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給“無現金社會”的孩子補上金錢認知這一課

給“無現金社會”的孩子補上金錢認知這一課

南方都市報

2024-06-02 23:04釋出于江蘇南方都市報官方賬号

給“無現金社會”的孩子補上金錢認知這一課

當今社會,随着移動支付的廣泛普及,産生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越來越多的孩子對錢的實際認識和感覺變得模糊。媒體報道,武漢市第一初級中學學苑校區國小部一年級數學老師馬欣怡通過《認識人民币》課程,發現許多學生對如何湊出“3元6角”感到困惑,這引發了人們對孩子們金錢認知的深思。

确實,不少從事國小數學教學工作的老師反映,學生對錢的實物認知逐漸減弱。一項教師調查顯示,全班40名學生中,大部分孩子見過100元、50元紙币,一半學生能認出10元、20元紙币,但超過一半的孩子從未見過1元紙币。這一現象與移動支付的興起密不可分。2010年前後,移動支付開始迅速普及。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統計,截至2023年底,大陸移動支付普及率達86%,移動支付已成為主流支付方式。由此,現金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頻率大大降低,孩子們自然難以形成對人民币的直覺感受,也就更難了解“換錢”“找錢”這些概念。

孩子們不認識錢,需要重視。作為國家的法定貨币,人民币不僅依然是大陸最基礎的支付手段、經濟交易的工具,更是文化和曆史傳承的載體。對于未來的社會公民來說,了解和認識人民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尤其是對于“錢就在手機裡”的錯誤觀念必須予以糾偏,以幫助孩子們建立正确的金錢觀。

然而,面對孩子們對人民币認知的模糊,也不必過于焦慮。畢竟,這是一個随着時代變遷而産生的現象。在移動支付時代,孩子們對電子貨币的熟悉程度遠超過現金。對于國小階段的孩子們來說,他們可能沒有機會接觸到1元以下的紙币和硬币,但這并不意味着他們無法了解金錢的價值和用途。

事實上,人民币的币值設定是很有講究的。既要講求使用效率,又要避免币值過多,其間是有過變更的。移動支付的出現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避免了“換錢”“找錢”這些行為的發生,給了人們以更多友善,降低了社會交易成本。這樣的進步,是不會倒退的。

是以,針對這一現象,需要在教育上進行相應調整。在數學教學中,可以利用學具,如仿真紙币和硬币,讓孩子們對人民币有一個直覺的認識,同時也需要改變教學政策,将教學重點放在認識人民币、了解錢的來源以及币值換算等方面。對于“換錢”和“找錢”這些概念,可以适當弱化,以适應移動支付時代的特點。

此外,還可以通過日常生活中的實踐活動來增強孩子們對錢的認知。例如,在購物時,可以鼓勵孩子們使用現金進行支付,讓他們親自體驗貨币的價值和流通過程。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對人民币的認識,還可以培養理财能力和健康的消費觀念。

數學來源于生活,數學又服務于生活。是以,面對孩子們對人民币認知的模糊現象,我們需要重視但不必過度焦慮。通過調整教育政策和實踐活動的引導,可以幫助孩子們建立正确的金錢觀和理财能力,為他們未來的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 關育兵

檢視原圖 491K

  • 給“無現金社會”的孩子補上金錢認知這一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