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文字簡單叙述蔡锷,後面才是正文,非常精彩,給您還原一個曆史上神秘的蔡锷。你們說可不可以稱為中國近代陸軍之父?
蔡锷
蔡锷,原名艮寅,字松坡,湖南寶慶(今邵陽)人,1882年12月18日出生。他出生在一戶貧農的家庭,自小家境貧寒。
蔡锷從小就聰明過人,6歲讀書,13歲即考中秀才,15歲從2000名青年材俊中脫穎而出,考入設立于省會長沙的時務學堂。師從梁啟超、譚嗣同,并建立起深厚的師生友誼。後入上海南洋公學(今“上海交通大學”前身)。
1899年赴日本,就讀于東京大同高等學校、橫濱東亞商業學校。在這時,中國在腐敗的清王朝統治下,山河破碎,國力孱弱,帝國主義虎視鷹瞵,民族危機空前嚴重。蔡锷像很多熱血青年一樣,懷着急迫的心情,尋求救國救民的道路。他在一首詩中寫道:“流血救民吾輩事,千秋肝膽自輪囷”,傾吐了滿腔的愛國抱負。
在日本,蔡锷一面如饑似渴地學習軍事知識,一面苦苦地思索拯救中華的途徑。1902年2月,他在梁啟超創辦的《新民叢報》上,發表了題為《軍國民篇》的文章,闡述了他的救國救民主張。他認為中國之是以“國力孱弱,生氣消沉”,主要由于教育落後,思想陳舊,體魄羸弱,武器窳劣等原因造成的。若要改變上述弊病,必須實行“軍國民主義”。
這是一位才情橫溢的少年,他從一個貧困的貧農家庭走出,一步一步走到長沙,再走到上海,最後到日本。從窮塞閉塞的古老村落,走到那個時代的前沿,攜帶着那個時代新的火焰點着了阻塞時代前進的舊事物,一把火葬送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統治。
蔡锷前二十年經曆(積貧積困的國家、師友起義多人遇難),塑造了他愛國憂民的品格。20歲後的蔡锷棄筆從戎考入士官學校,就像所有的事情都是命運事前安排好的一樣,蔡锷的開挂人生進入了快車道。
1904年10月,蔡锷以優異成績在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三期畢業,那一期第一名是蔣方震,第二名是蔡锷,第三、四名是荒木貞夫與真崎甚三郎。
而荒木貞夫、真崎甚三郎他倆則是在日本法西斯程序裡赫赫有名的大人物,後面他們做到日本陸軍最高負責人,策劃了日本國内外很多曆史影響深遠的事件,像中國“東三省九一八”“上海一二八”,日本“二二六兵變”事件。難以想象,一位投筆從戎,文人出身的軍士,在與那些往後日本裡權勢滔天的軍界大人物在一個軍校學習,卻能獲得代表最優秀畢業生的日本天皇佩刀,那是怎樣無有倫比的有毅力、天賦與才情。
在蔡锷所處的混亂時代,中國的人傑面臨着推翻舊制度建立新民主共和的任務。回國後,蔡锷先後在江西、湖南、廣西、雲南擔任軍職,備受各方政要器重。
1906年,清廷在河南舉行新軍秋操演習,作為軍界新銳,蔡锷奉令觀操,并充任中央評判官。就在這次,他見到了袁世凱。這是兩位大佬的第一次相見。
1911年夏天,在雲南時,蔡锷編寫了他最著名的軍事著作《曾胡治兵語錄》。7月,雲貴總督李經羲奏準朝廷任命蔡锷為新軍第十九鎮第三十七協協統。這是一個非常及時的任命:10月10日,辛亥武昌首義爆發。
10月30日夜,昆明重九起義爆發。次日,昆明光複。11月1日,起義官兵組成“大中華國雲南軍都督府”,蔡锷衆望所歸,被推舉為雲南都督。時年二十九歲。
護國軍魂傳奇劇照,雲南重九起義
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建立。第二年10月,蔡锷奉調到北京,在中央政府擔任多項職務。當時,他對袁氏持了解、支援态度,試圖幫助建立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厲行統一和建設,反對孫中山動辄興兵。又主張軍人的“不黨主義”。
1915年下半年,袁世凱利令智昏,帝制自為的狼子野心漸露。對于蔡锷,則一方面密加防範,一方面多方羁縻。他對左右親信說:“此人之精悍,遠在黃興及諸民黨之上,即宋教仁或亦非所能匹”。
蔡锷已看穿袁世凱的鬼蜮伎倆,不為所動,另有盤算。但他是一個智深勇沉、勁氣内斂的人,虛與委蛇,不動聲色。
12月12日,袁世凱接受帝位。19日,蔡锷擺脫監視,曆盡艱辛,間關萬裡,抵達舊治昆明,與雲南督軍唐繼堯等決策反袁,先禮後兵。先通電規勸。但袁世凱泥足已深,不肯回頭。25日,蔡锷、唐繼堯等宣布雲南獨立,組織護國軍,武裝讨袁。這打開了維護共和的第一槍,護國戰争爆發。
影視:護國大将軍蔡锷
1916年1月,蔡锷率軍出征四川,與袁軍進行堅苦卓絕的戰鬥,粉碎了袁世凱想依靠北方軍閥對各省份的控制,而稱王做帝的野心。袁世凱人心喪盡,内外交困,做了83天可憐巴巴過幹瘾的關門皇帝後,于該年6月6日一命嗚呼。
次日,黎元洪就任大總統。中華民國國體得以保持,護國戰争勝利。中央政府任命蔡锷為四川督軍兼省長。
但蔡锷因患當時屬不治之症的喉結核,又戎馬倥偬,盡瘁國事,已經病體難支。視事未久,就向中央政府請假治病。8月9日,離開成都沿江東下,兩袖清風出夔門。月底到上海,随即東渡日本,入九州帝國大學醫學部治療。
1916年11月8日,再造共和的一代偉男蔡锷在日本逝世。時年三十四歲!
那個高呼“吾人以一隅而抗全局,明知無望,然與其屈膝而生,毋甯斷頭而死。此次舉義,所争者非勝利,乃四萬萬衆之人格也。”的蔡锷,已經離我們遠去。是他上司昆明辛亥重九起義,光複雲南。是他拒絕一切利誘,克服無數險阻,冒死犯難,發動上司護國運動,再造共和,為國民争得了人格,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影視蔡锷
他也是中國國葬第一人。後人常在讨論:“蔡锷将軍沒有英年早逝,是否還會有後來的軍閥混戰”。
1916年8月9日,蔡锷在離開成都的那一天對陳顯良說:我預料将來的客軍必然要被川人驅逐出境,西南局面,重歸紛亂。你告訴雲臯(陳遐齡,時任川邊鎮守使)駐在雅州,一步不可向東前進。殷叔桓所帶的華封歌一團是滇軍最精銳的,戰鬥力甚強,紀律也好。今後叔桓駐打箭爐,雲臯駐雅州,望他們兩人誠意互助,我到日本後如病有轉機,即可重回四川,再與他們共商大計。’……”
事實證明了蔡锷的預言,也說明他的敏銳和大局觀遠逸于滇川諸将,惟憑公心,不圖私利。蔡锷在四川督軍任上任職十天,主要精力放在了恢複秩序、裁減軍隊上面。他的設想是建立“三二一制”,即川軍三師、滇軍二師、黔軍一師,以減輕四川群眾戰後的經濟負擔,這種安排也表現出對川軍充分的尊重。而蔡锷離開四川後,代督軍羅佩金秉承唐繼堯強滇弱川的旨意,不僅将四川駐軍擴編為七個師,且在人事任命上有意排斥川籍軍人,滇師軍饷也大大多于川師。蔡锷聽說後,痛言其“誤國誤川”。羅佩金措置多乖,激起川人川軍的強烈不滿,至1917年終于釀成慘禍。但此時的蔡锷也已經去世。
可以推想的是,蔡锷既已洞見川局走向,當然不會棄之不顧。隻要身體狀況允許,他很可能在四川督軍任上幹一段時間,一方面整頓局面,使川省得以休養生息;一方面也可以抑制唐繼堯日益膨脹的擴張野心,穩定和協調整個西南的局勢。以蔡锷當時的勳名聲望,以及其一貫大公無私的處事風格,有他坐鎮成都,各路豪強斷不敢造次,而川省亦不緻兵燹不斷,禍亂叢生。也就是說,如果蔡锷活下來,至少西南軍閥混戰史将被改寫。
影片蔡锷
不可否認,護國戰争将蔡锷的聲名推向了頂點,在全體國人的心目中,他就是一位救世英雄,他已經不屬于地方,而屬于整個中國。是以可以想像,他在四川的任期不會很長,國家和群眾對他會有更多的期許,會把更大的責任放在他肩頭。蔡锷個人的理想也不僅在治理地方。早在1909年,他就在廣西表示過:為求中國獨立自由,必須戰勝至少一個帝國主義國家。七、八年過去,雖然去除了滿清帝制,建立起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但中國的國際地位和落後面貌并沒有多大改變。中國依舊是次殖民地國家,被瓜分、被蠶食、被侵略的危險并未消除。是以,蔡公在率護國軍進駐成都前一天,向劉顯世道出了心聲:“弟常謂治蜀非十年以上不能收效。……殊盛業也,而弟意甚漠然。……北軍樸勇耐勞為全國冠,惜少國家思想與軍人智能,得賢将領以董率改造之,确可植國軍之基礎。弟甚欲置身彼中,為此後改良之導線”。蔡锷最大的願望還是訓練軍隊,為國家鍛造出一支可以依靠的國防力量,在未來的疆場上展現實力,重樹泱泱中華之大國雄威,使中國重新獲得應有的尊重。
蔡锷的軍事思想中,尤重訓練軍隊。他強調軍人要有國家思想、獻身精神,要成為國家柱石和社會精英,要做文明進步的先行者,要以自己的思想和行動振奮民氣、更易民風、感染和帶動國人積極向上。他要求軍人熱愛國家,熱夫妻民,嚴守軍紀,勤于操練;要求官與兵之間情同父子,兵與兵之間親如手足。蔡锷料定,在抵禦外強的戰争中,大陸的物質條件勢必大大落後,而中國軍人隻有在精神力和道德力上勝于敵人,忠貞不渝、堅韌不屈,同時利用大陸國土廣闊的縱深,拉開戰線,節節為戰,步步為營,方能奮戰到底,最終拖垮敵人。蔡锷在《曾胡治兵語錄》中提出以空間換取時間的理念,提出了論持久戰。
蔡锷既有這樣的才幹,又有這樣的願望,天假以年,自然很有機會一償建設國軍的夙願。
影視蔡锷
而蔡锷對于外軍侵略中國,我們應該采用何種戰略戰術對抗外軍,也早有遠見,在抗日戰争全面爆發之初,朱德接受記者采訪時提到蔡锷時說,“他(蔡锷)主張将來與外國侵略者作戰時,應當用運動戰、遊擊戰,應當誘敵深入而消滅之。這種偉大的戰略的先見,在今天特别值得指出。朱德還曾回憶說,蔡锷以其指揮戰術著稱,他教我許多東西。
蔡锷臨終前,因為看到日本航空隊的飛行表演,曾感慨“此物(指飛機)若用于軍事,将成利器。” 他認為中國應仿照日本掌握飛機技術,組建空軍。 可惜不久後,蔡锷就撒手人寰,沒能見到中國人駕駛飛機。 在二戰時期,日本空軍确實曾風光一時,戰績赫赫,不幸被蔡锷言中了。
蔡锷有軍神之稱,去世時才三十四歲,年輕輕輕,英年早逝,同為軍神的劉伯承說過,蔡锷将軍的治兵方略确實高人一籌。
後世的曆史研究專家曾評價說:如果蔡锷沒有英年早逝,恐怕民國時期的曆史會完全被改寫。
而我們黨的那些名人,到三十四歲這個年紀時,都還沒有蔡锷在中國的影響大,毛主席34歲才開始上司了秋收起義進行三灣改編,上井岡山。朱老總36歲才加入共産黨。而蔡锷在34歲以前就是那個年代最傑出的青年軍事領袖,許多青年軍人的偶像,包括朱德,劉伯承,李宗仁等等。是近代偉大的愛國者,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民主革命家。而且還有軍書留世,曾胡治兵語錄,影響深遠。
現在我們一提起中國近代陸軍之父,很多人都想到了袁世凱,其實袁世凱的軍事和蔡锷的軍事思想是不同的,袁世凱練兵是以謀權, 掌軍為私利, 算不得軍事巨擘 他也沒有什麼軍事著述 軍事修養更不如蔡锷,而後來的紅軍之父朱德,視蔡锷為自己的恩師和指路明燈。
像陳毅所說,我們軍隊幾十年的發展曆程還是按照朱老總說的那套在搞。
劉伯承稱,朱德是我們中國軍人的偉大導師。
朱德能成為軍隊統帥,軍人導師,他的軍事知識,訓練模式,有相當一部分也得益于當年蔡锷的教誨。如當八路軍總指揮時,朱德仍然認為蔡锷的曾胡治兵語錄對他帶兵打仗仍然有很大用處,是以稱蔡锷為中國近代陸軍之父應該也可以吧?
蔡锷真實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