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最近聊英語學習的話題比較多,這幾天的微網誌和視訊号,總給我推一些英語類内容。在這些微網誌和視訊裡,評論最多、讨論最激烈的話題之一,就是:學英語到底有什麼用?就連我自己,前幾天也因為這件事,跟某教育大V唇槍舌戰了八百個回合。
可能還有媽媽記得,兩會期間有政協委員提出了這樣一個議題:
翻了翻下面的評論,網友們也是各執己見,吵成一團:
左右滑動檢視更多有一個同為公衆号部落客的朋友,目睹了我和教育大V的争論後,跟我分享了他上周收到的一條留言:
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平時并不是一個喜歡擡杠的人。但是看到這類話題,真的激發了我内心深處熊熊的“杠精之魂”,忍不住想要杠一杠。雖然不知道這位使用者是什麼學曆、什麼職業、什麼成長背景,但我能感受到,英語恐怕曾經給他的人生造成了不可磨滅的影響。否則我真的很難了解,一門語言、一項工具,何至于被扣上“奴化教育”的大帽子。他說:試問有哪一門課程國小要學、中學要學、大學要學,研究所學生還要學?很負責地擡杠:不光是英語,國文、數學都要從國小到大。就連我這種大學是新聞藝術類專業的,也要學微積分、線性代數、機率論……他說:中醫專業、中國文學專業,都要學英語,難道我們要向外國人去學中醫、學中國文學嗎?很負責任地擡杠:哈佛、耶魯、斯坦福、普林斯頓……這些名校都有東亞/中國語言文學和曆史的相關專業,并且出了不少著名學者。
感興趣的媽媽可以搜尋“哈佛燕京學社”
其實,“英語無用論”由來已久。早在幾年前,微網誌上就有一個百萬粉絲的部落客,提出過“英語是廢物技能”:
……什麼叫“精英學霸層面,英語不但要會,而且要精”?!哪些孩子是“老百姓層面”的孩子,哪些孩子又是“精英學霸層面”的孩子?亦或者,他的意思是,孩子6歲時先不用學英語,等36歲成為精英了,再開始學?如果是後者,那他肯定不知道學語言需要遵從“語言敏感期”這種東西。和我争論的那位教育大V也是持有相似的觀點。她認為,英語隻有精英階層才用得到,普通人生活中根本不需要。那麼,我想請問這位大V:按照這個邏輯——學數學有什麼用呢?就連10以内的加減法都沒必要學,掏出電腦按一按就好啦!學文言文有什麼用呢?大部分人生活中都不需要用文言文呀,難道你還指望有一天穿越時空,回到古代嗎?
況且,退一步說,即便真如她所說,隻有精英才能用到。那麼我們是否還在義務教育階段,就下斷言:某某孩子未來是精英,需要學英語;某某孩子未來是平民,不需要學英語?那教育的公平性又展現在哪裡?事實上,要說起實用,我倒真是覺得有一點很不合理:大學國文這門課,對很多理工類院校和專業的學生來說,要麼是湊學分用的選修課,要麼壓根不學。你身邊可能有這樣的同學、同僚、朋友(甚至可能就是你本人):上學時,一篇論文要寫幾個月,愁到頭秃;工作後,寫個年終總結要費老鼻子勁兒。如果一定要把“能不能用到”作為是否需要學習的評判标準,那我強烈建議,不管你是什麼專業,不管你讀到大學、碩士、博士,大學國文/現代漢語/寫作基礎……這類課程都應該作為必修課,年年必學、年年必考。國文是中國人的母語,是我們對五千年文化傳承的載體;數學是一切自然和技術學科的基礎,是培養思維能力的基石;英語是探索世界和閱讀世界的工具,是打開外部世界的鑰匙。在我看來,這三門課程都是暖暖這一代的孩子,應該……不,是必須要掌握的,缺!一!不!可!
無論大家是不是認同我的觀點,無論未來國家會不會徹底取消中國小英語課,就我個人來說,我是一定堅持讓暖暖學英語的——不僅要學,更要學好。當然了,盡管我反對“不學英語”這個觀點,但不得不說,關于很多人吐槽的中國小英語教育存在的問題,我還是部分認同的。自從雙減之後,暖暖的校内英語課從每周5節減到了每周3節,作業量也幾乎為0。尤其是這學期剛開學的時候,我翻了翻暖暖的英語課本,不由得百爪撓心。現在公立國小的英語課真是太簡單了!每周3次的英語課,每兩次課學一個lesson,一個lesson就學一個句型。而且我們上學時,英語課起碼還學學音标和文法,暖暖現在都學到第四年了,還是隻教一些簡單的對話。
像這種文法知識點,我隻能自己帶她搞!都說我們這代人學的是“啞巴英語”,事實上,自從沒有線上外教課之後,如果我不強迫暖暖跟我進行英文對話,她除了背幾次課文外,幾乎也說不了幾句英語。我在以前的文章裡也聊到過,英語的本質是一門語言,語言最大的作用是用來交流和閱讀,本身的目的就不應該是考試。當孩子日常保持了一定良好的聽說讀寫習慣,未必比“考”到大的孩子差。英語要學,但不是為了考試而學,而是為了實用而學。作為語言工具,把英語融入生活,這才是我們學習英語最重要的意義。
————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