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請參考:
- https://mazhaoxin.github.io/2018/08/12/About_Frequency_Synthesizer/
- http://483v7j.coding-pages.com/2018/08/12/About_Frequency_Synthesizer/
前幾天在飯桌上老大突然問了一個問題:DDS中的“S”為什麼叫“綜合器”?
命名
好像大家都把
Frequency Synthesizer
翻譯為“頻率綜合器”,但為啥呢?另外,為啥這麼一個子產品,大家都叫它為
Synthesizer
?
synthesize
的名詞形式是
synthesis
,根據youdict上的說明,它是由
syn-
(一起)和
-thes
(做,同do)組合在一起的,本意是
一起做什麼事
,引申為
合成
,在化學上用的比較多。網上有張圖檔看着不錯,放在了下面。
[外鍊圖檔轉存失敗,源站可能有防盜鍊機制,建議将圖檔儲存下來直接上傳(img-EXH5o2p5-1584193721420)(/img/in-post/{{page.id | replace:’/’,’-’}}/Synthesizing_word.jpg)]
是以說,Digital IC Design Flow中的
synthesize
這步的名稱看起來是非常合理的。它所做的操作是把RTL code轉換成了由stdcell組成的netlist,也就是說把很多個stdcell(小片的東西)放在一起,讓它們展現出了某種邏輯(行為)。這與化學上的合成非常類似,就像把很多個氨基酸放在一起,它們就展現為了具有某種功能的蛋白質。
但用這個來解釋”頻率綜合器“好像還是不妥,再接着看引申義。
synthesizer
通常的含義是電子音合成器,就是把聲音相疊加、調制來制造(合成)音樂的東西。這是對聲波的進階使用,可以通過疊加不同權重、不同頻率的單音(逆傅立葉變換),也可以通過混頻、調頻來實作。看起來這個就與我們所說的
Frequency Synthesizer
的含義比較接近了。
Wikipedia上關于
Frequency Synthesizer
的定義和說明是:
A frequency synthesizer is an electronic circuit that generates a range of frequencies from a single reference frequency. … A frequency synthesizer may use the techniques of frequency multiplication, frequency division, direct digital synthesis, frequency mixing, and phase-locked loops to generate its frequencies.
從定義來看,它有3個要素,分别是電路、輸入單一頻率、輸出一定範圍的頻率。從功能上來看,能輸出一定範圍的頻率就與電子音合成器那個生成不同頻率(音調)的聲音相同了。
綜上,我覺得産生一定範圍頻率的信号的子產品叫做
Frequency Synthesizer
是借用了電子音合成器的名字(未嚴謹考究,可能存在誤差),而翻譯成中文更準确的名字應當是”頻率合成器“,不知道是否是因為”頻率綜合器“的簡稱”頻綜“更上口一些,還是有其他的原因,”頻率綜合器“的命名就一直流傳了下來。
實作
如果隻寫前面這種不嚴謹且沒啥鳥用的命名考究的話,實在是太過無聊了些,那就說說實作吧。
如前面Wikipedia的說明所講,頻綜在實作上會用到很多技術,如倍頻、除頻、直接數字合成、混頻和鎖相環。
其中除了混頻利用了真正意義上的頻率域原理,其餘的均與
沿
有關,并且分成開環與閉環兩種模式。
開環結構
所謂開環,顧名思義,即是不對輸出信号做任何檢測,靠系統原理保證輸出信号的正确性。
比如除頻的方式(别不把分頻器當頻綜),由輸入時鐘信号的沿觸發,通過寄存器存儲沿的個數,當個數達到一定值時清空寄存器并産生一個沿,周而複始。那麼首先輸出信号的沿出現的時刻必定與輸入信号的某個沿相關。單純的除頻由于不能産生除了輸入信号的沿以外的
時刻
,是以它的輸出頻率必定是受輸入信号限制的。
[外鍊圖檔轉存失敗,源站可能有防盜鍊機制,建議将圖檔儲存下來直接上傳(img-BLFuO9KE-1584193721422)(/img/in-post/{{page.id | replace:’/’,’-’}}/Divider.png)]
如上圖所示的除10分頻器時序圖,輸出信号反轉(産生上升沿或下降沿)的時刻一定對應了輸入信号的相應的上升沿。是以,單沿觸發的分頻器不可能實作占空比為50%的奇數分頻比。
開環結構的進階
由于除頻的方式不能産生新的
沿
的限制,在實際應用中除頻的方法受到了很多限制,那麼能不能突破這個限制呢?
如果要突破這個限制就要想辦法産生新的
沿
,而在電路中最簡單的産生新的
沿
的方式是延時。
下圖所示的是一種基于DTC(數字時間轉換器)的小數分頻器(Frac-N Divider)的時序圖,所示的分頻比為4.75。
[外鍊圖檔轉存失敗,源站可能有防盜鍊機制,建議将圖檔儲存下來直接上傳(img-cmO15QzP-1584193721424)(/img/in-post/{{page.id | replace:’/’,’-’}}/FracN_Divider.png)]
顯然分頻比的步長越小,對DTC的要求就越高。
劍走偏鋒的開環結構
直接數字合成(DDS)所用的方法相對特殊一些,其框圖(參考自Wikipedia)如下所示,它首先在數字域産生了波形,然後通過DAC将其轉換到模拟域,再通過濾波器濾除無用的鏡像信号,即可獲得想要的波形。由于數字域的靈活性,該方式幾乎可以實作任意的波形,是以在函數信号發生器中有廣泛應用。但由于實作的複雜度高、難以産生低噪聲(抖動)的時鐘信号,在現代通信電路和時鐘産生器中并不多見。
[外鍊圖檔轉存失敗,源站可能有防盜鍊機制,建議将圖檔儲存下來直接上傳(img-5F8YnrKv-1584193721427)(/img/in-post/{{page.id | replace:’/’,’-’}}/DDS.png)]
閉環形式
從前面的演化也能看出,如果能有個自由的
沿
産生子產品,頻綜的輸出頻率會自在很多。而這個子產品即是——振蕩器。
但自由的缺點就是如果不管它,它的輸出頻率會出現漂移,這個時候就需要一個環路把它給矯正回來。
根據閉環自動控制系統的結構,環路中最重要的是執行器、被控對象和檢測裝置組成,其中被控對象顯然是振蕩器,而執行器則通常由環路濾波器擔任。
- 如果将計數器作為檢測裝置,通過對比目前輸出頻率與目标輸出頻率的差,來調節振蕩器的控制信号,這則是鎖頻環(FLL)。
- 如果将輸出信号的沿與參考信号的沿(相位)之間的超前滞後情況檢測出來,作為調節振蕩器的依據,這則是鎖相環(PLL)。
在閉環自動控制系統中,真正對輸出信号起控制作用的是偏差信号,而FLL和PLL的本質差別在于偏差信号是頻率還是相位,與濾波器的特性無關。并且在分析Bogdan架構的ADPLL時,我們可以看到二者是殊途同歸的,這個以後再展開詳述。
總結
頻綜隻是頻率合成器的一個叫法罷了,反正能産生想要的頻率就行了。至于怎麼産生,是乘、是除、還是自己造那都是實作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