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何抗戰初期繳獲日軍罐頭是天大享受,後面我軍“一吃就吐”?

作者:豐豐說曆史

1931年的9月18日,九一八事變爆發,日本正式開始對中國實施侵略計劃。當時的中國剛剛從“封建王朝”的陰影當中掙脫出來,正處在“重建”和“恢複元氣”的狀态中。日軍趁此展開了侵略戰争,并且還制定了3個月滅亡中國的計劃,沒想到中國軍民對于侵略堅持反抗,讓這場戰争前後持續了14年之久。

為何抗戰初期繳獲日軍罐頭是天大享受,後面我軍“一吃就吐”?

那時的中國積貧積弱,尤其是紅軍,相比國民軍隊有援助,紅軍的條件就顯得尤為艱苦。因為當時想要填飽肚子都很困難,是以在抗戰初期,人們擊殺日軍繳獲他們的罐頭時都非常興奮,甚至可以說是天大的享受。因為這些罐頭能讓許久沒見過“肉”的士兵們解解饞,飽餐一頓。

為何抗戰初期繳獲日軍罐頭是天大享受,後面我軍“一吃就吐”?

不過,日軍的罐頭卻并不是一直這樣好吃,随着抗戰時間的拉長,日軍的罐頭換了“材料”。那時我軍再吃時,就不再是享受了,而是“一吃就吐”,這又是為什麼呢?接下來,就讓我們從日軍罐頭的變遷來看看他們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戰敗的。

“變味兒”的日軍罐頭

古時打仗,最重要的物資除了武器就是“糧草”了。畢竟一直都有“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說法,要知道戰争是一件非常耗體力的事情,是以要讓士兵和馬匹吃飽,以最好的狀态迎戰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為何抗戰初期繳獲日軍罐頭是天大享受,後面我軍“一吃就吐”?

日本當然也明白這個道理,是以他們在侵略中國之前,就已經做好了充足的後勤工作,以確定侵華日軍到達中國以後能夠“吃飽喝足”。是以,日本當初在二戰期間,不僅有龐大的聯合艦隊,還專門制造了“食品補給艦”,用來為日軍提供食物。

不過,補給艦的主要供應對象是附近的戰艦。至于前往中國作戰的日本陸軍,他們則通過其它途徑将食物運往中國。這之中,最好吃的可能就是“罐頭”了。抗戰初期,日本政府信心滿滿地覺得很快就能把中國拿下,是以為了鼓勵士兵們作戰,他們提供的食物還是比較“精緻”的,尤其是像肉罐頭這類既好吃,又能提供充足能量的食物。

為何抗戰初期繳獲日軍罐頭是天大享受,後面我軍“一吃就吐”?

不過我們從現在對食物評判的标準去看那時的日本罐頭,可能會覺得非常嫌棄。但是放在當時與我軍的軍用口糧對比,确實已經非常不錯了。以他們的“牛肉罐頭”為例,這些牛肉罐頭中不僅有着大塊的肉還有一些混合炖煮的蔬菜。

反觀當時紅軍的軍用口糧,無非就是一些青稞面、黃豆、洋芋等東西,幾個月見不到一點兒油水是很正常的事情。是以,大家在抗戰初期繳獲日軍罐頭時都非常開心,畢竟這可是難得“開葷”的機會。

為何抗戰初期繳獲日軍罐頭是天大享受,後面我軍“一吃就吐”?

值得一提的是,這種好事也不是人人擁有的,因為當初大家在繳獲物資之後會率先上交,然後等待部隊統計再配置設定。像這種非常“珍貴”的肉罐頭,往往都會優先給傷員食用,為他們補充營養。

不過随着戰争拉長,日本的罐頭也漸漸“變了味兒”,甚至在後面,我軍繳獲到他們的罐頭時,都出現了“一吃就吐”的情況,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為何抗戰初期繳獲日軍罐頭是天大享受,後面我軍“一吃就吐”?

原來,日軍三個月消滅中國的計劃落空以後,中日之間的對戰就陷入了焦灼時期,這時日本國内破敗的經濟,已經不足以使得他們維持從前那樣的高标準夥食。換句話說,像從前那樣提供“肉罐頭”對于日本來說已經很困難了。但是表面功夫還是要到位的,是以日本罐頭的材料從原來的肉塊替換成了别的東西,以次充好。

從相關資料來看,其中甚至有血水,散發着腥氣。這時我軍再食用時,就難免會“一吃就吐”,畢竟這種腥氣和血淋淋畫面的沖擊,讓人感覺還不如吃洋芋或者炒黃豆呢,起碼能夠下咽。這種血水罐頭,确實讓人不忍直視,更别說食用了。

為何抗戰初期繳獲日軍罐頭是天大享受,後面我軍“一吃就吐”?

除此之外,日本的食物短缺危機在抗戰後期變得非常嚴重。可以說,别說是肉罐頭了,那時,連基本滿足溫飽的谷物都無法提供。是以,後來有許多的日軍沒有死在戰場上,反而是死于饑餓和營養不良。

據統計1941年,日本的農業尚能保證人均336克的大米供應;而1945年,這一數字降到了243克。戰争後期,被美軍困在太平洋島嶼上的日軍,更是淪落到抓食各種野生動物,甚至人吃人的地步。
為何抗戰初期繳獲日軍罐頭是天大享受,後面我軍“一吃就吐”?

再者,日本的國土面積本來就很狹小,隻有37.8萬平方公裡。而用這麼小的國土來供養這麼多的士兵飲食,顯然能支撐這麼久已經算是“奇迹”了。從日軍罐頭的變化,就能看出日本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失敗的,抛開其他原因來說,日軍的敗降和其國家經濟有着分不開的關系。

日本敗降的經濟原因

每當提到日本的狼子野心是如何誕生的,就要提到其國内經濟的變化。在經曆了明治維新之後,日本的經濟呈現出快速發展的趨勢,也正是這樣,日本統治者意識到了自己“彈丸之地”的資源實在是太少了,無法支援日本經濟長期發展下去。是以為了掠奪更多的資源,日本先後參與或者發動了甲午戰争、日俄戰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戰等等。

為何抗戰初期繳獲日軍罐頭是天大享受,後面我軍“一吃就吐”?

在長期的掠奪之下,日本的經濟确實保持着飛速發展的态勢,在二戰之前一度成為了亞洲最有錢的國家。但是這樣的狀況并沒有持續多久,當時世界性的經濟危機爆發了,使得本來繁榮的日本陷入了經濟泥潭。如何度過危機呢?日本選擇使用老方法,侵略其他國家。這時離它最近、國土面積廣闊和資源豐富的中國就被盯上了,成為了日本夢寐以求想要得到的東西。

為何抗戰初期繳獲日軍罐頭是天大享受,後面我軍“一吃就吐”?

最初他們覺得隻需要幾個月,就能把中國占領。是以在1938年時特意出台了《國家總動員》法,要求将一切人力、物力和财力都投入戰争。為此填上軍費開銷的大窟窿,日本不斷地增加稅收、印發紙币,最終導緻國家經濟徹底崩盤。

正如毛澤東所說 “日本統治者想從戰争中解決這個困難問題而發動戰争,結果 将因戰争而增加困難,連它原有的東西也消耗掉。”
為何抗戰初期繳獲日軍罐頭是天大享受,後面我軍“一吃就吐”?

這大概就是古語中所說的“多行不義必自斃”吧!并且由于當時日本和德國、意大利建立了軸心國同盟關系,英國和美國也對其實行了經濟制裁。直接限制了對日本的戰略物資出口,這種切斷“來源”的方式一下就使日本陷入了更深的泥潭,不僅經濟出現了快速衰退的情況,連對前線部隊物資的供應都成問題了。

正因如此,才會說從日本的罐頭變化就能看出,他們是怎樣走向敗降的。換句話說,原來戰争的成敗,早已在“餐桌之上”就有了定論。

為何抗戰初期繳獲日軍罐頭是天大享受,後面我軍“一吃就吐”?

資料顯示美國在1939年7月26日宣布不再延長日美通商航海條約;1940 年7月2日限制武器彈藥等軍事物資和主要原料;1940年7月26日當機日本資産;1941年8月1日對日本實行全部禁運。

更不用說,日本在後來選擇偷襲美國的珍珠港,讓美國正式對其開戰。當時依靠“賣武器”賺得盆滿缽滿的美國算得上是全世界最有錢的國家,是以他們完全不在意“軍費開支”,對日本展開了狂轟濫炸模式。使得本就崩潰的日本經濟,再度被拉出來“鞭屍”。

為何抗戰初期繳獲日軍罐頭是天大享受,後面我軍“一吃就吐”?

日本經濟的崩潰,代表着他們徹底失去了繼續戰争的能力。是以,最終日本選擇了主動投降,而從其經濟變化來看這一切早有預兆。

世界軍用口糧圖鑒

抗日戰争期間,我軍的軍用口糧可以說非常“簡易”,畢竟那時候太窮了,能吃飽肚子都是奢求,對口感和品質有要求完全是天方夜譚。當時世界上一些富裕的資本主義國家,因為有錢,是以軍用口糧的品質就很高。

為何抗戰初期繳獲日軍罐頭是天大享受,後面我軍“一吃就吐”?

以美國為例,他們在二戰期間就制造出了“軍用罐頭”,這種罐頭使得美國士兵又愛又恨。因為其原料是豬肩肉,這在美國是屬于沒人吃的“下等肉”。但是确實很抗餓,尤其是在戰争中能夠吃到肉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不過美軍即使吃了也會毫不留情地表達對這種罐頭的嫌棄。

此外英國的軍用口糧也很不錯,不僅有熏肉、奶酪、牛奶還有茶葉,更不用說憑借着美國的租借法案,英國還收了不少美國的凍肉和各式罐頭。是以,英軍的日子雖然沒有戰前那麼滋潤,但還是說得過去的。

為何抗戰初期繳獲日軍罐頭是天大享受,後面我軍“一吃就吐”?
據悉隆美爾在非洲戰場攻下英國占領的埃及時,德軍發現英軍的倉庫裡堆滿了面粉、煙草、香煙、 果醬、鹹牛肉罐頭和瓶裝啤酒。

當然,提到吃就一定會有人會想到二戰當中軸心國中的著名“拖油瓶”意大利。意大利人不論走到哪裡,都要帶上自己心愛的意大利面,即使是前往北非。此外,他們對于“食物”的要求還很高,不僅要有意面吃,偶爾還要搭配些紅酒小酌一下,一時讓人搞不清他們到底是去打仗的,還是去享受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