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春天紫外線可能更“毒”,長痘、過敏都和它有關

不少人對「防曬」有個誤區:對抗紫外線是夏天的任務,其他季節不用太注意。

事實上,春末陽光中的紫外線含量可能更高。

春天紫外線可能更“毒”,長痘、過敏都和它有關

受訪專家

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藥劑科副主任藥師 李靜

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 闫言

春末的強紫外線更易被忽視

很多人往往認為春天紫外線含量低,主要原因是氣溫不高加上陽光柔和。

事實上,有研究顯示,春末和夏季的紫外線最強,是以4~9月份尤其要注意防曬。

春天紫外線更容易“傷”皮膚,主要有2點原因:

和冬天相比,從初春開始,紫外線含量驟然升高,尤其在每天11點~15點這段時間;

春季氣候幹燥、晴朗,紫外線穿透性更強,陽光中95%以上的UVA(長波黑斑效應紫外線)會肆無忌憚地穿透雲層照射到皮膚。

春天紫外線可能更“毒”,長痘、過敏都和它有關

這個時期,紫外線對人的“隐形傷害”常被忽略:

!

皮膚幹燥、夏季曬傷

春天皮膚幹燥、粗糙、脫皮、長痘、瘙癢等症狀,可能是不注意防紫外線的結果,不少夏季曬傷也是從這時埋下的病根。

!

更易對紫外線過敏

經過一整個冬天,人體對紫外線的适應性處于最低水準,皮膚在短時間内難以适應突然變強的紫外線。

由于春天人體對紫外線的敏感性最高,幾類人群更要重點防護:

青春期女性

室内工作人群

青年人

曬黑,隻是紫外線最輕的傷害

判斷紫外線是否強烈,世界氣象組織及世界衛生組織對“紫外線指數”有個标準計算方法。

紫外線指數指的是,當太陽在天空中位置最高時(一般在中午前後,即從上午10點~下午3點的時間段),到達地球表面太陽光線中的紫外線輻射對人體皮膚的可能損傷程度。變化範圍用0~15的數字表示。

大家可以借助常用的天氣預報軟體檢視每日“紫外線指數”。

春天紫外線可能更“毒”,長痘、過敏都和它有關

紫外線主要分兩種:

UVB作用于表皮層,會帶來嚴重的曬傷,如紅斑、水疱甚至曬後脫皮;

UVA作用于真皮層,除了曬黑,誘導雀斑、老年斑等色斑外,還會帶來光老化。

如果不注意防曬,還容易患上一些與日光相關的皮膚病,如多形性日光疹、植物日光性皮炎。

比如,很多人到了4月份,一曬太陽就容易産生紅疹、發癢等感覺,這就是多形性日光疹引發的。

春天紫外線可能更“毒”,長痘、過敏都和它有關

此外,植物日光性皮炎跟飲食有很大關系。像苋菜、芹菜、菠菜等感光蔬菜,過敏或特異性體質的人可能會因食用不當導緻皮炎。

如果一次性攝入太多感光食物,吃完後一定不要暴曬皮膚。

一份日光紫外線“防護攻略”

日光中的紫外線除了引起皮膚反應,增加皮膚癌風險,還可導緻角膜炎、視網膜炎、白内障、眼底黃斑變性等。

是以,對多個身體部位都要進行科學防護。

規避性防曬

室外活動要注意規避紫外線指數高的時段(中午、春末夏季)和地點(高原、海邊、雪地、幕牆玻璃周圍等),選擇在樹蔭、建築陰面活動。

遮擋性防曬

用遮陽傘、太陽帽和衣物等遮擋,織紗密度越高、顔色越深或加有防曬塗層越好。

帽檐長度最好在7.5厘米以上,宜選紫外線防護系數(UFP)>25,UVA透過率

遮陽鏡應選覆寫全部UV的,并盡量減少藍光和紫光透過,鏡面能完全遮蓋眼睛和眉毛,鏡片顔色以不妨礙視覺和辨識顔色為好,如茶色,但必須到正規眼鏡店挑選合格的遮陽鏡。

已患有青光眼、色盲、夜盲症、視神經網膜炎等患者,不适合戴遮陽鏡,會加重病情。

防曬化妝品

無機防曬劑:即實體UV屏蔽劑,如二氧化钛、氧化鋅。

有機防曬劑:即化學性UV吸收劑,如吸收UVB的水楊酸鹽及其衍生物、肉桂酸酯類等。

抗氧化劑:如維生素C/E、金屬硫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花青素以及甘草、蘆荟、葡萄籽等植物提取物,幫助提高皮膚抗氧化能力,起間接防曬作用。

防曬化妝品使用原則:

提示:活動涉及出汗或水,應選擇防水抗汗類産品;塗抹産品宜在出門前15分鐘,每隔2~3小時重複塗抹,量以1分硬币大小塗于全面部為宜。

系統性光保護劑

口服藥物或食物補充劑,通過對抗光氧化損傷、修複細胞膜和DNA、減少發炎反應等途徑,減輕光損傷。

平時不妨吃些番茄、西瓜、猕猴桃、葡萄、蕃薯、絲瓜、牛油果等果蔬和薏米、腰果、核桃、魚類等。

一些藥物如維生素C/E、煙酰胺、非甾體抗炎藥、糖皮質激素等必須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需要提醒的是,服用光敏性藥物後要避免曬太陽,否則在光照刺激下,可能引發人體過敏性反應,如皮膚瘙癢、紅斑、水腫,嚴重者可引起水疱,潰破後形成糜爛或潰瘍。▲

本期編輯:張宇

春天紫外線可能更“毒”,長痘、過敏都和它有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