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今年過去1/3了,還好讀了這20本書

今年過去1/3了,還好讀了這20本書
今年過去1/3了,還好讀了這20本書

2022年的第一季度似乎格外漫長,從冬到春,已是4月了,南方依然在下着冷雨。

我們在閱讀中度過了這段時間:

年初,編輯們在書單中回憶旅行全球化的時代;到了3月,“歐洲之門”傳來炮火的聲音,我們嘗試在俄烏專題書單裡尋找答案。

我們列了很多書單,同時在不斷反思自己的書單。2019年,《新周刊》曾經推出一期名為“書單的權力”的專題,提出了對書單的拷問:誰在決定和影響我們讀什麼書?到底什麼才是好書?

沒有書單是完美的,但正如作家張佳玮所說,熱愛書的人善于從每一本書、每一份書單裡按圖索骥找到更多感興趣的書:

“我信奉我所喜愛的寫作者們無意流露出的趣味,按圖索骥。從海明威那裡找到了龐德與菲茨傑拉德,從馬爾克斯那裡找到了胡安·盧爾福,從《紅樓夢》裡黛玉和湘雲的聊天找到了王維,當然還有《西廂記》。從略薩那裡找到了科塔薩爾,從麥爾維爾的緻敬中尋至霍桑,從羅素的《西方哲學史》裡摳搜出許多他當作談資的人名。”

如果要提供一個閱讀建議,弗吉尼亞·伍爾夫和哈羅德·布羅姆都認為,請順從自己的天性,運用自己的理智。

“我促請你尋找真正貼近你的東西,可被用來掂量和思考的東西。不是為了相信,不是為了接受,不是為了反駁而深讀,而是為了學會分享同一種天性寫、同一種天性讀。”(哈羅德·布羅姆《如何讀,為什麼讀》)

在這個時期,我們或許都有了相似的體會。我們都在關心遠方,從歐洲的暗影到雨林的消亡;也關心蔬菜和糧食,看詩人和小說家如何叙述城市的潮汐和故鄉的變遷。

今年過去1/3了,還好讀了這20本書

2021年首屆刀鋒圖書獎的主題為“低音與棱角”,2022年刀鋒圖書獎的主題為“衆聲與獨白”,我們希望呈現的是一個關注多元、關懷個體的圖書榜單。今年,刀鋒圖書獎将推出四個季榜、一個年榜,邀請讀者一起從書中解讀時代的衆聲與獨白。

以下是2022年春季榜單。

虛構類十大好書

(排名不分先後)

《白發阿娥及其他》

今年過去1/3了,還好讀了這20本書

簡介

《白發阿娥及其他》是西西的一部短篇小說集,收入一九八〇年到二〇〇〇年、橫跨二十年的八個短篇,呈現城市老人的生活方式。

評語

一個人和她生活的時代都注定消失。《左撇子序》就已經定調,西西以迷人的語言節奏,講述老年的故事。——陳英

《暴雨下在病房裡》

今年過去1/3了,還好讀了這20本書

簡介

《暴雨下在病房裡》是繼《一些時刻》《異鄉記》之後,蘇方的第三本短篇小說集。這些小說大多是關于一男一女、“非正常關系”的情感故事。書中人物不停轉換場景,在不同的年齡、以不同的身份相遇,上演着一出出悲喜劇。

評語

小說家蘇方令人羨慕之處甚多,譬如觀察細緻,文字幹淨,分寸節奏把握得好,毫無刻意之處,等等,但最難得的還是所達到的情感深度,無論體驗還是表現。所有這些,都充分見諸她最新的作品《暴雨下在病房裡》。——止庵

蘇方老師又上境界了。蕭索旖旎,搖曳無悔,絕望中誕生呢喃。你不一定聽得清,但你的心跳漸漸為之加快。——史航

疫情時代的寫作,關于都市男女情感生活。——張莉

《本巴》

今年過去1/3了,還好讀了這20本書

簡介

劉亮程最新長篇小說,以蒙古族史詩《江格爾》為背景,追溯逝去的人類童年:在本巴國,人人活在二十五歲,沒有衰老沒有死亡。

評語

他來自空曠的世界,我不認為他能把小說寫好。他的神奇之處在于,他提供了另一種小說。——畢飛宇

《潮汐圖》

今年過去1/3了,還好讀了這20本書

簡介

本書以一位19世紀的蛙形少女為主人公,以不存在的虛構之物展開鴉片戰争前的中國圖景。這個根植于嶺南風土的魔幻故事,從珠江水上人家,到廣州十三行,在澳門奇珍園略作停留,又探向萬物有靈的江河重洋,中西在此相逢。

評語每一段話,每個字句都帶着南方的詩意。林棹在這本《潮汐圖》之中,把磅礴的史詩變成了私密的耳語。在這些年的中文創作中,這樣的文字是罕見的、珍貴的。——硬核讀書會

《非洲短篇小說選集》

今年過去1/3了,還好讀了這20本書

簡介

國内首次譯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古爾納作品。16個國家、38位作家,以文學為方法,述說流動中的非洲,呈現非洲曆史的凝聚與離散。

評語

收入了非洲代表性作家的短篇小說名作,包含了廣泛的主題,既有時代的宏大性,也細緻呈現了非洲各民族的文化記憶與現實生活。——梁永安

《漂洋過海來送你》

今年過去1/3了,還好讀了這20本書

簡介

70後作家石一楓最新長篇小說,石一楓将筆觸落到了北京胡同裡的“原住民”,通過探尋祖孫二代的人生經曆,反映長達半個世紀的曆史變遷。

評語

可愛的北京人,可愛的北京小說。——畢飛宇

一種新的書寫嘗試,有趣而鮮活,關于新的北京生活,新的北京青年和新的京味生活。——張莉

就像老舍的《牛天賜傳》、趙趙的《王招君》,這是一個北京作家的小說,寫厚道人在這世上遇到的不一定厚道的事情,而且,居然,不寒心!還有一個共同點,這都是一個隔輩兒親的故事。因為父母一代往往為生活所困,蠅營狗苟,隻有爺爺那一輩兒,還依稀記得什麼叫體面。孩子嘴上不說,心裡是貪戀這個的。——史航

《魚處于陸》

今年過去1/3了,還好讀了這20本書

簡介

90後作者徐暢的中短篇小說合集,以寄養孩童的視角呈現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經濟熱潮中,一個普通家庭和漁村雪田的裂變。

評語

書寫一代人的留守與成長,呈現時代變遷躁動下的深層波痕。——《随筆》

《魚沒有腳》

今年過去1/3了,還好讀了這20本書

簡介

繼“冰島三部曲”之後,冰島作家、詩人約恩·卡爾曼·斯特凡松再度以冰島為背景,講述冰島社會的故事。

評語

去除了浪漫意象之後的冰島,在斯特凡松筆下變成了一片真正的荒蕪之地。個人、城市、國家被優美的筆觸打碎,再還原成人性最深處的孤獨。随手翻起一頁,都有讓人驚歎的表達。——硬核讀書會

《終場故事集》

今年過去1/3了,還好讀了這20本書

簡介

本書是愛爾蘭作家威廉 特雷弗的短篇小說遺作結集。小說集收錄十個故事,延續作者一貫的寫作風格,描寫普通人生活中的戲劇性瞬間,探讨了人類精神深處的孤獨與失落。

評語

短篇小說集很難寫推薦語,威廉 特雷弗的遺作結集,是他的終場告别,也是十個漫不經心、又改變一切的決定性瞬間。——李靜睿

《珠唾集》

今年過去1/3了,還好讀了這20本書

簡介

《珠唾集》這本小書從1500頁的《格雷格利亞大全》中精選出200首,是“拉蒙記”珍奇屋的小小分号。

評語

用西班牙語,以詩歌的名字,一句兩句就算作品,仿佛是抖機靈,卻抖出一地憂傷,然後飄然離去——“貓的眼睛裡有悲傷,為隻能做貓的眼睛而悲傷。”“河流總在給大海寫一封最長的信。”“煙是爐子的禱文。”“那女人看了我一眼,像在看一輛載了客的計程車。”“雕像靠吃鴿子活着。”“問題在于:水燒開的時候,在哭還是在笑?”“貓是唯一一種從一出生就過上退休生活的動物。”還有很應景的一句:“每發射一次,大炮都往後縮,好像被自己剛做的事情吓住了。”——史航

非虛構類十大好書

(排名不分先後)

《暗影中的人》

今年過去1/3了,還好讀了這20本書

簡介

“馬裡烏波爾三部曲”之二,《她來自馬裡烏波爾》姊妹篇。繼《她來自馬裡烏波爾》之後,娜塔莎·沃丁開啟了尋蹤父親的旅程,講述了1956年母親自盡之後的故事。在試圖尋找了解的鑰匙的過程中,娜塔莎借無家可歸又無處可去的經曆,書寫了父親的沉默,也書寫了畸形父女關系的沖突和掙紮。

評語

去年我曾推薦過娜塔莎·沃丁的《她來自馬裡烏波爾》(“馬裡烏波爾三部曲”之一),記得當時還對責編說,書名裡的這座城市,恐怕沒有多少人知道。沒有想到僅僅過了一年,它就變得非常出名了。現在“馬裡烏波爾三部曲”的第二部也已翻譯出版。上一部為母親樹立了動人的文學紀念碑,這一部中作者将筆觸轉向了自己的父親。1956年母親自盡之後,作者渴望過上正常的生活,父親卻将她監禁起來,想盡辦法讓她遠離德國人的世界。“每個個體和家族都是國家政治的樣本。”作者一如既往不動聲色地揭開邊緣群體的傷疤,聚焦那個時代的側面。而這一次,她自己也在其中。——止庵

《荒野上的大師》

今年過去1/3了,還好讀了這20本書

簡介

《荒野上的大師》講述的是1920年代中國考古初創的故事。作者以地質調查所、清華國學研究院、中央研究院史語所和營造學社四大機構的發展為主線,描繪了中國考古的誕生經過。

評語

題材獨特,一手的檔案材料十分豐富,情感飽滿但又不覺得過分溢出,富于故事性,類似“車廂裡人頭攢動”式的開頭經常讓人眼前一亮。書中有幾處戛然而止讓人覺得突兀和遺憾。——六神磊磊

打破民國“黃金時代”的浪漫想象,展現亂世學人逆流而上研究、發現、創造的艱辛曆程。史料紮實,叙事生動,飽含深情。——趙冬梅

既冷靜又動人,推薦語來自這本書的結語:作為前所未有的一代人,他們既是“賽先生”的門生,又是“德先生”的信徒,在時代夾縫裡,努力維系思想的獨立與尊嚴,試圖讓學術超然于政治之上,不斷碰壁,卻屢敗屢戰。他們比此前許多時代的士人都更有愛國意識,更渴望複興,迷戀富強之術,願意為之付出任何代價,但這種愛國熱忱基本是清醒的,沒有被極端民族主義情緒徹底污染。他們不再盲目地沿襲前人,或迷戀所謂權威,而是甯願放下成見,走向田野,以科學的方法求索、實證,探尋地球的隐秘或還原曆史的真相。——李靜睿

張泉一直追溯晚清民國的知識分子命運,這本書裡可以讀到我們熟悉的梁啟超、陳寅恪、王國維、傅斯年、梁思成、梁思永、林徽因,但是用了一個很少被談及的角度重新書寫,應用大量的考據和采訪揭開了這樣一段蕩氣回腸的曆史,刻畫了文化重生中的學人們的群像。這本書文字裡透露着意氣風發,感受到學人們正在奮起直追,同時又寫得優雅得體。——祝羽捷

重溫一代學人的筚路藍縷。——騰訊新聞·短史記

《猛将還鄉——洞庭東山的新江南史》

今年過去1/3了,還好讀了這20本書

簡介

本書以太湖東山的劉猛将信仰為切入點,試圖對東太湖地區水上人上岸的過程及其對江南社會經濟的影響加以梳理,為江南地區農業聚落的形成、商業與市鎮的繁榮和宗族建構等問題尋找一條新的解釋路徑。

評語

曆史人類學在江南史研究的最新示範。——羅新

《破碎的生活:普通德國人經曆的20世紀》

今年過去1/3了,還好讀了這20本書

簡介

基于七十多部自傳和回憶錄的一手叙述,《破碎的生活》描述了普通人視角下的20世紀德國。

評語

以微觀、日常生活的角度,揭示在納粹獨裁的機制下,20世紀的德國普通人遭受的苦難。——陳英

為了重述個人命運——“内涵大于單獨個體,但又小于整個社會的集體傳記”,作者特意圈定了魏瑪時期出生的人,他們的祖父母經曆了帝國,父母經曆了一戰,他們經曆了黃金童年、蕭條、極端主義、暴力、戰争、政權更疊,面臨着意識形态的選擇,各種因素促使不少人選擇成為作惡者,後淪為受害者,在20世紀後半葉的平和中又重建生活。這本書裡能看到很多曆史學家忽略的真相,第五章《女性的掙紮》揭發了納粹的厭女,但也看到一些擁護納粹的女性故事。回憶這個行為是艱難的,這本書也辯證地看待了對記憶重建和口述曆史。——祝羽捷

《陀思妥耶夫斯基:文學的巅峰,1871-1881》

今年過去1/3了,還好讀了這20本書

簡介

本書是約瑟夫·弗蘭克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文學-文化傳記的第五卷和最後一卷,弗蘭克從社會-文化史以及文學史角度描寫了作家人生後期的十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在這十年間寫作了《少年》《作家日記》及其登峰造極的傑作《卡拉馬佐夫兄弟》,這部作品在本卷中得到了逐章解讀。

評語

這是關于陀思妥耶夫斯基最重要的傳記作品和研究著作《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第五卷,本卷講的是陀氏一生的最後十年,涉及撰寫《少年》《作家日記》和《卡拉馬佐夫兄弟》,以及因發表關于普希金的著名演說,進而在生命結束之前終于登上俄羅斯文學和思想界的巅峰諸事。陀氏堪稱世界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作家,關于他的這部五卷本的著作終于譯介齊了。俄羅斯文學與思想之光輝,不能掩蓋其曆史與現實之醜惡,反之亦然。醜惡中能發出光輝,正是光輝的奪目之處。——止庵

描述了一個偉大作家的最後10年,是怎樣取得了登峰造極的成果的。——王笛

《我本芬芳》

今年過去1/3了,還好讀了這20本書

簡介

楊本芬講述了母親(《秋園》)和鄉親(《浮木》)的故事後,又将目光轉向婚姻,講述了20世紀六七十年代一個普通女人的婚姻故事。

評語

80歲老奶奶的非虛構之作,情真意切,動人心魄。——張莉

《現代中國的形成》

今年過去1/3了,還好讀了這20本書

簡介

本書主要圍繞對現代中國形成過程的重新認識問題,以及中國近代史的曆史書寫本身所存在的問題兩方面展開研究。作者李懷印從全球史的視角,着眼于地緣政治、财政軍事和政治認同三個要素,全面論述十七至二十世紀現代中國的形成過程,在世界曆史的視野下探尋現代中國形成的獨特路徑。

評語

要深刻了解現在的中國,就要了解中國的曆史。——嚴飛

《小天命:生祠與明代政治》

今年過去1/3了,還好讀了這20本書

簡介

本書首次将生祠置于明代的政治和信仰之間進行研究,通過大量碑刻記錄、地方方志和文人文集,考察了生祠制度,闡發了對明代政治與思想體系的思考。

評語

傳統認知中,明朝是一個高度中央集權化的王朝,百姓不僅匍匐在專制之下,也淹沒在曆史叙述當中。當我們将視角下沉到明代平民身上,借由對生祠的考察,一部複雜互動的“自下而上”的政治史呈現在眼前。——硬核讀書會

《雨林裡的消亡》

今年過去1/3了,還好讀了這20本書

簡介

20世紀九十年代,年輕的人類學家唐·庫裡克,隻身走入巴巴新幾內亞熱帶雨林中,位于一片沼澤地中央,人口僅兩百的小村莊嘉普恩,記錄一門瀕臨消亡的當地語言——泰雅博語。在這段跨越三十年的時光中,他反複拜訪當地,每次都停留數周到半年多的時間不等,親眼見證了語言環境日漸稀薄,記錄下他所能學習和看到的一切。

評語

生物多樣性消失的一個原因其實是文化多樣性的喪失,面對來自外界的沖擊,語言的消失,背後到底意味着什麼?一位人類學家的視角,在觀察中思索消失的雨林們。巴巴新幾內亞的故事看似很遠,其實就發生在我們身邊。——李彬彬

《衆神的怪獸》

今年過去1/3了,還好讀了這20本書

簡介

美國科學、自然和旅行作家戴維·奎曼将目光投入到因人類擴張而在迅速消失的荒野,去追蹤大型掠食動物的故事和文化,以期重新審視我們對吃人動物所保有的恐懼,進而反思人和野生動物之間的關系,并對頂級捕食者目前不樂觀的處境發出呼籲。

評語

在那人類和自然更緊密相連的時代,老虎、獅子、棕熊等猛獸,是我們先祖的夢魇。這些夢魇,催動了曆史,造就了一些文化現象,甚至,塑造了一些文明。本書的作者,重新審視了這些猛獸和我們之間的關系,探讨了它們的消失,從另一個層面觀察了我們的恐懼。譯者劉炎林,也就是貓盟的大牛,他是一位猛獸研究和保護工作者。更妙的是,多年來,他研究的方向就是人獸沖突。優秀的譯者,無疑會讓一本書更加出彩。——花蝕

· END ·

導語丨蕭奉,榜單編輯丨蕭奉 鐘毅

設計 | 莊植軒,排版 | 張文曦 王亞奇

校對丨向陽 淩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