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
南海區第七批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名錄
“漢字書法(康體)”
等11個新增非遺項目列入名錄
目前,南海區現有非遺項目增至77項(擴充項目5項),其中2項為國家級非遺項目,11項為省級非遺項目,27項為市級非遺項目,37項為區級非遺項目。
漢字書法(康體)
康有為善作擘窠大字,碑帖兼融,寫出渾厚大氣、風格獨特的“康體”。康體書法有兩大特色:圓筆,大器。
蘇村拜鬥
蘇村拜鬥是丹竈銀河蘇村流傳了800多年的一項獨特的民俗活動,每年農曆正月二十九,來自四面八方的人們會自發聚集到蘇村天後廟,将耕種的糧食、蔬菜等捐出,并捐資行善。
大家還自行組織煮齋飯,用齋飯敬神,飯後集中到天後廟前廣場,在廣場中間放置一個“金鬥”,然後手持生菜和風車等物,圍繞金鬥祈福,祈求轉運。每年的“蘇村拜鬥”,都會吸引周邊過千群眾參加。
木作工具制作技藝
木刨制作工藝主要程式為選料開料、加工零件、手工制做、塑形、加強、打磨、組裝和試刀等,其過程複雜,共需要50多道細緻工序。
目前位于裡水的木井方工具制造有限公司是制作木作工具的企業,尤以木刨制作工藝為代表。
百西村頭村六祖誕
六祖誕始于唐開元二年(714年),是由六祖弟子法海、神會發起,群眾自發參加的對六祖惠能的紀念活動。佛山處于嶺南六祖信仰文化圈,至今僅西樵鎮百西村頭村仍存六祖古廟并延續着六祖誕。
九江魚篩編織技藝
九江魚篩已有兩百多年的曆史,需選用韌度強、竹齡3年以上的老竹,截成1.1米長的竹筒,再把竹筒破開,取竹皮。
制作魚篩時,共分為九個步驟,分别是選竹、曬竹、開竹、拉竹、織篩、削框、上篩、合篩、上印。
南海牛皮鼓制作技藝
清末民初時期,南海區獅山鎮顔峰社群岐山村民在農閑時制作牛皮鼓等醒獅用品,拿到顔峰墟售賣以補貼生活,漸漸形成産業集聚,制作技藝不斷成熟。
鼎盛時期,岐山村幾乎家家戶戶參與制作,産品銷至越南、梧州、廣州等地。
水菱角制作技藝
水菱角是嶺南的傳統小吃,屬于粵菜系,用陳米磨漿,用筷子濑成一個菱角的模樣,拌上炒香的姜絲、大頭沖菜和肉絲作湯,即成為美味小食。後來它泛流傳于嶺南地區,成為廣式早茶的餐點之一。
水菱角因制作工藝較為繁瑣,對調漿比例和濑制手法有較高的要求,是以難以用機器取代,現在年輕人也少有去學習這種制作技藝,加之米粉的生産更為友善廣泛,水菱角已很少有人制作和售賣。
廣式燒臘制作技藝
廣式燒臘制作技藝是粵菜傳統的烹制方法之一,将肉類原料經過調味腌制等加工,以明爐燒或挂爐烤等方式,制作成燒豬等主要品種。燒臘成品色澤鮮明、油而不膩,是廣府地區日常飲食、節慶宴席中不可或缺的佳肴。
南海剪紙
南海剪紙以純色剪紙、襯色剪紙為主,使用剪刀、刻刀、鑿子、竹簽、木錘等工具,采用剪、刻、鑿、襯等手法,工序大緻可分為設計、剪刻、裝裱三步。
早在清代,南海獅山大圃已有專門從事剪紙的作坊。
鷹爪拳
鷹爪拳為漢族拳種,是優秀的傳統國術。拳術傳播佛山,始自佛山南海九江人黃佰祥。
黃佰祥學藝授徒近60多年,其終生不倦地鑽研、修練拳術,拳術修為極高,多名弟子成為佛山國術名家。
蔡李佛拳
鴻勝蔡李佛拳曆史悠久,是中國優秀的國術流派之一,實戰性強。其中,鴻勝館第四代傳人崔章先賢一生緻力發揚鴻勝蔡李佛拳。
經過四代人的默默耕耘、努力傳承,蔡李佛拳在南海區具有較大影響力和發展潛力。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