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請點點右上方的“關注”,既友善您進行讨論與分享,還能及時閱讀最新内容,感謝您的支援。
文|蘭亭序史
編輯|蘭亭序史
早在1924年,一位對國家政策的批評者寫道,即使國家對少數民族的主要政策是明确的——即通過學校教育實作波蘭化——也是以混亂的方式進行的。
雖然20世紀30年代末的歧視性轉變說明了皮蘇德斯基陣營的整體演變,但一些學者認為,皮蘇德斯基對聯邦制和國家同化思想的執着是一個傳奇,并沒有反映在他的通信或聲明中。
說國家首先歧視烏克蘭人,然後在Lemko-Rusyns人中煽動反烏克蘭情緒,歧視Lemko-Rusyns人,這也是不夠的。
相反,當局巧妙地利用俄羅斯人之間的内部沖突來促進同化。
向東正教和希臘天主教轉變政策是分而治之政策的最好例子。
檔案材料顯示,波蘭當局掌握了當地情況的詳細資訊,能夠操縱當地沖突,特别是由于軍隊越來越多地參與針對少數民族的政治。
然而,戰前的歧視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和戰後在Lemkivshchyna發生的事件相去甚遠。
戰争期間,德國占領者利用烏克蘭對獨立國家的渴望,讓烏克蘭人對抗波蘭人。
盡管烏克蘭人的身份更安全,但許多萊姆科-魯辛人繼續選擇波蘭人肯恩卡滕.98許多人遭到鎮壓,被送往勞改營和集中營。
當地居民建立了自己的地下組織,與德國人作戰,協助波蘭遊擊隊向斯洛伐克走私人口和消息。
被認定為烏克蘭人的當地人和被帶到該地區的烏克蘭人成為了警察和地方行政機構的負責人。
他們一直服役到蘇聯軍隊的到來,正如在介紹性故事中提到的,蘇聯軍隊開始懲罰親烏克蘭态度的人或支援烏克蘭叛軍(UPA)的人。
在1944-1946年期間,大約60-70%的戰前人口被轉移到蘇聯。
為了避免重新定居,Lemko-Rusyn人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如獲得羅馬天主教出生證明,從波蘭鄰居和地方當局獲得“忠誠證明”,或向國家當局寫信請願。
對當時地方當局報告的概述表明,波蘭當局普遍支援Lemko-Rusyns。
他們強調,在戰争期間,Lemkos的合作發揮了重要作用,UPA迫使Lemkos支援他們,他們留在該地區對當地經濟至關重要。
這并不意味着留在該地區的萊姆科人将繼續是萊姆科人。
其他地方行政官員會說,被剝奪了東方基督教會,萊姆科人将“溶解/融化成政治性”,是以隻有被懷疑支援統一人民聯盟的萊姆科人應該被驅逐出境,而其他人将被同化。
盡管有這樣的報告和請願,重新安置活動仍在繼續。
在萊納,45名希臘天主教徒和東正教徒加入了羅馬天主教會;然而,即使這樣也不意味着他們可以留下來。
戰後,波蘭共産主義政府決定将剩餘的萊姆科人和烏克蘭人重新安置在所謂的“收複領土”上,這些領土以前是德國的。
官方觀點——即重新安置是消滅據稱受當地人支援的烏克蘭遊擊隊所必需的——如今被大多數曆史學家所駁斥,他們強調官方目标是讓萊姆科人和烏克蘭人融入波蘭社會。
萊姆科人對UPA的實際缺乏支援不僅表現在學者身上,而且還得到了進步聯盟成員的報告。
其他人指出,加入共産黨後,許多Lemkos人作為民兵與UPA作戰,或指出Lemkivshchyna不同地區的支援程度不同。
為了“證明”Lemko的重新安置是合理的——畢竟,在戰前不久,他們被學者們描述為“忠誠的公民”和“不關心政治的人”——波蘭政府的一名代表緻信波蘭科學院,要求對lem ko的起源做出聲明。
獲得的專門知識表明,萊姆科人是一個不忠誠、投機和消極的群體,與波蘭民族無關,他們從未投票給波蘭人,也沒有在納粹占領下冒生命危險。
該報告發表後,發生了殘酷的驅逐,包括1947年4月至8月間發生的所謂的“維斯瓦行動”,導緻約140,000-150,000人重新定居,其中包括來自萊姆科地區的40,000-60,000人。
萊姆克人的分散被認為有利于他們的同化。
然而,那些在新領土上定居的人面臨許多困難,既有來自歧視他們的當局的困難,也有來自波蘭人的困難,波蘭人本身就是被烏克蘭和白俄羅斯驅逐出境的。
與此同時,波蘭定居者被帶到被遺棄的萊姆科村莊。
雖然重新定居的Lemkos人在1956年後可以正式傳回他們的土地,但當局和波蘭定居者繼續制造障礙。
總的來說,在1956年至1958年期間,約有2000名萊姆科族人傳回,在接下來的幾十年中,又有3000人傳回。
在Leś na,1947年隻有6個家庭能夠留在村裡。
20世紀50年代末,大約有40個家庭傳回,今天這個村莊居住着波蘭人和萊姆克人。
一系列的重新安置——往返于“Lemko土地”——再次改變了人們對烏克蘭人和Lemko-Rusyns人的身份認同。
萊姆科的回憶錄和口述曆史清楚地表明,波蘭西部的生活可以培養這兩種傾向。
對一些人來說,将自己與“烏克蘭人”區分開來是被波蘭居民接受的一種方式,也是與共産黨宣傳的觀點拉開距離的一種方式,在共産主義宣傳中,烏克蘭人就等于是“UPA樂隊”的成員。
另一些人則認為烏克蘭身份和烏克蘭組織是儲存他們Lemko-Rusyn傳統的唯一手段。
和以前一樣,認同自己的方式是高度語境化的,并受到神職人員、精英和活動家的影響。
在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傳回勒納并努力與波蘭定居者建立關系的萊姆科人中——其中許多人已經占有了他們的舊住宅和田地——更多的是直白的态度。
事後看來,他們将與波蘭人的關系描述為“與時俱進”,并承認“起起落落”。
雖然他們強調一些沖突和争吵不一定有種族或宗教背景,但彼得羅的觀點得到了廣泛認同,即“當波蘭人喜歡我們時,他們稱我們為‘Lemkos’,當他們不喜歡時,他們稱我們為‘烏克蘭人’”。
此類評論揭示了反烏克蘭偏見的特殊份量和持久性。
值得一提的是Andrzej Sulima-Kamiński的話,他在1985年問道:為什麼波蘭人繼續将烏克蘭人視為“哥薩克人”和“UPA成員”,并将他們與“安靜的俄羅斯人、萊姆科斯人、胡特蘇爾人和其他“人種奇人”相提并論。
由于1989年的轉型,複雜的民族身份矩陣再次發生了變化,這帶來了承認少數民族權利和補償共産主義統治下多年歧視的希望。
2005年,經過幾年的激烈辯論,波蘭引入了新的立法來規範少數群體的權利,将“烏克蘭人”定義為少數民族,将“Lemkos”定義為少數民族。
不出所料,烏克蘭人和Lemkos都質疑這種差別。
烏克蘭人說,萊姆科身份是一個發明,他們實際上是烏克蘭人。
相比之下,Lemkos人隻抗議他們被指定為一個族裔群體,這似乎給予他們比烏克蘭人更低的地位。
此外,根據最近的全國人口普查(從2002年到2011年),烏克蘭人和萊姆克人的數量比早期的研究假設要少得多——這是同化主義傾向和對聲稱非波蘭身份的持續恐懼的産物。
近幾十年來,波蘭又出現了一場卡帕多-魯申運動,居住在波蘭和國外的Lemko-Rusyns人之間的聯系也越來越多。
出現了新的協會,開展一系列文化和教育活動,如果不是因為Lemko-Rusyn社群内部的分歧,其反響可能會更大。
Lemko-Rusyn的身份仍然是聲稱接受烏克蘭身份是保留Lemko傳統的唯一途徑的人和促進跨國Carpatho-Rusyn社群内更密切合作的人之間的競争場所。
如前所述,他們繼續受到波蘭國家政策、波蘭學術文獻的影響,并越來越多地受到波蘭社會對“人種學奇珍”的興趣的影響。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70多年後,Petro的房子擁有一個優雅的農業旅遊小屋,波蘭城市居民熱切地來到Leś na發現“Lemko文化”,并在“多元文化村”度過時光。
他們中的一些人愛上了這個地區,并決定建造一座“萊姆科風格”的木屋,譴責當地人對現代石頭建築的偏愛。
Lemko-Rusyns在當地餐館讀到“傳統Lemko菜肴”的名字時可能會眨眼,但這種特殊的身份政治的經濟方面是至關重要的。
當地政府還利用“萊姆科文化”作為吸引資金的手段,因為在歐盟政策中,推廣少數民族語言和提高學校的雙語形象在經濟上是有益的。
盡管具有諷刺意味,但所有這些似乎都進一步證明了漢恩的觀點,即“萊姆克家族的案例凸顯了所有形式的集體認同的可塑性和終極偶然性”。
許多關于民族主義和國家建構的研究強調“創造”或“想象”民族社群的過程,将民族社群作為國家項目的基礎,進而使民族群體的特征本質化并呈現其原始特征。
Lemko-Rusyns的案例提醒我們,族群并不比國家更容易被“想象”或“創造”。
在這篇文章中,我跟随其他讨論過“萊姆科問題”的學者,強調了“創造”而不是“創造”一個族群的過程。
Lemko-Rusyns的案例讓我們審視一系列影響集體身份的因素,包括他們曾經居住的地區的地理位置。
人們經常觀察到,Rusyn村莊的孤立阻礙了(或至少減緩了)集體身份的發展,同時使它們受制于不同民族思想的擴張。
信件、官方檔案和口述曆史反映了對這些觀點的各種反應。
如果我們想充分說明這些反應,我們需要考慮他們不是與“前國家(ist)的過去”,而是,正如阿格尼耶斯卡哈倫巴令人信服地表明,作為有意識地選擇的形式民族的身份證明。
更喜歡這個術語而不是國家冷漠,我同意哈倫巴的觀點,即這種認同“是民族的從這個意義上說,他們都把國家的各種含義作為社會世界的一個事實,但拒絕遵循至少其中一些含義,也拒絕遵守國家規則。
這項研究不僅對“族群的形成”提供了更廣泛的思考,也有助于對波蘭少數民族政策的研究。
是以,我強調了更徹底地關注波蘭政權的政策和意識形态的重要性,這挑戰了對第二共和國的普遍理想化看法。
這個案例為波蘭的“殖民化”或“文明化”政策提供了一個重要例證——這個主題在波蘭文學研究中比在社會科學和曆史反思中更為突出。
參考文獻
[1]保羅·r·馬戈西,《波蘭第二共和國的少數民族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