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記得最近一次吃太飽的經曆嗎?
是解了褲腰帶還是很撐的感覺
是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的惆怅
還是想吐吐不出來、想排又排不出去的痛苦……
逢年過節,面對頓頓的大魚大肉,就更難管住嘴了。
(圖檔來源:網絡)
可吃飯一時爽,吃多“火葬場”,吃多了不僅會後悔,更重要的是傷身啊!
大家有沒有吃得越飽反而越困的經曆?
中午大吃一場後哈欠連連?
下班飽搓一頓回家倒頭就睡?
(圖檔來源:soogif)
這是因為,飽餐後,你身體裡的激素變化和迷走神經等會發生一系列操作,讓你大腦的“睡眠控制中心”接受指令産生困意[1]。
吃太飽,對身體的影響可不隻是變困,這種改變是全方位的。
吃得太飽會讓身體多個器官都超負荷運轉。被食物撐大的胃容易擠壓其他器官,讓你感覺不舒服。
這時候,胃需要分泌大量的胃液消化食物,過多的胃液有可能會反流入食管,引起胃灼熱,也就是燒心的感覺[2]。
胰腺和肝髒也會分泌更多的胰島素、消化酶和膽汁促進食物的消化,降低飽食之後出現的“血糖升高”。
作為消化系統的尾部——腸道,不僅會分泌更多的消化液,同時也要吸收過量的營養,而且對腸道菌群也是不小的挑戰,它們在消化食物的同時還會釋放更多的氣體,進一步引起腹脹等不良反應[2]。
如果我們總是吃得很飽很撐,那可就不僅僅是短暫的痛苦,更會形成對身體的長期負擔。
經常吃得很飽的小夥伴,現在可以摸摸自己的小肚腩,看看體重秤上的數字——
這可是一頓又一頓飽餐的勝利果實啊!
一旦超重,各種疾病就可能逐漸找上門了。
首先是胃病。
小小的胃是真的受不住一次又一次地被過分撐大。始終處于飽脹狀态的胃,會刺激胃液分泌消化食物,胃黏膜容易被破壞,消化不良、胃潰瘍、胃糜爛這些難搞的胃病就可能找來了[2]。
然後,是消化系統以外的傷害。
超重會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發病風險。《柳葉刀》曾經發表過相關的研究結果,身體品質指數(BMI)每增加5 kg/m ,冠心病和中風的發病風險分别增加1.27和1.18倍[3]。
2014年倫敦的科學家開展了體重與癌症發病風險的研究,他們随訪研究了2400萬人長達7年半,最後發現,超重會增加22種癌症的發病風險,其中癌症發生機率排名前三的器官包括子宮、膽囊和腎髒[4]。
除了國外的研究,大陸去年也新頒布了《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科學研究報告(2021)》[5],其中指出:過量肉類、油脂、糖和食鹽的攝入,會增加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多種癌症的發病率。
大多數“吃得很飽”,發生在吃高油高鹽高糖食物的時候。
(圖檔來源:giphy.com)
與增加各種疾病風險的“吃太飽”相反,适量飲食才能幫助我們保持健康的體魄。
已經有很多的科學研究證明,在營養均衡的前提下,适當限制熱量的攝入可以促進身體健康,預防癌症、II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腎病和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發生[6]。
這麼一想,“少吃點”可真是個既能省錢又能促進健康的好辦法。
建議以後朋友見面問候“吃了嗎?”可以換成“少吃了嗎?”
管住嘴,還能幫助預防人類健康一大殺手——冠心病。
華盛頓大學做過一項研究[7],招募了18名39~62歲的典型美國飲食的人群和18名平均接受熱量限制攝入飲食6年的人群。
測量了與動脈冠狀硬化相關的名額,研究結論正在我們的預期中:
一年的控制飲食後,他們不僅變瘦了,膽固醇和血壓都有了顯著下降,對人體有好處的高密度脂蛋白也有了提高[7],看到這些資料的你有沒有一絲絲心動?
特約作者:戴紅
浙江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專業碩士研究所學生
審稿專家:李園園
注冊營養師
參考文獻
[1]KA Bazar,AJ Yun,PY Lee. Debunking a myth: Neurohormonal and vagal modulation of sleep centers, not redistribution of blood flow, may account for postprandial somnolence. Medical Hypotheses,2004.
[2]王庭槐.生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183-206.
[3]Metabolic mediators of the effects of body-mass index, overweight, and obesity o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stroke: a pooled analysis of 97 prospective cohorts with 1·8 million participants[J]. The Lancet, 2014.
[4] Bhaskaran K , Douglas I , Forbes H , et al. Body-mass index and risk of 22 specific cancers: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of 5·24 million UK adults[J]. The Lancet, 2014, 384(9945).
[5]《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科學研究報告(2021)》http://dg.cnsoc.org/
[6]Madeo F , Carmona-Gutierrez D , Hofer S J , et al. Caloric Restriction Mimetics against Age-Associated Disease: Targets, Mechanisms, and Therapeutic Potential[J]. Cell Metabolism, 2019, 29(3):592-610.
[7]Fontana L , Meyer T E , Klein S , et al. Long-term calorie restriction is highly effective in reducing the risk for atherosclerosis in humans[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004, 101(17):p.6659-6663.
編輯:張小乙、帝豪、張傑
校對:武宜和 | 排版:李永敏
營運:韓甯甯 | 統籌:吳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