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在中國潛伏40多年的日本飲料,一年賺1100億,中國人還以為是國貨

作者:英财說

#長文創作激勵計劃#閱讀前麻煩點一下關注,便于您後期持續關注相關内容。

在中國潛伏40多年的日本飲料,一年賺1100億,中國人還以為是國貨

說到飲料界的“潛伏者”,就不得不提日本品牌三得利和寶礦力。它們在中國市場的政策,主打一個低調融入,從表面上看幾乎和國貨沒什麼兩樣。三得利和寶礦力倆個品牌,一個靠包裝,一個靠概念,硬是在中國市場功能飲料市場上混得風生水起。可好景不長,日本政府一招福島核污水排放,讓這些日資品牌被一一扒了出來,瞬間引起不少消費者們的抵制,畢竟日本這事做得的确過分,稍微注意身體健康的消費者自然要注重這些品牌水源的品質。真可謂是日本政府造孽,在外日企買單。

在中國潛伏40多年的日本飲料,一年賺1100億,中國人還以為是國貨

寶礦力20年的“蟄伏”

過去40年裡,有一些日本飲料品牌悄無聲息地滲透進了中國市場,其中一些品牌甚至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卻常常被誤認為是國産貨,究竟有哪些呢?

先來說說這幾年比較火的電解質水。

2022年底,電解質水飲料在全國範圍内遭到瘋搶,元氣森林也是以賺得盆滿缽滿。

然而,背後笑得最開心的卻是排名第二的寶礦力,它背後是一家日本财團——大冢制藥。

大冢制藥作為電解質水的先驅之一,等待了幾十年才迎來市場的爆發。

在中國潛伏40多年的日本飲料,一年賺1100億,中國人還以為是國貨

1973年,大冢制藥的播磨六郎在墨西哥出差時因腹瀉住院,從一位醫生直接飲用注射用生理鹽水中得到靈感,回到日本後,經過多年研發,推出了寶礦力電解質水。

一經推出,寶礦力水迅速在日本風靡,成為年輕人運動健身或發燒感冒後補充水分的首選。

随後,寶礦力又開始不斷地拓展亞洲市場,并在東南亞國家成功登陸。

然而,在中國市場,寶礦力卻遭遇了困難。

自2002年在天津開設中國大陸第一家工廠以來,電解質水在國内一直是一個非常小衆的市場。

彼時随着人們健康意識的覺醒,中國市場上,功能飲料開始崛起了,比如東鵬、脈動、紅牛、尖叫等。

然而寶礦力的電解質水卻鮮少有人關注,不過即使身處小衆賽道,寶礦力似乎并沒有想跟着大勢而改變自己的産品定位,估計是他們深信,總有一天自己的産品會迎來爆發期。

直到2016年以後,随着全民健身運動的興起,這個小衆市場才開始逐漸受到關注。

在中國潛伏40多年的日本飲料,一年賺1100億,中國人還以為是國貨

不過這并不意味着此刻的寶礦力就萬事大吉了,這個時候的中國市場上,還有很多引領行業創新步伐的中國本土企業,競争可謂是相當激烈。

除此之外,這些外資旗下的飲料産品原是針對美國人和日本人的生活習慣研發的,要不然就是甜度太高,要麼就是色素太過于濃重,這也導緻很多健身後的人們并無多大偏好,畢竟一瓶“甜水”下肚,很容易讓人懷疑白練了。

2021年,元氣森林開發出首款更适合中國人家體質的電解水——外星人電解質水後,在飲料界掀起了一股熱潮,而2022年的疫情則成為了真正的引爆點。

這也逼得寶礦力将其早在日本國内推出的無糖低鈉電解質水意湧引入了中國市場。

在中國潛伏40多年的日本飲料,一年賺1100億,中國人還以為是國貨

可以說,寶礦力在中國市場的蟄伏是漫長的,也是成功的,當然,也是充滿挑戰的。

在中國潛伏40多年的日本飲料,一年賺1100億,中國人還以為是國貨

還有更多日本品牌湧入

除了寶礦力,其他日本飲料品牌也在中國市場上取得了成功。

1980年,日本飲料商伊藤園受到大陸烏龍茶的啟發,生産出世界上第一款罐裝烏龍茶。彼時的三得利為了截胡競争對手,開始追根溯源,專門請到了著名攝影師上田義彥來中國拍攝茶廣告,深入探訪茶農。

這不僅使得三得利在日本一舉超越競争對手,也使得三得利在中國市場上占據了先機,茶飲收入得以迅速增長。

在中國潛伏40多年的日本飲料,一年賺1100億,中國人還以為是國貨

後來,伊藤園也在大陸設立了聯合企業。

彼時的他們躍躍欲試、摩拳擦掌,想要在中國市場的茶飲市場上分的一杯羹,但是現實卻打了他們一巴掌。

與日本人不同,中國人喜歡喝茶,但卻不太喜歡那種具有茶葉苦澀味的變種飲料。

是以這使得研發出更貼合中國人口味——冰紅茶的統一和康師傅後來者居上。

在中國潛伏40多年的日本飲料,一年賺1100億,中國人還以為是國貨

也是直到2016年,在無糖茶飲市場上的推動下,三得利和伊藤園也相當于乘上了風口。

據相關資料顯示,2022年,三得利在大陸市場的銷售額達到了1046億元。

其實除了在市場上的長期潛伏,三得利能夠占據如此大的中國市場,還是有它自己的“小心機”。

首先“三得利”這個品牌名聽起來像是來自中國南方城市一帶,不像是個日本品牌。

此外,三得利烏龍茶從外觀上的設計上也花了不少小心思,它的包裝名是中文,表面看去基本不包含日本元素,就連生産的工廠也在國内,這麼一看有誰會去想它是外國牌子呢?

當然,這些表面上的“小心機”,也隻是這些日本飲料品牌本土化政策的一部分。

在中國潛伏40多年的日本飲料,一年賺1100億,中國人還以為是國貨

核污水事件後的日資品牌

在中國市場精耕細作多年,很多日本飲料品牌通過巧妙地利用本土化的包裝與營銷政策,将自己打造成了消費者心目中的國貨代表。

不過,随着一些形勢的變化,日本飲料巨頭們的如意算盤是否能打得滿意還是個未知數。

2023年8月24日,日本政府決定單方面啟動福島核事故污染水的排海計劃,引發了廣泛的國際關注和公衆的憤怒。

在中國潛伏40多年的日本飲料,一年賺1100億,中國人還以為是國貨

這也讓三得利等日資品牌處在了風口浪尖的位置。

就拿三得利來說,當時他們的公關部在核污水事件後立馬出來回應,聲稱其在中國銷售的産品均為國内生産,原料亦源自國内,與日本的核污染問題無關,但消費者對此并不買賬。

在消費者的認知中,與其費心辨識三得利産品是否百分之百安全,不如轉而選擇其他品牌的無糖茶,徹底避免對日系品牌的消費。

三得利的國貨形象受到了挑戰,其市場地位變得岌岌可危。

與此同時,三得利過往的一些争議行為也被重新提起。

2010年,三得利推出的“甘零”烏龍茶産品,曾因虛假宣傳“零卡路裡”而受到處罰。事實上,該産品每瓶含有高達18300卡路裡的熱量,因為添加了白砂糖。這一事件對三得利的信譽造成了不小的打擊。

在産品品質方面,近年來的一些部落客測評顯示,三得利的茶飲産品并非市場上最正宗的選擇,其配料表也并非如消費者所想象的那樣“幹淨”。

在中國潛伏40多年的日本飲料,一年賺1100億,中國人還以為是國貨

這也讓三得利遭遇了不小的沖擊。

為了挽回市場佔有率,三得利采取了降價政策,試圖通過價格戰來吸引消費者。但這一政策并未取得預期效果,反而使得一些忠實使用者轉投競品。三得利的解釋是經銷商的促銷活動,但這一說法顯然難以平息市場的疑慮。

曾幾何時,三得利在中國市場上的表現被看作是企業發展的重要引擎。然而,随着市場環境的變化和消費者認知的提高,三得利的未來發展充滿了不确定性。盡管三得利試圖通過各種手段來維持其市場地位,但要想在中國茶飲市場上繼續占據主導地位,顯然已經變得更加困難。

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三得利要想在中國市場保持領先地位,還需要不斷創新和提升産品力,以應對來自國内外品牌的競争壓力。

同時,三得利也需要加強與消費者的溝通和互動,樹立正面的品牌形象,重新赢得消費者的信任和支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