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看完《人人都是産品經理》後在網上閑逛,逛進新浪微網誌,想起一個月前從亞馬遜買入時還發了條微網誌并附上本書的“玉照”,然後随手加了個@iamsujie,哪知不到一個小時,作者蘇傑便熱情地回複了我,表示“期待拍磚,:) ”。回想至此,既決定次日也就是今天,上豆瓣書評拍上一磚。
你看,就是這樣一個買書看書評書的過程,就曆經了B2C的線上書店、微網誌的及時互動、以及豆瓣的平坦化評論,這些網際網路的創新産品。10年前,你可曾想過足不出戶便于萬千叢書中選其所好?3年前,你可曾想過購書之時便可與作者來一次的"親密接觸",并相約讀後的拍磚交流?
一時沒有抑制住對網際網路産品的熱情,我隻是想表達,好的産品确實在改變世界,改變我的生活。
也是正這份熱情,雖然還隻是一個即将升入研究所學生階段的學生,我已經迫不及待地想一窺其究竟——産品經理和産品的那些事兒,到底何解?
1 産品經理的傲
一開始的時候,我覺得是作者的傲。買前,我就在作者的自序評論中留言,詢問技術涵養以及作者原專業。答複是“原來學生物醫學工程的,離PM很遠,但又怎麼樣呢?”;買後閱讀之,發現專門有一小節叫“入行之前,我是學生物的”,此節中犀利調侃式地描述了作者是如何稀裡糊塗或者叫戲劇性地進入了阿裡巴巴。
不過真正看完本書的時候,發現作者的傲,不過是産品經理的傲罷了,是産品經理改變了作者蘇傑。
産品經理的這種傲是一種傲而不慢的态度,誠如作者在書中反複分享的那段話,産品經理既是一種職業,也是一類人。這類人深受“職業病”的影響,他們忍不住便用産品的視角俯視衆生,此之為傲;但同時,他們也會在内心裡保持謙卑之态,以不斷學習為人生信條和樂趣所在,此之為傲而不慢。
而作為職業,傲是一種内驅力,就像作者回歸四年來的産品生涯,他仍覺得每天都有新的挑戰,而這種是視挑戰為樂趣的秉性,對很多其他行業的人而言便是一種傲,想必這也是作為産品經理的原始動力。
另外,産品經理往往承擔着一種無授權上司的責任。作者在書中引了一組比喻來描述上司和管理的差別。而作為無授權的上司,如何才能将“藝術”、“魅力”、“冒險”等等優良特質皆備于己呢 ?這就要求産品經理骨子裡有一種傲,一種通才式的自信。
2 作者的術與道
還是第一感覺,用另一個豆友的标題就是“可案邊常放的方法工具書”。書中核心部分,尤其二三章,作者就需求、項目大量地列舉專業化的工具、方案,以及過去經曆的工作情況,甚至具體化到SMART(Specific、Measurable、Attainable、Realistic、Time-based,這個縮寫也是本書學到),但也如本書中某節名,"SMART,并不smart"。
從閱讀體驗上來說,過多具象化的内容就好比RSS中1000+的訂閱,讓讀者産生一種心理上的沖突——我讀吧,感覺讀不太懂,有點晦澀、複雜,感覺讀了過會就忘記;我不讀吧,又生怕會影響後面的閱讀,或者不讀就錯過了什麼的感覺。就我個人而言,在閱讀前期就有此類煩惱,讀着後面的時候就開始主動放棄一些内容,就象字典,隻為自己留下印記,以便來日所需即可。
上面的“抱怨”,隻是我的淺薄、主觀之感。一本書是術,是道,還在于作者自己的初衷。其實作者自己對于此書早有定性——“這本書不是手冊,不是大全、不是工具書,隻是一個産品經理在前幾年成長路上的心得體會...”
隻到我寫這篇評論的前一刻,我才真正注意到作者這段自白,于是豁然開朗,我們為何不将《人人都是産品經理》視為一本勵志書籍呢?
作者自己從一名懵懵懂懂的浙大生物系研究所學生(從後面作者就教育問題所談,主觀猜測作為學生時候還是比較“懵懵懂懂”的,呵呵),通過一次機緣巧合的招聘機會,搖身一變成為了一名阿裡巴巴的産品經理,于是世界觀、價值觀、思維方式開始呈現非線性的顯著變化,并在探索産品經理的世界中尋獲到一種前所未有的熱情和動力,憑借着這股力量,作者的功力日漸深厚、羽翼日漸豐滿,于是乎,又有了分享自己成長秘籍的渴望,而又正是在這樣一個分享過程中尋覓到了屬于自己的人生目标...此之,乃産品經理改變人生。
多麼好的勵志故事,是以說,道在術之外,還是得自己悟。
3 最後,感謝蘇傑的書和部落格,磚已拍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