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她,結婚教練,幫大齡女性脫單:“用市場營銷的方式搞定結婚”

在剛剛結束的春節假期,相信許多年輕人都經曆了一年一度被“催婚”的拷問。我們看多了這樣的報道,剛烈的年輕人為此舌戰親朋,焦慮的年輕人恨不得一天一次相親,甚至還有租借男女朋友的服務供膽大活絡之輩選擇,都是我們這個社會年齡焦慮與婚戀壓力的生動寫照。其中,女性承受的壓力往往更為劇烈,長輩口中不結婚的“代價”也常被形容的更為瘆人。但另一方面,根據民政部資料,2021年大陸結婚登記資料創下1986年以來的新低,剛剛過去的2022年還有繼續降低的趨勢,愈發減少的初婚次數和愈發推遲的初婚年齡,而不是長輩口中的“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才是社會普遍存在的現實。沒有人抗拒幸福的生活,但對于婚戀,當代人确實存在着更多的困惑。

本篇文章就關于一群有着困惑的職業女性,以及一位試圖解惑的結婚教練。前者都是新時代的獨立女性,她們有着自己的事業,獨立的生活,同時也被婚戀焦慮所困擾,後者則是另一種當代精英,職場出身的她試圖總結關于婚戀的“方法論”,然後設定目标,堅決執行。婚戀真的有方法論嗎?我們并不做是與非的判斷,但在這位結婚教練與她的學員們的互動中,我們确實看到了現實的千姿百态。

撰文丨陳曉妍 編輯丨張瑞 出品丨騰訊新聞 谷雨工作室

朱諾是一位上海的網際網路媒體人。27歲時,她感受到了周遭磁場的微妙變化:“社會的一切都在告訴你,紅利期快過去了,婚戀市場價值會大跳水,要在30歲之前把自己抛售出去。”

在社交平台上,一位30多歲的廣告公司女上司坦言:“說(單身)不焦慮是騙人的。”事業有成的同齡男性友人明确告訴她,考慮到生育問題,如果不是條件差距過大,能選二十多歲的女孩,肯定不選三十歲以上的熟女。

她,結婚教練,幫大齡女性脫單:“用市場營銷的方式搞定結婚”

©視覺中國

朱諾了解為什麼年齡焦慮對當下的女性依然有效。她們面對的問題比以往世代的人更加複雜。在《始于極限》一書中,日本作家鈴木涼美寫道:

“也許我們這代人面臨的選擇是‘當社長還是當社長夫人’,而且兩個選項的權重完全一樣,感覺兩邊好像都有戲,兩種人都想當,于是在夾縫中躊躇猶豫......有些女性至今還盼着男方提出‘請和我交往’,否則就坐立不安,但在工作中又步步高升,不把男人放在眼裡。她們身披浪漫愛意識形态的餘香,帶着男權的傷痕,捧着老一輩交到她們手中的尊嚴,還有自己決定自身價值的自由,但她們一樣都不舍得抛棄,隻得東奔西跑,手足無措。"

大概沒有哪個女人喜歡袒露自己的婚戀焦慮。無論新舊哪套腳本,它都是不受歡迎的擰巴姿态。在老一輩人看來,嫁不出去代表着女人的失敗;在新時代人眼中,那近乎是對獨立女性陣營的背叛。

這解釋了前面那位女上司的焦慮,為何會招來一位女網友憤怒的回擊:

“納悶都2022年了這麼多女生為什麼還是不支棱起來?”

“還在這擔憂嫁不嫁的出去這種問題隻能說一輩子就隻能困在這種格局。”

朱諾也有過類似的沖突:“說起來真的是羞恥,一個倡導女性獨立,倡導女性内在覺醒的部落客,竟然還是被婚戀機構忽悠。”

起初,朱諾隻是嘗試着注冊了一個約會軟體的賬号,很快接到了客服的來電,約她去線下的婚戀機構門店。她對這個套路有所覺察,提醒自己,看看可以,但千萬别花錢。

她,結婚教練,幫大齡女性脫單:“用市場營銷的方式搞定結婚”

©視覺中國

在一個精裝修的小房間裡,朱諾填寫了一張人格測試表格,和婚戀顧問聊天。氣氛熱絡、随意,對方表現得像個朋友,替她惋惜:“長相、身材、氣質樣樣都好,可惜就是年齡(大)。”緊接着翻出一份2020年的手機聊天記錄,對話框裡的男人拒絕了一位90年的女性:“太老了,不都30歲了嘛。”

“你27了,還有選擇的餘地。”婚戀顧問話鋒一轉,介紹起了機構裡的優質男會員:高收入、長相清秀、名校學曆、身高175以上。最重要的是,男會員們都有強烈的結婚意向,不然也不會花上幾萬找對象。

從機構出來時,天已經黑了,朱諾隻覺得頭腦昏昏漲漲。在理智被瓦解的幾個小時裡,她交出去三萬塊錢,同時忽略了一個明顯的bug。“真有那麼優質的男性,早就被搶光了,他們不會在婚戀市場上流通的。”她後知後覺,這是一個供需嚴重失衡的市場,“優質男性太少,而優質大齡剩女太多。”

約見過兩位機構介紹的男會員,朱諾發現了異常。明明見面時聊得好好的,紅娘也回報,男方對朱諾印象不錯。可回去之後,對方要麼微信不回,語氣冷淡,要麼直接玩失蹤。

她經曆過一段時間的自我懷疑。後來,一位網友告訴她,有的婚戀公司,會專門雇條來件好的男性當婚托,相親一次,給一兩千塊的費用。資料上的名校履曆、收入區間都是真的,唯獨不是單身。

朱諾順藤摸瓜找到一個300人的維權群。維權的人數,每天以兩位數的速度增加。70%都是和她一樣的都市職業女性,來自國内幾家知名婚戀平台,遇到的問題大緻相似。一位三十歲的北京女性群友找到機構退錢,卻被當面嘲諷:“那麼大年齡了,自己什麼條件沒點數?”

朱諾最終拿回了80%的退款。去機構退錢那天,她遇到新來的另一批女客戶,妝容精緻,穿戴講究,拎着名牌包包。又是一茬韭菜。

這場風波,讓朱諾開始思考焦慮感的具體來源。那段時間,她剛從網際網路公司離職,轉型當文化視訊部落客,收入變得不穩定,“潛意識裡,想用婚姻去掩蓋生存問題”。想留在上海這樣的城市,單靠她個人的努力并不現實。婚姻提供了捷徑,她當時期待伴侶“年薪三五十萬,在上海有房。”這種微妙的依附心理,是舊時代愛情腳本的殘存。

但對某些人來說,結婚不該是一件難事。“按書做,就像執行投資政策,買指數定投拉長時間,大概能實作5-8%的年化收益。”

70後鮮文敏,是一位從業五年多的結婚教練。曾為500多人提供過服務。她的學員,大多出身一線城市,平均年齡35歲的大齡女性。有1/3的咨詢者年薪超過百萬。

她,結婚教練,幫大齡女性脫單:“用市場營銷的方式搞定結婚”

鮮文敏 ©鮮文敏

她畢業于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轉行成為結婚教練之前,她有過十幾年網際網路的工作經驗。她最初的方法論來自于個人實踐總結——把工作能力遷移到結婚這件事上。

最初,她的學員多數是30歲+的職場女性,她們結婚目标極強,執行力高。對于這類學員,文敏曾推出一套環環相扣的體系:

“在尋找意中人的時期,幫助你進行自我包裝、确定個人品牌與目标市場;實施更有效的推廣,擴大約會基數;并定期盤點業績、評估實施成果。在出現意中人後,通過嚴謹的約會規則,確定戀愛走在通往婚姻的道路上。”

她會給一些學員制定行為要求、布置任務。計劃一旦開始,無論行程和事情多麼緊急,每天最好為結婚計劃投入10分鐘。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練習化妝,整理相親搭配/每周參加一次集體活動或相親1次/拜托一位朋友幫你介紹男生,或者到其他部門認識新人......

緣分被她描述為機率事件:10個人中,沒有合适的對象,100個裡可能有,1000個裡絕對有,并且不止一個。

“刷人”成了相對應的政策。她對每位學員的基本要求是:每周至少見一個人,然後拿到10:9的“複購”(意思是,見10個人,有9個人願意見第二面)。

正常情況下,大概需要和二十多位異性見面,才能“刷出來”心儀的結婚對象。最快的一個學員,創下14個人的紀錄。也有的學員,花上幾個月,見了100多位男性才确定了關系。

文敏的朋友評價,“這是在用市場營銷的方式搞定結婚”。

聽起來有些奇特,但在三十四歲那年,文敏就是用這套方法最初的實踐者。她用了一年的時間,将自己嫁了出去。

她,結婚教練,幫大齡女性脫單:“用市場營銷的方式搞定結婚”

©視覺中國

文敏曾描述自己,是個性格直接、情商欠費的職業女性。那時文敏單身,是一個網際網路公司的負責人,帶着十幾人的團隊。身邊的上司和同僚都比她年輕。她愛好爬山、徒步一類的戶外活動,這是接觸異性的天然契機。周末結伴爬山,二十個人,除她之外,剩下的十九個都是男性。溜達一圈下來,沒人向她釋放過友誼之外的信号。“大概心思全在趕路上了。”

為了在一年内完成計劃,她幾乎拿出破釜沉舟的姿态,“集中資源,就卡在這件事情上,它比我工作更重要”。文敏換了一個工作的崗位,把原來帶的十幾個正職員工,換成了3個實習生。上司臉色有些惱火。文敏隻能安撫對方:“我先結個婚,結完了回來好好幹活。”

“我的性格就是想幹就幹。”文敏一口氣注冊了十幾二十個相親網站,從中選出三四個中最常用的。

工作的方法,可以遷移到找對象上。她在網際網路公司上班,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就是考核流量,什麼樣的标題和圖檔能帶來點選量,什麼樣資訊露出最容易引流。同理,相親簡介上的照片,文敏會放上四五張,點選率最低的就換掉,“末位淘汰”。自我介紹可以借鑒“廣告文案政策”,需要技巧性的包裝。朋友看見她的簡介,提醒她:“你不能讓男生知道你喜歡高強度運動,每年都要去爬一次雪山,沒有人會娶你的。”文敏采納了這個意見,但她不打算隐瞞。為了将形象定位為更适合結婚的對象,她改成更柔和的表述:周末喜歡到山裡走走,拍些花花草草。

這正是這類職業女性的特點,不擅長處理感情,但絕對擅長工作方法論。

後來,一位大廠的HR成了文敏的學員。她告訴文敏,自己工作太忙,缺乏管道認識異性。

文敏詢問學員的工作情況,建議她從身邊入手。進了大廠,就是身在優質資源之中。最後,這個大廠學員決定,先在公司内部建立一個單身群。

資源拓展本就是學員的輕車熟路的工作模式。她帶着公司的單身群,與其他大廠、高校、名企的單身群聯誼。擅長管理的她,還找了兩個單身實習生協助雜務和群管理營運。

作為群主,每次加入其他單身群,她都能獲得其他群主的親自介紹。主動來加她的人絡繹不絕,并且都會自動彙報個人資訊。

從幾百位異性中,她挑選了50多人見面。見過的人越多,她對自己的需求愈發明确。收入不對等不要緊,“大廠人的錢都是不眠不休加班賺來的。兩個人都996,哪有時間共同生活?”最後,她與一位在央企工作的校友結了婚。

回到文敏自己的故事,2015年,在她定下結婚的目标之後,每周至少見一個人,就成了她給自己定下的名額,每到下班時間,文敏經常出現在北京五道口一個咖啡館裡。桌子的另一邊,是她通過各個平台約來的相親對象。

文敏無法接受大男子主義。在十幾年前,光是這一點,就幾乎排除掉了身邊的所有異性。她喜歡專業技能厲害的理工科男生,“心裡知道什麼人‘是’,什麼人‘不是’”。

六七個月以後,在連續見了六十多位男性之後,文敏遇到了現在的丈夫,一位70後工程師,喜歡攝影,長相也在她的審美點上。春節前後,兩人領了結婚證,比文敏的計劃截止日期早了一個月。

一種常見的印象是,年齡越大,越優秀的女性,往往越難結婚。從事結婚教練五年多以來,文敏發現,難點不是年齡,也不是财富背景,背後的原因往往隐蔽而複雜。

文敏的客戶中,有一位40歲的CEO。她對另一半的要求,聽起來更像在找戰略夥伴:獨角獸企業創業者或重要搭檔,企業估值不低于10億美元。

沖突并不在于沒有達标的男性,她給文敏發來一張照片,圍坐在桌子邊上的都是CEO,“錢都是夠的,但都不是我喜歡的類型。”

她内心是一個期待甜蜜戀愛的女孩,喜歡清秀白淨的少年感男性。這兩點都缺一不可。

文敏不解,為什麼明明不缺錢,還要在财富上卡得這麼死呢?經過多次溝通,她才發現,這是客戶原生家庭烙下的恐懼。父親能力不行,卻喜歡做冒險的投資,把家庭的财務虧得千瘡百孔。從小到大,母親天天在她耳邊念叨老公不争氣,囑咐她将來要找個條件好的丈夫。她害怕重複母親的命運。而網上很多女性在婚姻中被剝削、被利用的故事又強化了這種恐懼。

“從小的匮乏激發了她超出常人的賺錢的決心。物質上的成就塑造了她的自信,也加強了她的恐懼,”文敏說:“我們内心欠缺的某些東西,不太可能通過索取,由他人補齊。”

一位來自名企的30歲客戶,希望能找到能力比自己更強的“社會精英”。可無論是創業人士,還是體制内管理層,各種類型的男性都見了個遍,就是沒能聊出火花。

出乎意料的戀愛體驗,來自一位比她小五歲的文藝青年。可理性的考量讓她止步,弟弟談戀愛很甜,結婚可就懸了。

在每周的接觸中,文敏慢慢觀察到這位學員壓抑的自我。她的狀态始終緊繃。工作壓力大,家裡的長輩又生了病,還在等着親眼看她結婚的那天。

文敏鼓勵她,給這段感情三個月的時間。“我給你放個假,别管結婚不結婚,你現在迫切需要休息,談個戀愛吧,三個月不礙事兒。”

再見面時,學員常穿的職業裝換成了帽衫球鞋,整個人看上去年輕而松弛。男友拉着她打球、看電影,工作之餘宅在家的時間,被更多娛樂代替。疫情之下,雙方父母都希望在外地的孩子能有人互相照顧,這成了兩個人結婚的契機。前段時間,文敏收到了學員發來的婚紗照。

她,結婚教練,幫大齡女性脫單:“用市場營銷的方式搞定結婚”

©視覺中國

一位在行政機關工作的學員找到文敏,要求自己的結婚對象,至少要和前夫一樣優秀:帥氣、情商高,名校畢業,在職場中有發展前景。

經受過離婚的打擊和工作壓力,眼前的女人有些發胖,但還是能看出漂亮的五官。也許是出于對身材變化的自卑感,她對于文敏提出的“刷人”“拿下複購”都有些排斥。她喜歡混網絡興趣小組,和一位比自己小7歲的男生來往頻繁。兩個人在周末一起吃飯,上興趣班,在大街上瞎逛。但學員從來沒有把他當成正經的交往對象:“你說怎麼會有這樣的人呢?長那麼胖,居然沒有任何減肥的想法,一個月掙幾千塊,一點不自卑,穿那麼難看,自己還覺得挺好的。”

男孩理所當然的“躺平”,讓學員感到困惑。但梳理之後,文敏發現,這也正是兩個人相處愉快的原因。男生總是熱情洋溢地做自己喜歡,卻沒有經濟報酬的事。無論是音樂、配音、遊戲,都是專業玩家。他們有着共同的興趣愛好,跟男孩在一起,學員的身材焦慮,不夠上進的自我譴責,都會暫時消失。

但當文敏建議她,在一起試試。學員又拒絕了,她在擇偶目标和感受之間搖擺。文敏給她做了一次自我探索的卡牌遊戲。學員的心魔,“是父母的教育,還有社會環境,都要求她向上、再向上,成為更有社會價值的人。”學員告訴文敏,她的父母退休後還會每天堅持學外語。她也曾有過事業很好的社會精英前男友,會在她刷綜藝節目時說:“看這些浪費時間,為什麼不做些有價值的事情呢。”

但她自己卻缺乏内在動力。在外部環境的影響下,她“間歇性努力,周期性躺平”,并為這樣的自己感到挫敗。她攻擊自己:懶惰,不上進,連減肥都減不下來。雖然有收入尚可的穩定工作,卻從沒有創造過什麼社會價值。

“這個男生的出現,讓她跟自己達成了和解,”文敏解釋:“她意識到,自己渴望這種生活,但是理智上不接納。有人給了她一個自我接納的範本。”雙方不錯的家境,也讓“躺平”有了現實基礎。最初被拿來應付任務的男孩子,最終成了這位客戶的丈夫。

她,結婚教練,幫大齡女性脫單:“用市場營銷的方式搞定結婚”

©視覺中國

在婚姻面前,每個人的需求排列順序千差萬别,作為結婚教練,文敏能做的,就是在一旁觀察,分析什麼對客戶是最重要的。嫁得好,是所有女客戶的訴求。但文敏要幫助女孩破除那些對婚姻不切實際的想象:

不是所有男人都會上交财政大權,人的複雜程度,決定了婚姻絕不是“做不到XXX就是不愛我”的單一模型;

時不時,文敏會碰到一些條件普通,希望能用婚姻實作大幅度的階層跨越的女孩。遇到這類客戶,文敏會客氣地拒絕。‘霸道總裁愛上我’,這個機率跟中彩票頭獎差不多吧。”

四、當代都市女性,需要什麼樣的婚戀?

從事結婚教練四年來,文敏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在她的學員中,有三分之一的人都選擇了姐弟戀。2021年,在她的幫助下步入婚姻殿堂的夫妻,姐弟戀的占比更是高達70%。

這種現象不難了解。對于一些經濟獨立的職場女性來說,傳統的大男子主義、總想教育女生的“普信男”,或者“爹味”太重的男生,早已經被她們排除在婚姻大門之外。

而弟弟帶來的戀愛體驗是嶄新的。一位大廠姑娘送給年下男友一件公司發的文化衫。男孩轉頭就将它穿到公司裡,露出顯眼的LOGO,期待着别人問起,順勢介紹起自己的女友。哪怕自己被超越了,也能發自内心替伴侶感到驕傲。女性借此突破關系中傳統性别文化定位的藩籬,她們同男性一樣,也享受被認可、被崇拜的感覺。

當然,不是所有關系都是零風險。姐弟戀中,會出現“少量的狗血事件”,比如一方為了錢去接近另一方。也有學員有所顧慮,自己已經30歲了,可弟弟剛畢業一兩年,并不急着結婚。

“有些風險是明顯的,是以要學會管理關系。”文敏說。在她看來,都市獨立女性大多心态成熟,她們對自己的選擇能負起責任,提前預知風險,做好相應的自我保護措施。

“知道會打雷下雨,那該帶傘帶傘”,而不是在一種對婚戀的浪漫化憧憬中貿然闖進婚姻。

有的女孩雖然認可文敏的方法論,卻始終猶豫,“在涉及感情的事用目的導向的方法......擔心達成目标後的餘生會有埋在心裡的疙瘩”。

她,結婚教練,幫大齡女性脫單:“用市場營銷的方式搞定結婚”

©視覺中國

文敏聊起一位女學員,為了能和自己喜歡的男性有共同話題,她還讀過許多對方愛好的東南亞經濟書籍。一些客戶質疑道:“還需要這麼費勁嗎?”“這也太‘心機’了吧?”

文敏不是沒有過類似的顧慮,“(如果從事這一行),我老公知道我用了這些方法跟他結婚,搞不好婚姻都丢了。”

出乎她意料的是,丈夫得知以後,反而感到開心,“被别人花心思追求,有什麼不開心的呢?”

有一次,丈夫給她發來一篇文章,内容是“撩漢方法”,他告訴文敏,你跟寫這些的人不一樣。

在很多人看來,刻意練習似乎背離了浪漫愛的初衷。愛應該發自内心,伴侶則是天生契合的。“但人哪有天生契合的呢?”接觸的案例越多,文敏越相信這一點。

在對話的全程,這位結婚教練時不時流露出的柔軟,讓“技法”這個詞顯得單薄且不夠準确。

“雖然我經常使用‘拿下’這個詞,但所有的技法,如果不以‘真誠’打底的話,都是走不長久的,結婚是過一輩子,沒有什麼可以欺騙時間。”文敏補充道。這些超越技術層面的事物,無法教授或學習,隻能通過自身經驗去領會,自己的婚姻也是如此。

文敏喜歡越野跑。一次比賽中,太陽落了山,她在昏暗的山路,冒着細雨奔跑,鉚足了勁想進前十名。到了終點,發現自己位居第十一。文敏沮喪地坐在路邊,看到丈夫的來電,隻簡單交代了幾句話,就匆匆挂掉電話。安慰在這個時候顯得多餘。但沒過多久,丈夫的電話又打了過來,提醒她去看第八名選手一個CP點(打卡點)的速度。文敏果然發現了資料的不對勁,最後的十公裡,資料顯示那名女選手的速度,甚至超過了男子冠軍。

文敏将這個異常資料回報給組委會,經過證明後,組委會根據成績重新排名,文敏才終于擠進第十,是她最好的一次成績。

興奮過後,她才反應過來,丈夫不喜歡跑步,根本不懂越野跑的賽制,也弄不清楚怎麼分段和計時。但是那一次,他把排在妻子面前的十位選手的分段成績全查了一遍,甚至找出了被其他專業人士忽略的纰漏。文敏明白,丈夫要麼私底下偷偷算過她的配速,要麼全程線上上跟蹤她的成績。

難以被系個鞋帶、送個包包、在雨天送一把傘等浪漫細節打動的文敏,唯獨将這件事記得很清楚。

她,結婚教練,幫大齡女性脫單:“用市場營銷的方式搞定結婚”

©視覺中國

真誠是互相的。丈夫喜歡和她一起散步,享受獨處的時光。以前,文敏常常回避這種效率太低的消遣,她需要的是跑步,還有很多比賽在等着她參加。但從今年開始,任何時候,隻要沒有工作,她都會放下手裡的事情,陪着他去散步。

一天夜晚,兩個人手拉着手在公園中穿行。丈夫突然問她,跟我在一起走路是不是很沒意思?文敏指着剛剛走過的漆黑小道:“你看啊,這條路如果是一個人走,就是一個恐怖電影。兩個人走,就是一部愛情片。”在一片看不清對方表情的黑暗裡,文敏感受得到,丈夫臉上的笑紋在空氣裡蕩開。

◦ 頭圖來源于視覺中國。

版權聲明:騰訊新聞出品内容,未經授權,不得複制和轉載,否則将追究法律責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