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連馬斯克都要看黃仁勳臉色

連馬斯克都要看黃仁勳臉色

首席商業評論

2024-06-02 09:18釋出于上海首席商業評論官方賬号

連馬斯克都要看黃仁勳臉色

今天的英偉達是“無敵的”

連馬斯克都要看黃仁勳臉色

上周,英偉達釋出了2025财年第一季度财報。營收260億美元,同比增長262%;淨利潤148.8億美元,同比增長620%。業界最關心的資料中心營收達到226億美元,同比增長427%。這樣的增長資料在全球來看都是非常炸裂的,即便是成長性獨角獸有這個增速的都不多見,更何況是市值已經達到2.5萬億美元的巨無霸企業。這足以說明AI在當下有多麼狂熱,仿佛沒有什麼力量能阻止英偉達增長。

站上2萬億美元大關後,市場對于英偉達的增長勢頭既感到興奮又充滿懷疑。“2萬億美元是否泡沫太大?”和“英偉達的極限在哪裡?”兩類探讨,今年上半年不斷在華爾街市場出現。

當地時間5月28日,在唱多和唱空兩種聲音的交織中,英偉達股價再創新高。截至收盤,英偉達大漲6.98%,報1139.01美元/股,最新總市值為2.8萬億美元。該公司一夜大增的1828億美元,幾乎相當于麥當勞的公司市值。與蘋果2.91萬億美元的市值相比,英偉達相差僅有1000億美元。

“AI”幾乎已經成為公司股價的“通關密碼”,英偉達則是AI浪潮中的風向标。在FactSet所做的調查中,英偉達在财報中114次提及“AI”排名第一,領跑一衆公司。英偉達CFO科萊特·克雷斯 (Colette Kress) 表示,本季度一大亮點是Meta釋出了Llama 3 AI大模型,使用了2.4萬個H100 GPU。此外,特斯拉也正在使用3.5萬個H100來幫助訓練自動駕駛模型。

“下一次工業革命已經開始。”英偉達首席執行官黃仁勳稱:“人工智能将顯著提高幾乎所有行業的生産率,并幫助公司提高成本效益和能源效率,同時擴大收入機會。”黃仁勳這話目前還沒有看到,但為了不錯過下一次工業革命,擁抱英偉達不是多選題而是必選項。

市場調研機構Counterpoint進階分析師Akshara Bassi提供的資料顯示,2023年,在包含GPU等公開銷售産品以及谷歌、亞馬遜等雲服務商自研加速器在内的整體AI晶片市場,英偉達拿下了85%的市場佔有率,其公開市場上最大競争對手英特爾、AMD占有率則分别僅有2%和1%。

如果隻是以硬體商來看待英偉達,那麼就很難解釋為何有如此高的溢價空間和業績确定性。我們認為英偉達并非是單純“賣鏟子的”,而是一家類似作業系統軟硬一體的高科技公司,英偉達将資料中心的算力供應,逐漸從GPU拓展至包括CPU、網絡與軟體等在内的整套系統解決方案,即“全棧計算”,創造了新的價值。

在此前的GPU技術大會上,英偉達更釋出了新一代AI晶片架構Blackwell,性能為前一代Hopper架構的2.5-5倍,頗有進一步拉開和競争對手距離的勢頭,這下應該沒有人說英偉達是牙膏廠了。随後,在最近的财報會上,黃仁勳稱,采用Blackwell架構的AI晶片已經小規模生産,預計二季度開始傳遞,三季度實作規模化傳遞,四季度資料中心就可以運作在新産品上,今年新産品就可以帶來很多收入。

連馬斯克都要看黃仁勳臉色

從成本效益方面來說,英偉達GPU 作為通用晶片在 AI大模型專用領域投入成本較高,但實際收益相對較低。其中OpenAI 首席執行官 Sam Altman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提到,目前運作英偉達H100和 A100 GPU 的資料中心存在效率低下的問題。随着越來越多廠家感受到高成本和回報平衡的壓力,它們可能會減少對GPU晶片支出,轉而尋求更高效、更經濟的AI專用晶片解決方案。

但英偉達顯然不這麼認為,“我們也可以成本效益,也可以很賺錢”。過去的18個月,它拿走了整個大模型産業超過80%的價值,該是時候讓市場覺得整個行業都能分享收益了。英偉達CFO科萊特·克雷斯(Colette Kress)為分析師們算了一筆賬,稱每花費1美元采購英偉達人工智能基礎設施,雲提供商在未來四年内,就有機會通過提供算力服務賺取5美元收入。

真的有可能嗎?有可能,但很難說有沒有普遍效益。微軟的Azure 每季度能帶來 250 億美元的收入,OpenAI 獲得的約 100 億美元的投資僅相當于 Azure 六周的收入。但是 AI 對Azure 的收入影響巨大。近期 Azure 的收入因為 AI增長了 6 個百分點,這相當于每年增加 50 億至 60 億美元。盡管收入并非淨利潤,但這仍然十分引人注目,說明這類大型雲服務商有動力為更多大型模型提供資金。

如果以AI最先能夠實作變現的網際網路廣告業務為例,Meta和百度的廣告營收業務今年一季度同比分别增長27%和3%。從結果上來看提升非常有限,是以頂不住晶片價格暴漲的百度,選擇多元化采購,在國内盡可能地采購華為Ascend 910B晶片來訓練。昂貴的AI晶片能不能給大模型公司帶來高效益仍然是個玄學,也很難判斷究竟是大模型技術問題,還是商業政策、還是經濟環境的問題。

當你以為英偉達隻能做大模型晶片面向B端市場的時候,他又悄悄走進C端。英偉達計劃設計基于Arm架構的CPU,這些CPU将運作微軟的Windows作業系統。這意味着英偉達将進一步拓展其産品線,涉足到中央處理器領域,與傳統的GPU業務相輔相成。與AMD和高通等公司合作,将這些CPU用于筆記本電腦也就是AI PC市場,将有望為英偉達帶來新的收入來源和市場佔有率。

美銀政策師在周一的一份報告中寫道,AI的作用正擴大到電力、大宗商品和公用事業,英偉達代表的已經不隻是一家公司了。與此同時,英偉達作為人工智能的重要風向标,其業績對于科技股的走向至關重要。摩根士丹利預計,如果英偉達的收入超過市場共識,AI供應鍊股票可能有3-15%的上漲空間,但如果未達預期,可能會導緻整個闆塊下跌5-10%。

AI泡沫可能會破裂,但英偉達不會

無論從需求還是技術實力來看,英偉達至少三五年内都不會有一争高下的挑戰者,英偉達的王座至少還能安穩好久,但并不意味着英偉達的股價還能毫無顧慮地上漲。彙豐預測,在未來的12個月内,英偉達将推動标普500指數盈利增長11%,過去12個月的增幅為37%。

但對于英偉達而言,市值已經處于較高水準,期望其在目前市值基礎上再實作30%至50%的增長,所需的資金量将是前幾次巨頭拆股所需資金的5至10倍。這一資金規模的龐大,這無疑給市場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幾乎不可能實作。

如果未來一周内英偉達繼續受到市場炒作,其股價持續上漲,那麼可能出現的情況是,整個市場中僅有英偉達一家公司的股價在上漲,而其他公司的股票則面臨下跌的風險。這種單邊的市場動态不僅會對投資者造成困擾,還可能導緻整個市場的指數出現下跌。如果英偉達短期内出現超過30%的回撤,無疑會産生資金逃路式踩踏,這對AI的發展并不是什麼好事。

比起資本泡沫的破裂,市場現在更擔心這一波AI到底是否能有killer app的機會;甚至進一步質疑這一波AI技術突破的應用價值。害怕就像元宇宙一樣,也曾掀起一朵朵浪花然後在這兩年歸于沉寂。

據CB Insights資料顯示,到2023年第二季度為止,生成式AI領域的總投資額相較去年全年的25億美元暴增4.6倍,盡管其中大約70%的投資資金集中在包括大型模型在内的底層AI基礎設施建設,應用層的融資占比僅為三成。

與此相比,應用層公司通過風險投資獲得的資金體量就顯得微不足道。随着前沿模型訓練成本的飙升,新興資金方主要集中在大型科技公司,這在國内外都是如此。這種趨勢正在影響市場,并可能提前決定潛在大模型赢家。

普通創業者想要依靠AI“逆天改命”在當下可能性非常渺茫。AI能力的因為各種開源和閉源大模型能力逐漸均等化拉不開太大差距,對于生産力提升的價值已經不能構成應用層的壁壘。這點似乎确實呼應了a16z的結論——在今天的生成式AI中,幾乎不存在任何意義上的系統性護城河。那些原本使用者基數/使用者使用深度不夠的産品,AI的加持可能并不能夠帶來什麼本質的變化。是以AI不是應用層公司的救命稻草,也不太可能會成為玩家“彎道超車”的機會。

連馬斯克都要看黃仁勳臉色

對于AI應用層公司來說往往又分為兩類,AI-empowered applications(AI增強應用)和AI-native applications(AI原生應用)。前者是指AI智能助手這類提升員工和客戶體驗的工具,比如寫作、辦公效率、翻譯、識圖等等,後者是指,基于大模型能力的原生AI ,AI 音樂、AI 動漫、AI 生圖、AI PPT、Excel 圖表解析、長文本處理、圖像視訊識别等衆多模态于一體。

前者我們在騰訊阿裡身上已經看到了,比如騰訊一季度廣告效率同比增長26%,阿裡淘天AI工具箱已覆寫商家開店裝修、設計發品、資料分析、銷售推廣、客戶服務等經營全鍊路。對于大公司舊有業務提升明顯,而且并不擔心初創公司搶走業務。

後者目前國内最有名的就是妙鴨相機,短時間下載下傳量高達幾百萬,但開始付費之後很快就不行了。一些技術愛好者,完全可以通過免費教程,利用開源模型,在短時間内也能實作照片的生成。妙鴨的失敗其實并不是妙鴨相機缺乏自研的核心技術,而是妙鴨這類單點工具很難長紅,隻做單點工具,大機率是死路一條;而這點甚至從海外都能找到佐證(參考Jasper vs Salesforce/Hubspot/Notion)。

AI原生應用功能各家水準有差異,但不至于天上地下,一旦這家開始收費就很容易跳到另一家,更何況動辄成千上萬的相似應用本來就在同質化内卷。是以問題的關鍵在于能否找到有積累且了解深刻的行業,将AI技術應用于商業流程,産生業務效果和商業閉環,才能有機會實作更大的商業價值,進而建構更深的業務壁壘。但目前國内外都還看不到這樣的公司,suno、midjoury現在更像是更強的單點工具,其商業價值仍然要通過實踐驗證。

通過AI賺錢并不難,難的是AI killer app,一個更好用的鋤頭并不值得人類投入海量資源。如果AGI遲遲不能出現,那麼對于英偉達來說市場的要求就變成了“降本增效”,高溢價的AI晶片将出現反噬式下跌。

寫在最後

對于英偉達的熱議,展現出多數人還是習慣于“高估當下,低估未來”。AI在資本市場上泡沫化跟英偉達還有沒有前途是兩碼事,英偉達業績超越預期并不妨礙股價大跌。不過現在的問題是英偉達“是漲亦憂,跌亦憂”,是不是泡沫,英偉達說了并不算。

檢視原圖 741K

  • 連馬斯克都要看黃仁勳臉色
  • 連馬斯克都要看黃仁勳臉色
  • 連馬斯克都要看黃仁勳臉色
  • 連馬斯克都要看黃仁勳臉色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