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幅未臨摹完的《簪花仕女圖》為何出現在他的個展上?

一幅未臨摹完的《簪花仕女圖》為何出現在他的個展上?

正在上海中國畫院美術館舉辦的“感悟丹青——毛國倫八十抒懷作品展”上,有一件特殊的展品,那是毛國倫先生臨摹的唐代周昉的名畫《簪花仕女圖》,臨摹時間為1963年,原作有6個人物,毛國倫先生隻畫好了右邊3個,并沒有畫完。

為什麼要把一張60年前沒畫完的臨摹之作在個人回顧展上公開展出?我們就此求教于毛國倫先生。

一幅未臨摹完的《簪花仕女圖》為何出現在他的個展上?

一張沒有完成的臨唐周昉《簪花仕女圖》 68×200cm 1963年

80歲舉辦“感悟丹青”展

毛國倫先生是上海中國畫院畫師、一級美術師、藝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上海市書法家協會會員、上海市松江區程十發藝術館館長、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館員。

毛國倫先生是上海中國畫院成立時的首批學員。1960年,愛好美術的他從大同中學被直接選入上海中國畫院,師從樊少雲、程十發。伴随着上海中國畫院的發展,毛國倫先生不斷努力,終于成長為海上畫壇一位德藝雙馨的名家。

毛國倫生于1944年,今年正好80歲,他在上海中國畫院舉辦的“感悟丹青”展,就是他從進入上海中國畫院以來學習、創作生涯的全面回顧。

一幅未臨摹完的《簪花仕女圖》為何出現在他的個展上?

程十發先生要求我臨寫“最好能亂真”

正在上海中國畫院美術館裡展出的毛國倫臨唐周昉《簪花仕女圖》長達2米,為絹本。原作描繪了6位宮廷貴族女子,毛國倫臨全了3位,而畫面最左側的女子,他僅用線條勾畫了一個輪廓,并沒有畫完。

毛國倫先生回憶道,這幅畫是我1963年臨摹的。當時我是畫院的學生,程十發等先生在教學時非常強調“五寫”,即臨寫、寫生、速寫、默寫和寫字,其中,投入精力最多的是臨寫,就是臨摹。老師要求我們大量臨摹古畫,這也是中國畫學習中最基本的第一步,我們為此花了相當多的時間在臨寫上。

當時同學們是在上海中國畫院裡住讀,每天晚上9點半畫院要求宿舍熄燈時,很多學生還在臨寫着,依依不舍,大家都很投入。

1963年,程十發先生得到一張《簪花仕女圖》的絹本高清圖,與遼甯省博物館那張鎮館之寶一樣大小。程十發先生把高清圖交給毛國倫臨寫,對他提的要求是“要畫的像,最好能亂真”。

一幅未臨摹完的《簪花仕女圖》為何出現在他的個展上?

35年前,毛國倫(左)在觀摩程十發先生創作

一幅未臨摹完的《簪花仕女圖》為何出現在他的個展上?

35年前,毛國倫(左)陪同程十發先生觀看職工美術作品展

為何《簪花仕女圖》他隻臨了一半?

《簪花仕女圖》這幅名畫是絹本,且絹本材料很貴,學生一般買不起。幸虧當時畫院畫師張守成先生送了毛國倫一張絹。

張守成是海派畫壇領軍人物吳湖帆的弟子,當時已經是海派名家,他曾看到毛國倫臨摹的一張唐伯虎扇面,認為臨得很好,當他得知毛國倫要臨《簪花仕女圖》時,就特地送了他一張絹。

得到前輩相助,毛國倫便開始認真臨寫《簪花仕女圖》。花了兩個月時間,還隻是臨到一半。那時,月曆已經翻到了1964年,毛國倫他們被要求去參加“四清運動”,沒時間臨了,他隻得把畫擱下。不久後,天氣悶濕,絹本發黴,毛國倫還染了一遍畫面,把顔色染深。

後來,毛國倫也一度與裱畫師商量,能否将《簪花仕女圖》右端畫完整的一個正在戲弄小狗的仕女單獨裁剪出來,裱成一個小立軸?但是裱畫室的杭學春師傅感到完整的畫卷破壞了有些可惜,不如日後再考慮把作品臨完整,這才使畫卷得以儲存。

再接下去,就遭遇了十年動蕩,此事不但被完全擱下,而且在動蕩中,毛國倫臨摹的古畫不少都被毀掉了,還好這幅《簪花仕女圖》幸存了下來。

一幅未臨摹完的《簪花仕女圖》為何出現在他的個展上?

《簪花仕女圖》左側3位女子沒畫完

臨摹要求也極高,女兒、學生都不敢續寫

改革開放後,毛國倫的女兒也進入了美院學習中國畫。毛國倫本想讓女兒來繼續臨摹這幅他未完成的畫,但女兒認為技藝還達不到續寫的要求;1980年代中期,畫院招夜校進修生,其中有一位學生,毛國倫認為水準不錯,想叫她來繼續臨這幅畫,但這位學生也是不敢動筆。

随着毛國倫的年紀越來越大,精力不濟,沒法接着臨下去,是以這幅《簪花仕女圖》就成了一幅沒能完成的臨摹作品。

一幅未臨摹完的《簪花仕女圖》為何出現在他的個展上?

毛國倫臨馬遠《孔子圖》 1983年

一幅未臨摹完的《簪花仕女圖》為何出現在他的個展上?

毛國倫臨李公麟《五馬圖》 1962年

一幅未臨摹完的《簪花仕女圖》為何出現在他的個展上?

毛國倫臨陳洪绶《隐居十六觀圖冊》 1983年

這幅畫雖然不完整,但很有意義

這次舉辦“八十抒懷作品展”,在整理展品時,毛國倫女兒毛冬華認為,這幅未畫完的《簪花仕女圖》雖然不完整,但是它留下了臨摹的過程和痕迹,有點繪畫“步驟圖”的味道,在八十畫展中,作為父親學習過程的留念也很不錯,是以就展出了。

毛國倫先生說,這幅畫未完成的地方,留下了勾線、淡彩的痕迹,對照其他畫完的部分,大家可以看到繪畫的步驟,給後學者參考。

毛國倫先生表示,每個人都要明了,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情,年輕時,就是要打好基本功,我們當年進畫院,先學三年臨摹。是以希望通過這幅沒畫完的畫,來告訴大家,必須敬畏傳統。我女兒和外孫女都是學國畫的,我把這幅畫留給她們,告訴她們基本功的重要性。

毛國倫感歎道,我臨摹之後就發現,這位畫家周昉在畫仕女的頭飾發際細節部分時,他的筆法是在嚴謹工整中有放松,線條的處理是松緊結合,這就讓我領略到什麼叫“大家風範”。你隻有認真學習了之後,才能領略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進而更進一步産生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