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東市
海東市,青海省轄地級市,因位于青海湖以東而得名,屬于黃土高原向青藏高原過渡鑲嵌地帶,屬半幹旱大陸性氣候。轄區總面積1.32萬平方千米;海東市轄2個區、4個縣:樂都區、平安區、互助土族自治縣、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化隆回族自治縣、循化撒拉族自治縣;市人民政府駐地樂都區海東大道10号。2022年,常住人口135.5萬人。2022年,海東市地區生産總值(GDP)562.79億元。車輛牌照代碼為青B。
海東市地圖
海東市位于青海省東北部,全境東西長約124.5千米。東部與甘肅省的天祝藏族自治縣、永登縣、蘭州市、永靖縣、臨夏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等州(市)、縣毗鄰,其它三面分别與海北藏族自治州、湟中區、黃南藏族自治州等州縣(區)接壤。海東市地處祁連山支脈大闆山南麓和昆侖山系餘脈日月山東坡,屬于黃土高原向青藏高原過渡鑲嵌地帶,海拔在1650~2835米之間。境内山巒起伏,溝壑縱橫。
海東市政區圖
漢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漢骠騎将軍霍去病出兵擊敗河西匈奴,并進入湟水流域,在(今甘肅省永登縣)境設定令居寨,以禦防羌人入侵。元鼎六年(前111年),漢武帝派将軍李息、郎中令徐自為率兵征讨河湟羌人,在“湟中”設定“護羌校尉”,築西平亭(今西甯市),開始經略“湟中”。
1978年10月19日,經國務院準許,從湟中縣析置平安縣,設定海東地區,轄民和、樂都、湟中、湟源、平安縣和互助土族自治縣、化隆回族自治縣、循化撒拉族自治縣。1986年民和縣改稱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1999年12月,湟中縣、湟源縣劃歸西甯市管轄。2013年2月,海東撤地設市,海東市政府由平安縣(今平安區)遷至新成立的樂都區。
樂都區
- 樂都區,隸屬青海省海東市。是海東市政府所在地,地處青海省東北部湟水中遊南北兩側,西與海東市平安區相鄰,東與民和縣毗連,南接化隆縣以青沙山為界,北與互助縣隔河相望。秦漢以前,樂都屬羌戎地,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漢軍進入湟水流域,樂都地區歸入漢朝版圖。漢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設破羌縣,屬金城郡。樂都區有豐富的礦産資源,已探明的礦産資源達30餘種,非金屬中,石英石地質儲量達10多億噸,白雲石儲量4900萬噸,石膏儲量8000餘萬噸,大理石工業儲量5000餘萬噸。轄區總面積3050平方公裡;樂都區下轄2個街道,6個鎮,12個鄉:碾伯街道、崗溝街道、高廟鎮、洪水鎮、雨潤鎮、高店鎮、壽樂鎮、瞿昙鎮、共和鄉、中嶺鄉、李家鄉、馬營鄉、蘆花鄉、馬廠鄉、蒲台鄉、峰堆鄉、城台鄉、達拉土族鄉、中壩藏族鄉、下營藏族鄉;區政府駐古城大街50号。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樂都區常住人口240949人。2022年,樂都區地區生産總值(GDP)115.28億元。
平安區
- 平安區,隸屬青海省海東市。位于青海省東部,海東市中心腹地,東臨海東市樂都區,西連西甯市和湟中縣,南與化隆縣為鄰,北隔湟水與互助土族自治縣相望。平安區,1979年置平安縣,以平安驿得名,2015年2月改為平安區。是唐蕃古道和“古絲綢之路”南線的重要驿站,有青藏高原“硒都”之稱。平安區境内有東溝、六道溝、老虎溝、東叉溝、西又溝等12條溝岔,溝岔水系沿高山北麓分别流出,彙入祁家川溝、白沈溝和巴藏溝三條大溝。轄區總面積742.89平方公裡;平安區轄2個街道、1個鎮、5個民族鄉:平安街道、小峽街道、三合鎮、洪水泉鄉、石灰窯鄉、古城鄉、沙溝鄉、巴藏溝鄉,另轄:曹家堡臨空綜合經濟園平安園區;平安區人民政府駐平安鎮平安大道199号。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資料,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平安區常住人口117883人。2022年,平安區地區生産總值(GDP)98.56億元。
互助土族自治縣
- 互助土族自治縣,隸屬青海省海東市。位于青海省東部、海東市北部,北倚祁連山脈達坂山,與海北州門源回族自治縣相接,東北與甘肅省天祝藏族自治縣和永登縣毗鄰,東南與市政府樂都區接壤,南以湟水為界,與平安區相望,西靠西甯市大通縣,西南與省會西甯市城東區、城北區相接。縣境内無湖泊,有大小天然河流8條,均屬黃河流域、湟水水系,全長2895公裡,大闆山脈的青石嶺自西北向東南貫穿全境,把全縣自然地分為兩大地形單元。縣境南北寬約64公裡,東西長86公裡;轄區總面積3424平方公裡;土族自治縣轄1個街道、7個鎮、9個鄉、2個民族鄉:高寨街道、威遠鎮、丹麻鎮、南門峽鎮、加定鎮、五十鎮、五峰鎮、塘川鎮、紅崖子溝鄉、哈拉直溝鄉、東山鄉、東和鄉、東溝鄉、林川鄉、台子鄉、西山鄉、蔡家堡鄉、松多藏族鄉、巴紮藏族鄉;縣政府駐地威遠鎮。截至2023年,全縣總人口40.14萬人。2022年,互助土族自治縣完成地區生産總值(GDP)125.87億元。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
-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隸屬青海省海東市。位于青海省最東部,東北與永登縣、紅古區相連,東與永靖縣接壤,南隔黃河與積石山縣相對,西、西北與循化縣、化隆縣、樂都區毗鄰。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湟水、黃河自西向東,流經縣境北部和南部,形成湟水、黃河兩大谷地,是青海省重要的糧食、蔬菜、瓜果主産區,在全省享有"瓜果之鄉"的美譽。民和地處北溫帶,屬高原大陸性幹旱氣候,年均溫度9℃,年降水量292.2毫米左右,無霜期198天。轄區總面積1890平方公裡;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共有8個鎮、14個鄉:川口鎮、古鄯鎮、馬營鎮、官亭鎮、巴州鎮、滿坪鎮、李二堡鎮、峽門鎮、馬場垣鄉、北山鄉、松樹鄉、西溝鄉、總堡鄉、隆治鄉、大莊鄉、轉導鄉、前河鄉、甘溝鄉、中川鄉、杏兒鄉、核桃莊鄉、新民鄉;政府駐地川口鎮。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常住人口為326964人。2022年,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完成地區生産總值(GDP)125.53億元。
化隆回族自治縣
- 化隆回族自治縣,隸屬于青海省海東市。位于青海省東部、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過渡地帶,海東市南部。是一個以回族為主的多民族聚居縣,共有回、漢、藏、撒拉等12個民族。化隆回族自治縣境内崇山峻嶺,溝壑縱橫,其地勢北高南低,呈現階梯狀,由西北向東南遞減。全境東西長98.5公裡,南北寬48.5公裡,總面積2740平方公裡,最低海拔1884米,最高達4484米,一般在2600—2800米之間,自治縣首府駐巴燕鎮,海拔2873米。轄區總面積2740平方公裡;化隆回族自治縣全縣共有6個鎮、7個鄉、4個藏族鄉以及2個管委會:巴燕鎮、甘都鎮、群科鎮、紮巴鎮、牙什尕鎮、昂思多鎮、二塘鄉、謝家灘鄉、德恒隆鄉、沙連堡鄉、阿什努鄉、石大倉鄉、初麻鄉、雄先藏族鄉、查甫藏族鄉、金源藏族鄉、塔加藏族鄉、李家峽管委會、公伯峽管委會;縣人民政府駐巴燕鎮。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資料,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化隆回族自治縣常住人口為200474人。2022年,化隆回族自治縣完成地區生産總值(GDP)58.08億元。
循化撒拉族自治縣
- 循化撒拉族自治縣,簡稱循化縣,位于青海省東部,祁連山支脈拉雞山東端,東與甘肅省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臨夏縣接壤,南臨甘肅省夏河縣、青海省同仁縣,西靠尖紮縣,北同化隆回族自治縣為鄰,東北與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相連。循化縣,地處青藏高原東部邊緣地帶,祁連山支脈拉雞山東端,四面環山,山谷相間,南高北低,海拔1780米(孟達鄉關門黃河岸邊)~4635米(達裡加山),相對高差2855米,縣境地貌系中海拔山地。北部為黃河川道,中部與東北部低山丘陵,南部為中高山區。轄區總面積1814平方公裡;循化縣下轄3個鎮、6個鄉:積石鎮、白莊鎮、街子鎮、道帏藏族鄉、清水鄉、崗察藏族鄉、查汗都斯鄉、文都藏族鄉、尕楞藏族鄉;縣政府駐黃河路黨政大樓3層。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資料顯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循化撒拉族自治縣常住人口為13.426萬人。2022年,循化縣地區生産總值(GDP)39.49億元。
海東市政區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