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講座回顧】李伯重:從蒲壽庚到鄭成功——中國海商的曆史演變|202406-96(總第2761期)

作者:喜慶的陽光khq

以下文章轉自華東師大曆史學系,特此緻謝。

2024年6月8日下午15:00,北京大學人文講席教授、國際著名經濟史學家李伯重教授應邀來到我系,帶來題為“從蒲壽庚到鄭成功:中國海商的曆史演變”的精彩講座。本場講座是“呂思勉中國史系列講座”第16講,由我系黃純豔教授主持,本校各院系衆多師生在人文樓1306室參加講座。

【講座回顧】李伯重:從蒲壽庚到鄭成功——中國海商的曆史演變|202406-96(總第2761期)

本場講座聚焦于中國海商的曆史演變,圍繞三個主題展開:一、從“西洋”到“南洋”:中國海外貿易重心的轉移;二、由外來到本土:中國海商的曆史轉變;三、從蒲壽庚到鄭成功:兩個外貿家族的個案研究。李伯重教授首先指出,中國人并不缺乏歐洲人海上冒險的勇氣,史景遷(Jonathan Spence)曾提出:“從1600年以後,中國作為一個國家的命運,就和其他國家交織在一起了,不得不和其他國家一道去搜尋稀有資源,交換貨物,擴大知識。”中國并非在鴉片戰争以後才打開國門,1492年哥倫布發現了前往美洲的路線之後,過去分立的文明被結合在一起,形成了真正的“世界體系”。

【講座回顧】李伯重:從蒲壽庚到鄭成功——中國海商的曆史演變|202406-96(總第2761期)
【講座回顧】李伯重:從蒲壽庚到鄭成功——中國海商的曆史演變|202406-96(總第2761期)

接着,李教授談到了中國古代外貿的三大曆史轉變:一是外貿重心由陸上貿易轉向海上貿易;二是海上貿易的主要活動區域由“西洋”轉向三洋交彙的“南洋”;三是由官方貿易轉向民間貿易。這三大轉變不是孤立發生的,而是互相聯系、互相交織在一起的。李教授重點介紹了唐宋時期海上貿易的發展情況,指出宋朝在造船、航海方面走在世界前端,進入大航海時代以後,中國也是海上貿易的重要一環。

【講座回顧】李伯重:從蒲壽庚到鄭成功——中國海商的曆史演變|202406-96(總第2761期)

中國外貿商人經曆了由外來到本土的曆史轉變。前近代外貿商人大多數是具有多副面孔、多種特點的商人,與包括國家在内的不同形式的暴力組織有着程度不等的聯系,并且往往自身就擁有相當的武力。強有力的商人采取各種手段(特别是暴力),建立“軍事—商業複合體”,以創造一種國際貿易賴以進行的秩序。根據身份的不同,可以将這些商人分為官商、私商、軍商、胡商、華裔等。而私商與海盜的身份常常互相轉化,“市通則寇轉為商,市禁則商轉為寇”。總之,自公元8世紀開始,到15世紀歐洲人來航東洋,這八百年間為阿拉伯人在世界通商貿易舞台上最活躍的時代,明代以前大陸與海外諸國貿易往來的主動權掌握于海外商人手中,之後則以中國商人為主。

【講座回顧】李伯重:從蒲壽庚到鄭成功——中國海商的曆史演變|202406-96(總第2761期)

最後,李教授講解了對蒲壽庚和鄭成功兩個外貿家族的個案研究。蒲壽庚亦官亦商,官商合一,可以憑借權力更大規模地開展香料貿易,并可通過各種合法與非法手段攫取利益,增加财富。鄭成功建立起的貿易體系,基本上是秘密商團組織,有“山五商”和“海五商”等商行。鄭芝龍—鄭成功集團與荷蘭東印度公司有過激烈的競争,還發生過武力沖突。

到了明代,先前在中國的外來商人已基本上被排除在中國的海上貿易之外。在此之前的外來商人,對這個轉變也起了重要的作用。他們從世界各地來到中國,将其國際貿易的各種知識也帶到了中國。經過與中國本土商人的長期交流和合作,這些知識融入了中國的國際貿易知識系統中,這種系統優于以往的中國或者外來的知識系統,是以促進了中國海外貿易的巨大發展。

【講座回顧】李伯重:從蒲壽庚到鄭成功——中國海商的曆史演變|202406-96(總第2761期)

講座結束後,黃純豔教授對本次講座進行了總結,并對李教授為師生們帶來的學術盛宴表示感謝。本場講座全景式地呈現了中國海上貿易的發展曆史,以全球史的視野對海商做了長時段的研究,不僅充分掌握國内外的史料,還與國際上的研究動态緊密結合,資料翔實,既有宏觀分析,也有個案研究。在互動環節,同學們踴躍提問,與李教授進行交流,李教授一一解答,與會師生紛紛表示受益匪淺,頗受啟發。

曆史學系融媒體中心

撰稿:賈林曉

編輯:顔雪純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