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00後為什麼那麼愛讀《烏合之衆》?

今天,我将從兩個話題出發,為你提供知識服務。第一個是,後浪研究所釋出年輕群體閱讀報告。第二個是,居家太久,當心土撥鼠日效應。

先來看第一條。前不久,後浪研究所發起了一項年末讀書調查,參與者普遍是“90後”,其中還有20%左右的“00後”。有這麼幾個結論。首先,當代年輕人的閱讀數量不低。平均每人每年,能閱讀22本左右,相當于每個月,都能看兩本左右。其次,是最受年輕人歡迎的書。調查中,有超過半數的年輕人都表示,自己讀過這麼五本書,分别是《烏合之衆》《活着》《三體》《人類簡史》《月亮與六便士》。

好,消息就是這樣,我們看看能學到什麼知識。

這回調研的樣本數不算很大,大概1000多人。但是,有意思的是,在這回調研裡,有一本書,以絕對性的票數優勢,成為年輕人最喜歡的書第一名。這本書就是《烏合之衆》。

估計咱們得到同學很多都看過這本書。它的作者是著名的法國社會心理學家古斯塔夫·勒龐,出版于1895年。整本書的内容,可以用一句話來大緻概括,過去我們都覺得,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但是勒龐告訴你,錯了。人一旦形成群體,不僅會智力下降,還會出現迷之自信、情緒激動、容易被誤導等特點。

那麼,這本書為什麼那麼受歡迎?按照通常的了解,一定是講出了某個真理。但事實上,關于這本書的争論,100多年來,從來就沒有消停過。

關于書的具體争論,你要是有興趣,可以在得到首頁搜尋書名,很多課程都聊過。今天,我想帶你換一個角度,來說說這本書為什麼這麼受歡迎?這個角度,就是好萊塢評估劇本的角度。

要知道,一本書,本質上也是一個文本。而在文本的暢銷性評估這件事上,做得最成熟的機構之一,應該就是好萊塢。

在好萊塢的劇本評估裡,一直有一個首要考慮項,叫,驚奇元素。也就是,你的劇本能不能用一句話,概括出一個讓人感覺驚奇的要素。假如這個驚奇元素成立,好,你的劇本就能進入下一步。不成立,不好意思,不能立項。

幾乎所有的好故事,你都能找到這個一句話的驚奇元素。

比如,一個男人含冤入獄。在牢裡十多年的時間,用一把小鐵勺,挖出了一條通道,最終逃出生天。你猜到是什麼電影了嗎?沒錯,是《肖申克的救贖》。

再比如,一個年輕人,同時愛上了很多姑娘,這些姑娘也愛他。但是,最終,他發現這些姑娘都是他同父異母的妹妹。你估計也猜到了,這說的是《天龍八部》裡的段譽。

再比如,一個小男孩,為了救出母親,決定向神宣戰,劈開一座大山。沒錯,這說的是《寶蓮燈》。

你發現沒有,所有驚奇元素,本質上一定滿足這麼兩個條件。第一,能用一句話說清楚。第二,颠覆了你通常的想象。簡單說,就是簡短的意外颠覆。你看,一個小男孩,怎麼可能向神宣戰呢?隻用一把勺子,怎麼可能挖通監獄呢?同時愛上四五個姑娘,怎麼可能都是他妹妹呢?

沒錯,驚奇元素,一定要簡潔,且颠覆常識。從這個角度看,《烏合之衆》,是不是有一個特别明确的驚奇元素?那就是,過去我們都覺得人多力量大,錯了,人一形成群體,反而會變傻。這就是這本書的驚奇元素。而且幾乎大多數暢銷書,都具備至少一個,颠覆常識的驚奇元素。

比如,《人類簡史》的驚奇元素是,過去我們都覺得智人這一支之是以能在進化中勝出,能戰勝尼安德特人。是因為我們更聰明,更強壯。但事實上,尼安德特人不比智人笨,而且雖然個子比智人矮,但是力氣更大。而智人之是以勝出,不是因為智力,而是因為想象力。尼安德特人去森林裡,會說,我們去打兔子。而智人會說,我們去找仙女。就是這個想象力,讓智人能夠在更大範圍内,形成一個共同體。

再比如,達利歐的《原則》。它的驚奇元素是,過去我們都覺得,投資最重要的是審時度勢,随機應變。但他告訴你,不對,最重要的是,你得有一套原則。隻要定下來,就不能變。你看,這也是一個驚奇元素。

再比如,你要是去應聘,想一句話吸引住面試官,也可以借鑒這個驚奇元素。比如,你本來想說,你很會培養人才。你可以換個說法,“我有個管理心得,大家都覺得人才是培養出來的,但我認為不是,人才是在一個好的機制裡,自己長出來的,我很擅長打造這個好機制。”有這麼一句帶點颠覆感的話,你就更容易被記住。

再比如,你要是去提案招标,也可以借用這個驚奇元素。比如,你的方案重在降本增效。你就可以先鋪墊一句,現在很多人都迷信大力出奇迹,喜歡搞重投入。但我們認為,一個好方案的核心,在于降本增效。

好,書歸正傳,接着說《烏合之衆》。注意,我們說到這,一直是從傳播的角度去分析這本書,完全不涉及真理這個層面。那麼,深入一步,到真理這一層,《烏合之衆》到底說得對不對呢?我們不敢說絕對的對或錯,但是至少,我們可以給這本書,補充這麼幾個事實。

首先,人多力量大,到底是不是真的?跟你說個實驗,叫看山效應。說的是,研究人員組織一群人,一個一個輪流看阿爾卑斯山,然後問他們,你覺得這個山陡不陡峭?你有沒有信心爬上去?很多都覺得,山很陡,不好爬。然後,研究人員又組織了一群人,這回不是讓他們分開,而是聚在一起看山。結果這些都表示,山看起來,好像也不是很陡。這就是看山效應。它說的不僅是人多力量大,是人一多,每個人都會變得更有力量。從這個角度看,加入群體,還是有用的。

其次,人多了,是不是就變得更笨,更好騙?針對這個問題,我推薦你去看萬維鋼老師解讀過的一本書,叫《你當我好騙嗎?》。裡面是關于群體心理學的目前科學解釋。這本書裡有一個結論是,很多人看起來好騙,并不是因為他們真的好騙,而是,在一些特定的情況下,相信謊言對他們來說更有利。比如,你周圍的人都相信某個宗教,你也信,這就很可能是一個理性的選擇。因為不信,你會有壓力。再比如,關于《烏合之衆》的結論有一個證據,說的是法國大革命期間,有一大群人上街,打砸搶燒,做了很多壞事。但是,事實上,早在1959年,就有本書叫《法國大革命中的群眾》。裡面就說,法國大革命期間并沒有很多暴力,人們都很克制,大部分抗議都是和平的。的确有一些人被殺了,但大多數是政治犯,并非無辜的路人。再比如,還有人統計了十九世紀末的2700起大罷工事件,發現其中隻有不到100起涉及暴力。而所有這些暴力事件加在一起,死亡人數是,1個人。

注意,說這些,不是想說《烏合之衆》過時了。恰恰相反,我們可以從中看出,一本好書的樣貌。那就是,一本好書,其實很多時候不是針對某個問題給出答案,而是,給這個世界提出了一個好問題,讓後人可以圍繞這個問題不斷思考、補充、讨論。比如《烏合之衆》,我倒更願意把它看成一個問題,那就是,群體的心理到底是怎樣的?而且這正是這本書的全名,《烏合之衆——大衆心理研究》。

最後,說個題外話。剛才說的是“90後”的讀書調查。咱們得到同學的讀書偏好又是怎樣的呢?我從得到聽書裡,統計了一個結果。有三本書,是常年霸榜的。而且這三本書組合在一起,我覺得很有意思,恰好是一個理想的、終身學習者的人格畫像。這三本書分别是《為什麼佛學是真的》《被讨厭的勇氣》《三體》。《佛學為什麼是真的?》代表的是求知。《被讨厭的勇氣》代表了一種人生姿态。而《三體》代表了一種知識趣味。

最後的最後,在留言區,也歡迎你來分享你在過去一年讀過的好書。

再來看第二條。

上周,文化和旅遊部公布了一組資料。2023年元旦假期,全國國内旅遊出遊5271.34萬人次,同比增長0.44%,恢複到了2019年元旦假期的42.8%。簡單說,就是出行情況雖然比不了2019年,但是肯定是在變好。

但是,同時也有另一個資料,來自财經網站CNBC的報道。有人走訪了15個國家的16000名成年人,結果發現,有很多人表示,再也不想去旅行。其中,在美國的受訪者中,表示再也不想去旅行的人占14%。中國大陸這個數字也是14%,南韓是15%。而日本,這個數字高達35%。很多人表示,宅家久了,也就習慣了。

但是今天,我想給你補充一個科學研究。假如你身邊有人宅家久了不想出門,你可以把這個結論發給他。這是神經科學領域的權威期刊《神經科學》雜志上釋出的一項研究,是新南威爾士大學做的,結論是,宅家久了,你的時空感會發生偏差,進而反應變慢。研究人員還給這個現象起了個名字,叫土撥鼠日效應。

土撥鼠日原本是北美地區的一個傳統節日,是每年的2月2号。它之是以出名,是因為1993年的一部同名電影,也叫《土撥鼠日》。講的是一個記者,在土撥鼠日這一天出去采訪。但沒想到,遇到了時空循環,被困在了裡面。他每天早上醒來,都是2月2号這一天,就這麼反反複複。每天都遇到相同的人,相同的事。

而今天咱們說的土撥鼠日效應,指的就是,一個人在同樣的環境裡待久了,就會像這個男主角一樣,分不清上個禮拜和這個禮拜,注意力也會變差。

這回的研究調查了4175個持續居家的人,結果發現,有70%的參與者,出現了輕度的無聊、害怕、沮喪等負面情緒。而另外30%,出現了一種放空感,也就是無法集中注意力,記憶力變差。

《世界生物精神病學雜志》還提過一個資料,說在戶外待的時間越久,大腦的背外側前額葉皮層中的灰質比例越大。經常在戶外的人,這部分比例大概比不經常出門的人,要高3%左右。所謂腦灰質,跟我們儲存資訊的能力有關,它減少,就可能導緻記憶力變差。比如好多人說一孕傻三年,有人就專門研究過,發現懷孕期間,女性大腦中的灰質确實會減少,記性差很可能就跟這個有關。

《新英格蘭醫學雜志》還專門用腦成像技術,研究了一個德國南極科考站的9名科考隊員。結果發現他們在科考站居住了14個月之後,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水準,平均下降了45%。這一段的專業名詞有點多,你不用記。關鍵就是一個結論,在同一個環境中,不能待太久。

你可能會說,假如是因為工作性質,必須要這麼做呢?完全不用擔心。最後說個好消息。這個研究裡有個關鍵,叫做,一樣的環境,注意,可不是一個環境。假如你能主動在環境裡,制造一點改變,情況就會好很多。比如,時不時改變房間的布局。給自己安排每天不同的日程表。再不濟,根據帕洛阿爾托大學的研究,隻要你稍微跟外界有那麼一點互動,哪怕是和AI聊天,也能明顯緩解這些問題。換句話說,大腦更介意這件事的性質,而非程度。隻要不是徹底躺平,哪怕有那麼一點點的微小舉動,情況就會很不一樣。

最後提一個小建議,馬上就是春天了,咱們多出去走走吧。

本文來源于網絡,侵删

00後為什麼那麼愛讀《烏合之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