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給皇帝背鍋是幸運,如果你不願意給皇帝背鍋,後果無疑很嚴重

作者:清水空流

大清雍正十三年三月十六日,這一年是雍正王朝的最後一年,具體來說距離雍正駕崩的八月二十三日,還有五個多月,當然這一切當事人并不知道。也就是在這一天,一個普通群眾上訪案件驚動了雍正。

給皇帝背鍋是幸運,如果你不願意給皇帝背鍋,後果無疑很嚴重

河南汝甯府上蔡縣(駐馬店)。

事發當日,上蔡知縣貴金馬正在鄉下朋友家裡喝酒,就在這個時候,師爺派來的衙役來到貴知縣身邊耳語幾句,貴金馬一聽頓感大事不妙,酒也吓醒了一半,随後帶人騎馬一路狂奔趕回縣衙。貴金馬之是以如此緊張,就在于當時數百名百姓闖入縣衙,嚷嚷着要找知縣老爺讨個公道,如果此如果處理不好激起民變,貴金馬這個七品縣令就是幹到頭了。

給皇帝背鍋是幸運,如果你不願意給皇帝背鍋,後果無疑很嚴重

實際上,如果就是老百姓鬧事,貴金馬尚不至于如此緊張,關鍵在于挑頭鬧事不是一般人,挑頭的是當地武舉人王作孚以及當地富戶蕭天福等人,那可就不簡單,這些人都是縣裡的核心階層,縣裡的許多事情都得這些人來幹,而這些人一旦聚衆鬧事,絕對會引發連鎖反應。後果将不堪設想。

而鬧事的原因就是這些人對朝廷開墾地畝的政策表示不滿,因為根據雍正的要求,各個地方必須要開墾荒地,如果完成名額有獎勵,而完不成将危及官帽,可問題在于,河南當地已經沒有荒地開發了,可巡撫衙門還一再催促上蔡縣要完成規定名額,上蔡縣上下無不是苦不堪言,難度也不言自明。對于百姓的難處與訴求,貴金馬是十厘清楚的也很同情,但又無可奈何。

給皇帝背鍋是幸運,如果你不願意給皇帝背鍋,後果無疑很嚴重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王作孚等人要求貴金馬撤銷開墾地畝的指令,但這事不是貴金馬可以做主的,雙方一度劍拔弩張,現場火藥味十足。貴金馬見無法勸阻百姓撤離,于是以聚衆哄堂的罪名将王作孚等為首十一人拘押。人是拘捕了,但後續處理呢,貴金馬直接将事情報告給了河東總督兼河南巡撫王士俊。

河南開封,巡撫衙門。

王士俊時年52歲,出身書香門第、官宦世家。康熙六十年的進士,入翰林院任檢讨。雍正元年因上書雍正被接納,得以獲得雍正的賞識,并任命為河南許州知州,官聲不錯。雍正三年赴廣東任事,任命為瓊州知府、雍正六年升任廣東布政使,得“專折奏事”特權。雍正八年升遷湖北巡撫。

給皇帝背鍋是幸運,如果你不願意給皇帝背鍋,後果無疑很嚴重

雍正十年調遷河東總督。河東總督專管山東、河南兩省内黃河事務,雍正十三年兼任河南巡撫,因王士俊政績突出,雍正皇帝特賜王士俊孔雀花翎。終雍正一朝,王士俊政績聲譽皆佳,得皇帝寵信不亞于他人,史稱“世宗不次用人,士俊被特達之知,與李衛田文鏡并稱”。

剛剛接任河南巡撫的王士俊看完貴金馬的報告,總督王士俊也深感苦惱之中。因為自雍正即位伊始,對開墾一事是極其重視的,乃至将其直接與官員考核挂鈎,以激勵各級官員。而在攤丁入畝的大背景下,地畝多寡決定着朝廷賦稅的規模,這才是雍正鼓勵開墾的真實用意。既然如此,地方官員無不拼命開荒,雍正朝第一任河南巡撫田文鏡到河南後,幾乎将全部精力投入到開墾事業中,任内累計開墾地畝一萬三千餘頃,成績斐然,深受雍正賞識。

給皇帝背鍋是幸運,如果你不願意給皇帝背鍋,後果無疑很嚴重

作為田文鏡的繼任者,王士俊自然是有樣學樣,深知自己必須将開墾一事做得更為出色,方能得到雍正的青睐。王士俊上任後,河南累計上報開墾地畝多達一萬八千餘頃,竟超過了田文鏡的業績。一時間,雍正對能臣王士俊贊不絕口。但這個數字是虛報的。

可無論田文鏡還是王士俊都運用了資料造假這一手段,可問題在于,開墾資料越多,對百姓的損害愈發嚴重,虛增的田畝必然需要新增賦稅,這憑空而來的賦稅重擔必然要壓在百姓的肩頭。這也是為何上蔡縣王作孚等百姓要到縣衙抗議的原因。

給皇帝背鍋是幸運,如果你不願意給皇帝背鍋,後果無疑很嚴重

對于此事,王士俊向雍正彙報了這起發生在河南上蔡的案件。但王士俊沒有如實彙報,而是誣陷鄉民在王作孚鼓動下,蜂擁至上蔡縣衙請求降低鹽價,但被知縣拒絕,于是,王作孚等擁至商人程效公鹽店,各按每斤十六文強買鹽千餘斤,并規定此後依照此價售賣。王士俊串通下屬,憑空捏造了一起百姓為減鹽價而聚衆鬧事的惡性事件,不惜犯下欺君之罪,也要保住自己苦心經營的局面。被蒙在鼓裡的雍正自然對此一無所知,隻是批複道:“此風不可長,當嚴究以懲刁頑。”

雍正十三年八月,雍正駕崩。當年十二月,河南開封。

就在王士俊準備繼續處理上蔡縣問題時候,吏部的一紙調令送抵開封府,乾隆任命王士俊為兵部侍郎,令其即刻啟程回京。工部侍郎富德接任河南巡撫一職,這屬于平調,當京官倒也沒有什麼,一朝天子一朝臣也正常。關鍵在于王士俊這次任命,是因為他被參了。原來在十月的時候,太子太傅、文華殿大學士、兵部尚書朱轼向乾隆上疏,公然抨擊雍正先帝開墾地畝政策之弊端。朱轼指出,各省在開墾地畝資料上造假嚴重和弊端。

給皇帝背鍋是幸運,如果你不願意給皇帝背鍋,後果無疑很嚴重

有人帶頭,各路官員紛紛響應,戶部尚書史贻直迅速跟進,直言罪魁禍首就是田文鏡與河南巡撫王士俊。對于開墾荒地的錯誤,乾隆自然是一清二楚,而對于那些先朝舊臣,乾隆也并無半點好感。新朝新氣象,一掃開墾之積弊,正好成為乾隆革新朝政的最佳突破口。當然錯誤隻能是這些庸官,而不可能是英明神武的雍正皇帝,況且乾隆當寶親王的時候,對田文鏡就十分厭惡。

不久,乾隆頒布上谕(大意):“河南這個地方,自田文鏡任督撫以來,苛削搜求,以嚴厲相待。其屬員又都按他的意思辦事,是以剝削成風,河南百姓深受其害。而王士俊接任河南後,非但不能加意惠養,反而擾民更甚,還以此為自己的政績,借着開墾地畝的名義,造成了一系列累民的巨大危害,河南百姓實在是可憐啊!”

給皇帝背鍋是幸運,如果你不願意給皇帝背鍋,後果無疑很嚴重

在這種情況下,王士俊被調令回朝,你說王士俊能不害怕嗎,富德一上任,就開始對王士俊的過往行徑進行徹查。不查不知道,一查就查到上蔡縣王作孚等人聚衆鬧事的案件,這是王士俊捏造的冤案。如此一來,吏部提請對王士俊的處分:“王士俊隐匿真情,羅織罪名陷害無辜,請将王士俊革職。”此時的王士俊已被乾隆任命為四川巡撫,乾隆考慮到王士俊為官清廉,又是先朝老臣,最後僅下令将其革職留任,乾隆已經是從輕處罰,但王士俊覺得處罰太重。

乾隆元年七月,北京紫禁城。

此時王士俊上表自辯的奏報擺在了乾隆面前,因為王士俊看來,開墾地畝是國策,是雍正的意志,自己不過是按朝廷的旨意辦事,即便無功,也不至于有過。朝廷的處罰他不接受,自己絕不受這不白之冤!然而,王士俊錯了,他的奏疏非反而招來了乾隆的滔天怒火。你不肯替皇帝被黑鍋就是最大錯誤,震怒之下的乾隆下诏,将王士俊逮拿回京,交刑部議處。不久後,刑部按大不敬罪拟判處斬立決,後由乾隆下旨判為斬監候。第二年,為展現自己的仁德,乾隆最終下诏将王士俊削職為民,遣返原籍。

給皇帝背鍋是幸運,如果你不願意給皇帝背鍋,後果無疑很嚴重

實話實說,王士俊為官十厘清廉,罷官後于乾隆二十一年病逝,死後家無餘财,子孫生活貧苦,以至于連葬禮都辦不起,雲貴總督劉藻聽聞後專程遣人贈金三百,以纾其困。實際上,王士俊就是給雍正背鍋罷了。

給皇帝背鍋是幸運,如果你不願意給皇帝背鍋,後果無疑很嚴重

我是清水空流,曆史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