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來自于網絡,若與實際情況不相符或存在侵權行為,請聯系删除。本文僅在今日頭條首發,請勿搬運。
2018年,一則驚人消息傳遍全球:日本宣布在南鳥島海域發現了一座巨型稀土礦,儲量高達1600萬噸,足以滿足全球數百年的需求。這一消息引起了廣泛關注,世界各地都猜測着日本将迎來繁榮的時代,擺脫稀土貧國的帽子。然而,時至今日,我們卻鮮見有關日本稀土開采的任何報道,仿佛這一發現從未存在。究竟是什麼原因阻礙了日本開采這一巨型稀土礦呢?
首先,讓我們回顧一下稀土的重要性。稀土元素被譽為“工業維生素”,在工業領域具有廣泛應用。它們可分為兩大類别,即“重稀土”和“輕稀土”,其中重稀土的應用範圍更廣泛,價值更高。尤其是在相對較小的應用範圍内,輕稀土仍然具備着珍貴的工業價值。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稀土生産國,擁有超過4400萬噸的稀土儲量,其中大部分是重稀土。然而,由于過度開采,中國稀土儲量在上個世紀減少了很多。盡管如此,中國仍然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稀土供應國之一,美國和日本都嚴重依賴中國的稀土。特别是在幾十年前,當中國限制稀土出口量時,日本曾采取多種方式試圖增加其稀土進口,甚至購買中國廢玻璃來提取稀土元素。
為了減少對進口稀土的依賴,日本早在很早以前就開始尋找國内的稀土礦床,希望解決這一問題。經過數十年的搜尋,日本終于在2018年在南鳥島海域的海底找到了一座巨型稀土礦,據稱儲量高達1600萬噸,足以滿足全球數百年的需求。然而,奇怪的是,距離這一發現已經過去了4年,日本仍未傳出大規模的稀土開采消息,這是為什麼呢?
南鳥島,又稱為馬庫斯島,是位于太平洋中部的一座火山島。這座小島的面積僅有1.2平方公裡,呈正三角形狀,每邊約2公裡長。南鳥島距離最近的日本領土是小笠原群島,距離約為1200公裡,而威克島則在其周圍,由美國管轄。盡管位于太平洋中部,靠近赤道,南鳥島的降雨量卻相對較少,屬于熱帶草原氣候,降水稀少,氣溫高于20攝氏度。此外,南鳥島是一個火山島,沒有常住居民,僅設有氣象站和一些氣象從業人員來監測當地氣象。
然而,在1933年之前,南鳥島曾有人居住。1864年,美國首次發現了南鳥島,但出于未知原因,美國并未派兵占領,隻是将南鳥島記錄在案。随後,在1868年,日本也發現了南鳥島,但直到1879年才開始派人前往勘察。1896年,一支由日本本土人組成的團隊在水谷新六的上司下,殖民了南鳥島,建立了曆史上第一個村莊,命名為“水谷”。南鳥島是以被稱為“水谷島”。不久之後,日本将水谷島劃歸小笠原群島政府管轄,并将其名稱更改為“南鳥島”。1902年,得知日本占領南鳥島後,美國派軍艦前往争奪領土主權。由于美國軍艦遠離本土,補給有限,周圍沒有補給點,很快就敗給了日本,不得不承認日本對南鳥島的主權。自那以後,南鳥島成為了日本的領土,但在1933年,日本卻突然撤回了南鳥島上的居民,使其成為無人島,僅有從業人員定期前往執行氣象觀測任務。
事實上,早在2012年,為了應對稀土困境,日本已經在國内進行了稀土礦勘察,南鳥島也經曆了詳細的勘察。然而,由于技術限制,隻發現了南鳥島含有稀土礦,但沒有确切的數量資料。直到2018年,技術得到了進一步發
展,才對南鳥島海域進行了深入的勘察,發現了這座儲量高達1600萬噸的巨型稀土礦脈。
然而,奇怪的是,盡管發現了如此巨大的稀土礦脈,日本卻沒有采取任何行動來開采這些寶貴的資源。這引發了人們的疑問,為什麼日本沒有利用這一機會開采這座潛在的稀土寶庫?答案其實非常簡單:技術不足。
正如前文所提到的,位于南鳥島海域海底的稀土礦脈至少深埋在5400米的水下。這意味着如果要開采這些稀土,必須首先潛入海底,然後考慮如何進行采礦作業。目前,全球最先進的載人潛水器雖然可以潛入近萬米深的海底,但這是在完全不考慮深海作業,專注于抗壓能力的前提下才能做到的。
然而,一旦考慮到深海作業所需的工具和裝置,問題就變得複雜起來。全球範圍内的深海作業通常限于水深數百米到一千米左右,這是為了在成本控制範圍内實作盈利。以中國為例,直到2021年,他們才成功研發出第一台可在海底1500米左右進行石油開采的鑽井平台——深海一号。這個項目在全球範圍内已經被認為是領先水準,然而,即使這樣,采集海底稀土礦的成本仍然相當高,可能是采集陸地上數百噸稀土礦成本的數倍。
是以,對于日本來說,耗費大量資金來采集僅有幾克甚至幾噸的海底稀土礦,成本遠遠超過了從國外購買稀土的費用。這也是為什麼日本一直沒有積極開采南鳥島海域的稀土資源的原因。然而,日本卻一直宣揚自己的稀土礦發現,這一舉措的目的在于幹擾國際市場,通過擾亂稀土價格來更輕松地購買所需的稀土資源。
綜上所述,雖然日本發現了南鳥島海域的巨型稀土礦,
以上内容資料均來源于網絡,本文作者無意針對,影射任何現實國家,政體,組織,種族,個人。相關資料,理論考證于網絡資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贊同文章中的律法,規則,觀點,行為以及對相關資料的真實性負責。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關所産生的任何問題任何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直接與間接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