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開學季 | 内卷時代“雞娃”盛行,家長要如何把握教育的“度”?

開學季 | 内卷時代“雞娃”盛行,家長要如何把握教育的“度”?

本文看點:

前段時間,一張北大室友時間表火了。發帖人稱自己下班後就隻是玩手機、睡覺,畢業已經8年的北大室友則安排了健身、與父母視訊、處理工作遺留并安排次日工作、英語閱讀和聽有聲書的活動,用來玩手機的時間隻有半小時。

發帖人在感歎“人類的參差”,作為家長的我,則在暗思這種差距背後的原因,企圖得到一些育兒啟示。

像文章裡那樣自律的學生,是什麼造就的?學校和家庭的影響占比多大?

他們的家庭教育模式是怎樣的,有沒有共同特征可供廣大父母學習、複制?

本期我們邀請研究家庭教育的魏軍教授來到直播間,談談在這個内卷的時代,家長在家庭教育中可以做哪些事幫助孩子。下文是景芳和魏軍教授的直播對談精華内容整理。

全文共3775字,閱讀時間10分鐘

嘉賓介紹:

魏軍,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心理學博士,現任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助理教授。研究方向為家庭教育與青少年發展;學業動機與自我調節學習;學業與社交情境中的自我價值感。

家庭教育要嚴慈相濟

我大學是讀生命科學的,當時聽了些教育學和心理學講座,受威廉.詹姆斯、馬斯洛等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的影響,知道人的潛能是巨大的,但真正發揮出來的隻占很小一部分。我就在思考怎樣才能更好地發揮出每個人的潛能。教育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

我覺得家庭對學生的影響不亞于學校的影響。學校裡一個班級幾十個學生,老師對單個學生的關注比較有限。很多時候孩子受到的教育影響在家裡是更個性化、更全方位的。

前些年關于學校教育的研究很多,但對于家庭教育的研究還相對欠缺。當時受碩士導師博士導師的影響,我慢慢涉足這個領域來做研究,也是希望了解家長們到底該怎樣去教育孩子,能夠使孩子成績更好、綜合素質更高。帶着這樣的問題,我也走訪了很多傑出學生的家庭,得到了些資料。

開學季 | 内卷時代“雞娃”盛行,家長要如何把握教育的“度”?

傑出人才家庭的三個特征

該如何定義“傑出”呢?在國内的語境下,傑出學生首先成績肯定要比較優異,同時綜合素質也要不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同時心理也比較健康。

對于傑出學生的培養,我們做了大量的師生研究,也去采訪了解了一些優秀的學生家長,詢問他們怎麼教育孩子。對這些資料進行整理和總結後我發現,能培養出傑出人才的家庭,概括有以下三個特征:

1. 高度重視教育,盡已所能提供好的教育條件。

這裡面包括為孩子提供各樣的學習資源、積極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和老師配合。

即便有的家庭條件并不是很理想,但依然會竭盡所能地為孩子提供好的教育條件。比如中科大的“量子鬼才”陸朝陽,是個很優秀的學者,28歲就當上教授了。他出生于普通的農民家庭,父母很重視教育,深信知識改變命運這一道理,做到了力所能及地為他提供條件。

2. 有基本的教養原則——嚴慈相濟,以身作則。

“嚴”指的是父母對孩子有高要求和高期望,認為孩子可以取得好的成就,能夠達到優秀水準。同時家長在教養孩子時有較強的原則性,比如強調孩子在學習上的自我限制、幫孩子學會有效的時間管理;比如教育孩子做人要與人為善等。

“慈”指的是父母從心底裡愛孩子,對孩子的情感需求及時回應。孩子遇到什麼困難,父母會積極提供支援。尤其在孩子青春期時,父母少控制,多給孩子表達意願的機會,讓孩子多一些自主選擇。

除了嚴慈相濟之外,還要以身作則。身教永遠大于言傳。我們調研的一些傑出人才,在他們的家庭中,父母本身就對自己的工作很熱情、很投入,這對孩子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3. 家庭氛圍和諧,夫妻、親子關系良好。

不僅父母之間親密、和諧,父母跟孩子的關系也是平等開放的。

比如22歲就成科學家的曹原,家庭氛圍就很好;還有談方琳,在家裡人人都可以暢所欲言、表達觀點。這種平等的氛圍能讓孩子從小就比較有主見,也會更獨立。

其實,說起第一條“重視教育”,當今社會重視教育的父母不在少數。但目前的教育現狀好像又走到了另一個極端,就是所有人都太重視教育了,教育内卷就是一種展現。那麼,從重視教育到過度重視教育,這個“度”該如何把握?

開學季 | 内卷時代“雞娃”盛行,家長要如何把握教育的“度”?

如何把握家庭教育的“度”?

1  重視教育怎樣才能不“用力過猛”?

希望孩子有所成就,家長的嚴格要求是必須的。但這種嚴格的背後,一定是家長對孩子能力和潛力的信任——我覺得以你的能力,可以做得更好,而不是對當下孩子能力的不滿和貶低。當然,家長也需要适當伴随一些獎勵或自由。

比如《虎媽戰歌》的作者,雞娃鼻祖蔡美兒,她對女兒練琴很嚴格,旅遊的時候也要達到當天的練琴量。這看起來不近人情,但當女兒完成要求後,她會給女兒一些自由和獎賞。

說起興趣培養,很多家長會面臨這種困境。一開始孩子學得好好的,慢慢就不想學了,真等放棄了,孩子長大後還會埋怨——當時為什麼不推我一把?

以此為例,父母的這個“度”該怎麼把握?我覺得關鍵一點在于親子關系。孩子的反應就是你做很多事情的度。

父母若是和孩子有很緊密的心理連接配接,就能比較敏銳地感受到孩子此時的情緒狀态。在助推孩子學習時,要看到孩子是因為困難退縮了,推一推還能走,還是真的心理上堅決抗拒,就是不想做,然後差別對待。

2   要警惕:把孩子的時間排滿學習,危機在後面

很多重視教育的雞娃家長總想把孩子的時間排滿,學校作業、家庭作業,各種興趣班、補習班…..從短期看,會導緻孩子疲勞怠倦。

從長遠看,會消磨掉孩子的激情和動力,以後孩子在更自由的環境下就不願意去努力了。因為孩子的好奇心、對事物的熱情已經被壓迫了。而這種熱情正是孩子的内驅力。

内驅力一旦消失,做什麼都是被動的。很多這種中學時代被壓迫太狠的學生,到了大學之後就隻是放開了玩,因為激情已經被消磨掉,不存在了,甚至會得“空心病”。

休閑時間是很重要的,這樣孩子的心靈才能自由成長。

開學季 | 内卷時代“雞娃”盛行,家長要如何把握教育的“度”?

3   内卷時代,家長該配合還是保持距離?

很多家長會覺得,把孩子的學習時間排滿,是不得已而為之,當下别人都在卷,自己也不得不卷。

在這個内卷時代,家長是要随大流,不得不卷,還是可以适當保持距離?

其實最好的做法是,能在環境中獨善其身,适應環境又不被它改變。

比如大家都在強調題海戰術,刷題成風時,家長可以根據自己娃的情況,找出孩子知識面的薄弱點,有針對性地高效率做題;

再比如針對學校作業多的情況,家長可留意孩子狀态,一方面提高孩子寫作業效率,另一方面多跟老師溝通,個性化做作業,幫孩子撐起小的自由空間。

舉例來說,程度差的可以做低一年級的作業,程度好的少點抄寫類作業,剩下的時間多看課外書、多拓展。

想要從内卷的漩渦中抽離,家長要把目光放長遠。當家長的目标不再隻盯着幼升小、小升初和聯考,而是考慮到孩子将來到了大學之後、畢業出社會後的能力培養,就不會那麼焦慮了。

那麼,父母該如何将目光放長遠?

如何做目光長遠的家庭教育?

家長心裡都有名校情結,孩子最好一開始就上好的國小,接着是好的國中、高中,最後是好大學。這也是家長從孩子上國小就開始焦慮内卷的原因。

1. 如果孩子沒有上名校,家庭可以補足嗎?

即便沒到好的中學,也不意味着孩子沒有更好的上升空間。

1.國家有很多措施保證公平,如配置設定名額。即使是不那麼好的學校,也能配置設定到幾個名額将來上重點。

2.即使學校沒那麼好,家長還是能做很多補足工作,幫孩子成長。可以做好家校配合,全面了解孩子的各方面表現,以做及時引導。

如果學校沒有很好的資源,家長可以在校外尋找優質的學習資源,讓孩子全面發展。帶孩子見世面、研學遊、多去些科技館博物館看展覽,拓寬孩子的知識面和視野。

3.孩子若有興趣,家長也可以幫助孩子形成一技之長,保持孩子的熱情和内驅力,将來更能出成就。

不過,在培養孩子興趣上,家長也要注意兩點:

(1)在感興趣領域取得成就需要前期大量積累,建議孩子大時(國小國中),家長對孩子的興趣進行篩選和細分,适當聚焦;

(2)興趣的培養需要家長持續鼓勵、陪伴,在孩子倦怠時助推。

開學季 | 内卷時代“雞娃”盛行,家長要如何把握教育的“度”?

2. 從長遠看,父母該從什麼方向培養孩子?

1.在孩子小的時候,家長多給提供積極體驗和精神支援。北大錢理群教授說過,積極體驗是人生的一抹亮色,能在人的灰暗時刻提供精神支援。

2.呵護、培養孩子的興趣和特長。這樣孩子能對自己的未來有一定規劃,在了解自己的特點前提下,能知道自己想從事的職業。

3.注重孩子社會層面的品德塑造。比如同理心、合作精神等。這就需要家長多給孩子創造社交機會和團隊活動,在與人交往中多引導、塑造品格。人際交往中的受挫體驗也很可貴。

4.多關注孩子的心理層面。幫孩子養成積極樂觀的心态,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多一些幸福感。

學習不是孩子人生的全部,人格培養、自我成長更重要。

家長特别重要的工作是,跟孩子做某種程度的客體分離,幫助孩子成為自己人生的第一責任人。當孩子意識到他的人生是由自己決定和負責的,明白自己想要過一個怎樣的人生時,學習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