫學模拟教育訓練,并建立“Simteacher-醫學模拟導師課程”,2011年榮獲“首都十大健康衛士”稱号, 2018年獲得“首都勞動獎章”,國家健康科普專家庫第一批成員。
“健康大家談”簡介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推進健康知識普及行動,充分發揮專家的技術支援作用,為人民群衆提供科學的健康科普知識,2020年初,健康中國行動推進辦向社會公布了國家健康科普專家庫第一批成員名單。為動員專家積極參與科普活動,形成系列品牌,專家庫管理辦公室将開展“健康大家談——國家健康科普專家系列直播活動”,由健康中國政務新媒體平台具體實施,力争聚合國家級專家資源,打造精品科普欄目,并通過健康中國政務新媒體矩陣進行推廣,擴大權威科普内容傳播。
策劃:方彤
文字:王建影
編輯:王建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