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聚焦數字健康丨數字化醫療加速發展,如何賦能實作商業化落地?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季媛媛 上海報道 近年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老齡化和少子化等人口結構問題已成為大陸人民健康的重要威脅。據國家衛健委預測,到2035年大陸将步入重度老齡化階段,60歲以上人口占比将超過30%。然而,大陸醫療資源供給仍不能完全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

數字健康的發展不僅具有社會價值,還可以為經濟增長注入活力。據信通院《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報告(2022年)》,大陸數字經濟正在蓬勃發展,2021年數字經濟占GDP比例約為40%、2017年-2021年間增長近70%。在網際網路、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大陸數字經濟發展已達世界領先水準,但在數字健康領域仍有巨大潛力。大陸在癌症、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和結核等傳染病方面的患者數量居世界前列,市場空間廣闊,然而大陸數字健康産業起步較晚,2021年市場規模為115億美元,僅為美國數字健康市場規模的六分之一,各細分賽道都有進一步發展的潛力。

阿斯利康中國副總裁,數字化與商業創新部、商業戰略與卓越營運部負責人朱理琍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最初在數字健康領域的布局上,大家都在嘗試想在醫療體系之外做一個小閉環,形成數字化服務模式。但事實上醫療是一個複雜的過程,數字化不能脫離醫療體系、脫離政府支援的大環境獨立進行,相反需要在醫療體系之内、在政府支援下賦能提升效率。

“這也意味着,需要實作臨床高地和産業高地的結合,為此,我們提出了攜手跨界力量共建醫療健康創新生态圈的構想。”朱理琍說,目前我們已打造創新“三駕馬車”,即中國智慧健康創新中心、國際生命科學創新園、阿斯利康中金醫療産業基金,并通過搭建政産學研醫投的跨界交流合作平台,與各方攜手探索創新醫療模式與全病程解決方案。

數字醫療賦能慢病診療

據中研普華産業研究院資料,全球數字醫療市場規模為2309億美元(折合人民币約15858億)。其中,以美國為代表的北美地區約占全球近40%的市場,中國被視為最有潛力的市場之一。到2020年,數字醫療市場規模将持續增長,年均增長率在17.7%左右。

不同于傳統的數字健康概念,數字療法是基于高等級的循證醫學證據,通過AI賦能的軟體程式驅動産生效果的全新模式,以為特定疾病患者提供專業治療或幹預措施為目的。其使用場景“更聚焦”,醫療屬性“更專業”,監管力度“更嚴格”。

從疾病領域分布角度看,在絕大多數疾病領域,都已有數字療法的嘗試和探索,其中也湧現出一些熱門的研究方向,例如精神障礙、行為和認知障礙、内分泌及代謝疾病等,并已出現了一些行業領先的數字療法公司及産品。

例如,以2016年開始,由上海瑞金醫院内分泌代謝科牽頭,依托國家慢性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阿斯利康支援,在全國各省份建設的國家标準化代謝性疾病管理中心(簡稱MMC)為例,MMC項目通過物聯網、網際網路、大資料、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新技術,結合數字化随訪系統,開創了代謝性疾病診療管理的新模式,已經取得了良好的患者臨床效益和社會效益,為大陸慢性病管理創立了一個标杆。目前,MMC已在1000多家醫院建設開業,覆寫200多萬患者。

代謝性疾病主要展現是糖尿病和肥胖。現在全球共有近6億糖尿病患者,中國約有1.4億。如此龐大規模的糖尿病患者的治療與管理是一個系統且複雜的問題。同時,肥胖問題也不容忽視。中國人群目前的BMI(身體品質指數)已經從過去的22左右增加到25左右。而國家标準化代謝性疾病管理中心是一種患者可以“一站式”解決糖尿病所有問題的創新模式,其核心理念是打造“一個中心、一站服務、一個标準”的糖尿病診療新模式,最終降低大陸糖尿病和各種并發症的患病率。

朱理琍介紹,6年來,通過數字化技術輔助對疾病管理、疾病治療的探索,以及MMC标準化診療沉澱積累資料,可以後續用于國家正在探索的單病種的支付模式驗證。今年MMC也将進一步加速擴張,會争取覆寫超過3000家醫院,整體目标是争取覆寫700萬患者。

“經過嚴格的臨床研究,積累得出的标準化診療資料也會通過真實資料驗證。有了沉澱,才能夠被廣泛應用。那麼,怎麼被應用?突破點在哪裡?這些問題需要在本身醫學核心驗證好的基礎上,進入患者管理層面進行突破。是以今年MMC的突破将圍繞三方面進行,一是科研和患者管理并重;二是患者管理分層管理,有一定的資料管理,才能使得分層管理能夠實作;三是在管了解決方案上,我們有不同的層級,分為科研版、基礎版和導入版。科研版就是三級醫院有科研需求。資料大面積地廣泛複制後,大資料效應會進一步産生,使得前面積累的醫學核心能夠更進一步升華。”朱理琍說。

數字化如何落地?

從醫療衛生體系來看,數字化廣泛的在醫療産業内加速發展,大資料、AI等新興技術也為醫藥、器械、診斷、醫療服務領域的效率提升帶來可能。數字技術在近兩年也充分地滲透到了醫療的衆多環節,形成較大規模的場景應用,包括遠端問診、線上支付購藥、線上心理咨詢、發熱門診地圖釋出等,數字醫療以其“線上化” 和“雲端化”的特質打破了線下聚集和地域空間的限制,成為城市管理的“第二戰場”。

CIC灼識咨詢合夥人王文華對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在醫療供應保障中,數字化技術可以覆寫線上問診、處方開藥、線上醫保支付、藥品排程等流程,實作就醫用藥服務的閉環。數字醫療的生态鍊貫穿了患者遠端就醫診斷、支付取藥、診後管理甚至院外健康管理的全流程,目前數字化技術已較為成熟,與網際網路醫療結合的應用已能初步覆寫前兩個流程,但患者建檔跟蹤等診後管理服務及院外健康管理服務則仍有待落地。

“加速實作數字化醫療,首先需要加強群衆對醫療服務行業的認知,宣傳推廣數字化醫療,普及分級診療等,助力數字化醫療的滲透;其次,需要結合數字化技術改善醫療資源分布失衡的情況,使各類患者均能獲得數字醫療的普惠;再者,國家需要制定支援性政策鼓勵數字醫療相關産業的發展,包括鼓勵發展網際網路醫療、打通國家醫保支付等,另一方面還需加強監管,確定診療品質、患者資訊安全等,切實有效地推進數字化醫療的落地應用。”王文華說。

這也要求加速産業融合。IQVIA分析指出,當我們着眼于産業生态布局,數字健康吸引了産、學、研、醫多方的共同參與。在産業鍊上遊,醫療資訊化、雲計算、通信服務、資料安全技術為數字健康的發展提供了基礎設施;在産業鍊中遊,健康醫療大資料平台内彙聚的大體量、多類别、多元度的資料為産品創新和業态發展提供了關鍵的基礎資源,由産業、智庫、高校、醫療機構等多方研究開發者進行分析和應用;在産業鍊下遊,則湧現了許多初具規模的新模式和新業态。

朱理琍也表示,數字化轉型過程當中遇到的挑戰也是整個醫療行業都遇到的挑戰。數字化醫療就是資料在各醫院之間無障礙流通。如果資料是隔離的,全病程管理的意義就不大。是以,我們需要去做全市、全區模式,做統一的疾病資料管理。另外,數字化在轉型過程中面臨的挑戰是整個醫療相關的模式都處于不斷更新的狀态。新的領域需要新的收費模式,政策也是支援醫療創新很重要的一部分。以阿斯利康在投資的惡性良性腫瘤大資料公司零氪科技為例,它是采取惡性良性腫瘤數字化療法的企業,目前正在與無錫政府協商,如何推動數字化療法獲得政府的支援。

“數字化落地需要有耐心,需要加強底層資料搭建、系統更新、大資料形成等,這些都是長期需要經曆的過程。正如藥物研發是要耐得住寂寞,數字化轉型和數字化醫療創新也要耐得住寂寞。”朱理琍強調,中國數字化的市場具有相當大的優勢,在技術創新、大資料這方面在國際上都是領先,後續需要更關注和生态圈企業夥伴一起通過技術的創新、裝置的創新、數字化的應用推動診療一體化創新模式的落地。

更多内容請下載下傳21财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