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結束三年虧損,長安汽車扣非淨利轉正,電動車要三年翻十倍?

文 | 洪晗琪

編輯 | 冒詩陽

結束三年虧損,長安汽車扣非淨利轉正,電動車要三年翻十倍?

4月28日,長安汽車發出2021年報。财報資料顯示,結束前幾年扣非淨利潤為負的狀态,長安汽車終于重回主營業務盈利“正軌”,并且實作總營收首次突破千億元級别。

受此影響,長安汽車4月29日股價上漲9.98%,報收于10.47元/股,是近半年以來的單日最大漲幅。

但即便如此,今年以來,長安汽車明顯提速公司新能源化領域的程序。4月中旬釋出新能源品牌“深藍”,同時布局純電動、增程式混動、氫燃料電池等多套技術路線。

根據規劃,長安汽車計劃到2025年,實作新能源車銷量105萬輛。但現實是,2021年長安汽車新能源銷量總計約10萬輛,在車企中并不突出。要實作目标,長安需要在4年中實作新能源車銷量翻十倍,挑戰巨大。

而要實作這一目标,顯然需要更多的資金進行研發和市場投入。扣非淨利潤剛剛轉正的長安,吃得消嗎?

扣非淨利潤時隔三年轉正

根據年報,長安汽車2021年實作營業收入1051.42億元,同比增長24.33%,公司總營收首次達到千億元以上。

盈利方面,長安汽車報告期内歸母淨利潤為35.52億元,同比2020年的33.24億元,微增6.87%。

《财經天下》周刊翻閱資料發現,長安汽車2020年非經常性損益為公司歸母淨利潤的貢獻值達到65.74億元,直接拉動公司盈利能力扭虧為盈。而這筆收入,主要來源于政府相關補助以及投資收益。

相較之下,在扣除非流動資産、政府補助等帶來的20.8億元的收益後,長安汽車2021年扣非淨利潤達到16.53億元。這也是長安汽車沉寂三年後,再次實作扣非淨利潤扭虧。此前的2018年-2020年,該财務名額分别為虧損31.65億元、47.62億元及虧損32.50億元,三年扣非淨利潤合計虧損111.8億元。

長安汽車方面認為,實作營收及歸母淨利潤的雙增長,主要得益于公司自主機闆塊銷量規模增長,即長安汽車乘用車品牌、歐尚品牌,以及合資業務盈利能力回暖。

官方資料顯示,2021年長安汽車實作整車銷量230.1萬輛,同比增長14.8%,市占率同比提升0.8個百分點,重回汽車集團第四。這其中,長安系自主品牌銷量占比接近八成,達到175.5萬輛,同比增長16.7%。

曾有“利潤奶牛”之稱的長安福特,在過去一年似乎也重新找回節奏。事實上,在長安福特的助力下,長安汽車的扣非淨利潤曾接近百億元級别:2015年及2016年,長安汽車該項财務名額分别達到95.60億元、94.49億元。也正是在2016年,長安福特銷量攀至巅峰,年銷量接近95萬輛。

不過此後,随着長安福特在國内市場銷量滑鐵盧,長安汽車的盈利表現也急轉直下。

林肯品牌國産化,成為了救命稻草之一。長安福特在過去一年銷量同比增長20.9%至30.5萬輛。這其中,林肯品牌全年銷售8.9萬輛,實作銷量翻倍。

盡管相較巅峰時期的銷量規模仍相去甚遠,但單車收入更高的豪華車型的加入,還是讓長安福特在2021年實作盈利大幅提升。根據年報,長安福特2021年淨利潤達到22.83億元,這直接拉動了長安汽車主營業務盈利規模的擴大。在2020年,該數值還僅為1575萬元左右。

對此,長安汽車方面解釋,長安福特實作盈利顯著上升,主要得益于産品結構改善、銷量上升,以及材料降本等原因。

而在毛利率方面,長安汽車也有所提升,2021年汽車業務毛利率為16.64%,同比上升1.9個百分點。與自主三強中的兩外兩家長城汽車、吉利汽車,毛利表現幾乎持平,後兩者的數值分别為16.16%及17.14%。

而在自主、合資業務的助力下,長安汽車2021年經營活動産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相較上一年度大幅提升,同比增長約115%至229.71億元。

“燒錢”提速新能源

長安汽車盈利能力重回正軌,但花錢的地方也更多了,比如提速新能源化程序。

根據規劃,長安汽車計劃到2025年實作總銷量達到400萬輛。這其中,長安系自主品牌為300萬輛,含新能源銷量105萬輛,占比達到35%。到2030年,長安汽車銷量達到550萬輛,其中長安系自主品牌450萬輛,含新能源銷量270萬輛,占比達到六成。

長城汽車是國内汽車集團中較早将新能源化提升至戰略層面的車企。早在2017年,長安汽車即推出“香格裡拉計劃”,計劃投入1000億元布局新能源領域。

2018年,長安汽車将新能源車業務拆分,長安新能源以獨立公司身份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這在當時的國有汽車集團中尚屬首例。

過去一年來,長安汽車又陸續推出新能源汽車品牌阿維塔、深藍,前者聯手華為及動力電池頭部供應商甯德時代,主攻高端新能源車市場,後者依托于長安新能源,主要價格區間鎖定在15萬元-30萬元的中端市場。

盡管大動作不斷,但現實是,直到2021年,長安汽車新能源汽車年銷量方才突破10萬輛。另據乘聯會統計資料,長安新能源乘用車過去一年累計銷量僅為7.65萬輛,在主機廠排名中位居12。

相比之下,長城汽車旗下新能源汽車品牌歐拉,在過去一年實作年銷13.5萬輛。而造車新勢力前三強蔚來、理想、小鵬,2021年累計銷量也接近10萬輛。

這也意味着,長安汽車需要在4年時間裡,實作新能源車業務銷量從10萬輛級跨越至100萬輛級。

在新能源車業務上,長安還面臨着産品結構單一的困境。乘聯會資料顯示,2021年,定位為微型電動車的長安奔奔E-Star是絕對的主力,全年銷量達到7.64萬輛,占比幾乎達到100%。

依賴微型電動車,意味着相關業務闆塊的盈利空間相對有限,且更易受補貼政策波動的影響。根據年報,2021年,長安汽車新能源汽車銷售收入為12.36億元,但在利潤層面上,重慶長安新能源2021年虧損27.72億元,相較上一年虧損11.6億元,虧損面進一步擴大。

對此,長安汽車方面解釋,長安新能源持續虧損,主要受到了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銷售資源投入加大的影響。

事實上,為提振新能源車業務盈利能力,長安已經開始進行産品結構調整,對熱銷的“油改電”車型動刀,以平台化技術為新能源鋪路。

4月24日,長安汽車通過官方平台表示,将于4月25日00:00起,暫停奔奔E-Star國民版車型訂單收取,僅保留另外兩款售價相對更高的配置。

根據年報,長安汽車将針對全系産品進行電氣化推進及平台化搭建。比如長安新能源将依托EPA架構打造入門級、中端産品。阿維塔旗下的CHN平台,則由長安與華為、甯德時代共同打造。

在業内人士看來,平台化打造,意味着更大的資金投入。事實上,在汽車産業技術變革期,加碼研發投入力度,已經成為行業共識。

根據年報,2021年,長安汽車的研發投入金額為48.27億元,同比增長24.51%,占營業收入比重為4.59%。上述研發投入主要用于PLUS、UNI等系列乘用車開發、全新一代插電混動車型開發、全新智能電動車開發、全新一代純電智能整車平台開發等。

這樣的研發水準,也與自主品牌頭部車企保持一緻。根據财報,吉利汽車2021年的總研發投入約為55億元,同比增長48%,研發開支占收入比例上升至5.4%。長城汽車2021年的研發費用,也同比增長46.36%至44.89億元。

為推進智能新能源化程序,據長安汽車方面介紹,加大投資搭建技術實力,将是企業接下來的發展重點。根據财報,至2025年,長安汽車将投入800億元,用于新能源、智能化、科技創新等領域的布局。

本文由《财經天下》周刊旗下賬号AI财經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管道、平台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