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愛我中華,修我長城”40年:黃崖關長城的“重生”之路

“國家的号召一出來,我們就立即開始修複天津的黃崖關長城。專家們對照着老照片,研究修複方案,我們好幾千人就按照圖紙,熱情高漲地幹……”回想起40年前,修複長城時的畫面,長城主體工程指揮部、時任薊縣文保所所長白旭晨曆曆在目。

40年前,1984年的7月5日,“愛我中華,修我長城”社會贊助活動拉開大幕,7月5日登報當晚,習仲勳同志即對北京晚報記者說:“這是一個好的活動,是件大好事。”并為之題詞。9月1日,鄧小平同志為活動題詞:“愛我中華,修我長城”,一場史無前例的通過社會募捐修複文物的活動,在全國範圍内掀起了保護修繕長城的熱潮。

“愛我中華,修我長城”40年:黃崖關長城的“重生”之路

鄧小平題詞(1984) 鄧小平題詞(1984)

40年前

響應号召:海河兒女積極捐款

當時的黃崖關長城僅剩殘垣斷壁,昔日的雄霸之氣蕩然無存。新中國成立前夕,黃崖關一帶的木結構城樓、衙署、鋪房皆已不存,水關被沖毀,部分敵樓開始倒塌,但大部分磚結建構築仍儲存較好,關城高聳,塞垣逶迤,鳳凰樓巍然屹立。“文革”期間,一些人打着“抓革命、促生産”的旗号,肆意拆取長城磚石,用于壘畜圈、砌院牆、蓋學校……45座空心敵台被拆毀41座,邊牆幾乎全部被拆除,黃崖關一線的長城建築幾乎蕩然無存,敵樓成為一堆堆廢墟,邊牆成了一道道灰垅,關城隻剩下北城牆的卵石芯參差危立。

“愛我中華,修我長城”40年:黃崖關長城的“重生”之路

1984年9月1日,鄧小平同志“愛我中華,修我長城”的号召,引燃了天津人民修複長城的激情,大家紛紛争先響應黨中央号召,踴躍為修複長城捐資贊助,湧現了很多感人至深的故事:

“愛我中華,修我長城”40年:黃崖關長城的“重生”之路

天津市和平區嶽陽道國小捐款(1984)

一批批的紅領巾送來了一書包、一書包的硬币,孩子們說:這是父母給的零花錢,節省下來獻給長城,表達我們熱愛祖國之心。

河西區紅旗制帽廠的勞工、幹部把捐血領到的營養費捐獻出來;

市四十一中教師張鐵榮将她出嫁時母親送的金戒指捐了出來;

著名平劇表演藝術家厲慧良在自己舉行了義演後,又串聯在津的京、評、梆、越、豫各劇種的20多位著名演員進行義演,當半身癱瘓的評劇表演藝術家鮮靈霞為修複長城募捐,坐着輪椅表演時,台下的觀衆激動得淚如雨下;

78歲高齡的印尼歸國華僑曾鑽碧前後三次為修複長城捐款,并為長城題詞:“願我們的祖國繁榮富強”……

“愛我中華,修我長城”40年:黃崖關長城的“重生”之路

印尼華僑曾鑽碧捐款并題詞(1984)

截至1988年1月,天津市“愛我中華,修我長城”贊助活動指導委員會共收到修複長城贊助資金1234.8萬元,其中社會贊助資金750.8萬元。

完成規劃:“國寶級”專家坐鎮修複工程

号召發出後,中共天津市委、市政府立即響應,9月29日,時任天津市委副書記、市長的李瑞環召集并主持全市社會各界“愛我中華,修我長城”贊助活動大會,鄭重宣布市委、市政府修複薊縣黃崖關古長城的決定。

随即,從業人員對天津長城進行了考古調查,發現了有關修建邊牆和敵台的碑碣,清基時出土有佛郎機銅铳、石千斤墜、鐵蒺藜、石雷、絆馬索、頂針、象棋等文物,為天津長城修複工作提供了重要曆史依據。

由于長城的修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中有特殊規定:“必須遵循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為此,天津特地從北京聘請古建築及長城專家羅哲文、杜仙洲、祁英濤、朱希元、吳夢麟擔任顧問,專家們多次上山踏勘現場,指導工作,論證設計方案,審查設計和施工圖紙。

“愛我中華,修我長城”40年:黃崖關長城的“重生”之路

專家顧問組成員(1986)

最後,在天津市規劃局、天津市園林局、天津市文化局、天津大學等機關通力合作下,設計人員在兩個月時間内完成了黃崖關長城的總體規劃和第一期工程873米牆體、7座敵台和1座登城便道的設計任務。包括沿線考古清基、現狀測繪、資料搜集、制定複原方案和繪制圖紙等整個過程,三期工程484張圖紙全部順利經文化部準許。

在1984年12月26日召開的第一次“愛我中華,修我長城”贊助活動指導委員會大會上,确定修複方案和第一期工程項目,為確定修複工程的技術要求,特地規定了一條原則:“技術上尊重專家,聽老先生們的。”

開始施工:數千軍民晝夜奮戰修複現場

1985年7月25日,黃崖關長城第一期修複工程動工,開始修複東起半拉缸山,西至寡婦樓太平寨段邊牆873延米,包括,敵樓6座,墩台1座,登城甕城1座等。

“最難的是沒有路,當時從村裡往山上走,都是山路,沒有公路,機械車輛都上不去,是以修長城,先要修一條4.7公裡的登山公路。”當時在長城主體工程指揮部負責物資管理、黃崖關長城管理所首任所長孫春華回憶說。

“愛我中華,修我長城”40年:黃崖關長城的“重生”之路

(背磚)

為了支援修築登山公路,小平安村十餘戶居民進行了搬遷,還讓出了沿線土地、果樹、林木、住房。後來修建八卦城,黃崖關村又搬遷了174戶。

“那時候駐薊部隊和下營鎮的村民可以說軍民共建修長城,村民們幫忙把工程需要的物資背上去,500名官兵開山放炮、負責修路,7—9月正趕上薊州的雨季,大家經常深一腳淺一腳地在泥水裡幹活。”孫春華說。

在軍民的共同努力下,大家夜以繼日地奮戰,僅用了三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登山公路建設。

“愛我中華,修我長城”40年:黃崖關長城的“重生”之路

(軍民共建登山路)

路有了,修複長城用的材料又是一個巨大的難題。薊縣動員群組織了全縣80多個磚窯,突擊燒制了數百萬塊長城磚,其中僅修複邊牆一項,就需300多萬塊特制的長城磚、8萬多塊封頂用的大方磚,以及名叫“鷹不落”的脊形磚和壘砌射孔用的異型磚兩萬多塊。此外,還需要條石400立方米、毛石8000立方、砂子10000多立方米、水泥和石灰4000多噸。

“那時候都是土窯,生産能力有限,我們又跟平谷、三河、遵化、玉田這些北京、河北的磚窯訂貨,我還記得當時文物處發給我們每人一個回彈儀,去各個窯廠看磚的壓力标号,壓力不合格的磚我們是不收的,就是為了保障長城修複品質。”孫春華說,“當時有人建議,是不是牆裡面填心的磚可以用機制紅磚代替,北京的古建專家請過來以後,最後講不行,必須還得用傳統的做法。現在經過40年風吹日曬雨淋,我們長城磚在品質方面禁住了曆史的考驗。”

“愛我中華,修我長城”40年:黃崖關長城的“重生”之路

(燒磚)

“愛我中華,修我長城”40年:黃崖關長城的“重生”之路

(立架子)

“愛我中華,修我長城”40年:黃崖關長城的“重生”之路

(石料吊裝)

“愛我中華,修我長城”40年:黃崖關長城的“重生”之路

(修築現場)

長城修複期間,60多支施工隊伍,數千名軍民吃住在工地,大家熱火朝天、幹勁十足,“愛我中華,修我長城”已遠遠超過了保護曆史文化遺産的含義,是一次樹立民族正氣,發揚民族精神,弘揚愛國精神,維護民族尊嚴深遠影響的活動。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至1986年10月,黃崖關長城共完成了三期修複工程,共修複太平寨段和黃崖關段明長城3025米,關城環城860米,樓台25座,關城、城樓、角樓、門洞、水門、水關、街道和牌坊建築等,并建有長城博物館、長城碑林、重修薊縣長城碑記、長城度假村(黃崖山莊飯店)等。至此,如今黃崖關長城景區的雛形初定,千年古長城再次與遊人見面,黃崖關長城的保護修複與利用開發步入了新篇章。

40年間

“愛我中華 修我長城”活動舉行40年來,黃崖關長城的修複與保護步伐從未間斷。

1990年,景區成立了維修隊,對文物主體定期進行檢查維修。

1992年3月,天津市人民政府決定于原址修複水關,修複後的水關全長75.5米,下設五孔水洞,上建雉堞馬道,旁架津圍公路豁口便橋,橋上用鋼闆鋪馬道與垛口,再現了當年黃崖關“水關長城”的雄姿。

2001年,改造黃崖關正關廣場。

2013年,對長城文物建築進行搶救性修複,修複了東南西北四個城樓、牆體及馬道、關城坤院(長壽園)、提調公署(博物館)。重新鋪設景區遊步道,在長城沿線安裝防護欄,修建八卦關城景區出、入口,并在出口處建山貨市場一座,增設門禁系統。

2014年,對巽院、艮院房屋進行揭瓦、修繕,重新油漆彩繪,對迷宮及西環城外側道路進行修建。于關城西側建“梨園”,園内置涼亭、石桌、石凳,修建遊步道,盡頭矗立巨石,上書“魂”字,供遊人遊覽……

“愛我中華,修我長城”40年:黃崖關長城的“重生”之路

(修複前後的太平寨長城)

“愛我中華,修我長城”40年:黃崖關長城的“重生”之路

(修複前後的8号敵樓)

“愛我中華,修我長城”40年:黃崖關長城的“重生”之路

(修複前後的寡婦樓)

“愛我中華,修我長城”40年:黃崖關長城的“重生”之路

(修複前後的2号敵樓)

在加強長城保護的同時,對長城文物保護、史料整理、長城精神的傳播工作,也在不斷進行,衆多的“黃崖關之最”被世人所知曉:

黃崖關長城擁有萬裡長城最全的樓台形式,水陸關隘、邊城掩體、戰台煙墩、古寨營盤一應俱全,建有實心樓、空心台、煙墩台、烽火台及“牛頭馬面”等建築,将萬裡長城精華荟萃于一地,具有小而全的特點,被長城專家稱為“中國萬裡長城之縮影”。

黃崖關長城有萬裡長城沿線上唯一的一座八卦城,建有乾、坎、艮、震、巽、離、坤、兌八個卦區,城内四十多條街道和幾十座古式排房縱橫交錯,陣内設有生死門、陷馬坑,平時是屯兵之所,戰時可以防禦敵人。

黃崖關長城擁有長城沿線上最高大的圓形哨樓——鳳凰樓,位于水關上遊1公裡,直徑16.5米,通高18.3米,傲立在陡峭的孤峰上扼守谷口。

黃崖關長城擁有萬裡長城中一段極為罕見的橋洞式長城,即水關,水關上的雉堞馬道,連接配接起兩山守軍,起着通行和守衛的雙重作用。

萬裡長城第二小的敵樓是黃崖關長城的11号樓。

天津黃崖關長城博物館是大陸第一座長城博物館。館内收藏的1986年在黃崖關關城西的敵台上出土,儲存完好的佛郎機以及鐵質的子铳多枚,是黃崖關長城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愛我中華,修我長城”40年:黃崖關長城的“重生”之路

黃崖關長城内的毛澤東詩詞墨迹碑林是全國第一座毛澤東詩詞墨迹碑林。

黃崖關長城關城之内的“百将碑林”,镌刻徐向前、聶榮臻兩位元帥,肖勁光、譚政兩位大将,王平、王宏坤等22位上将,丁秋生、王必成等74位中将,史前進、劉秉彥等7位少将,共107位開國将帥的題詞墨寶。

原長城管理所副所長張平告訴記者,在征集“百将碑林”過程中,得到了老将們的支援,留下了很多令人動容的故事,像周貫五将軍得知征集活動時,已經病重,他囑咐子女在其作品中挑選一幅贈與黃崖關長城,五天之後,老将軍與世長辭,這幅作品也成為了他留給長城最後的贈言。“百将碑林”建成後,老将軍的子女專程來到黃崖關長城,瞻仰父親的遺作。

“除毛澤東詩詞墨迹碑林、百将碑林,黃崖關長城還有百家碑林、篆刻碑林、竹刻名聯堂等,可以說黃崖關長城是中國萬裡長城沿線文化内涵最豐富的部分。”張平自豪地介紹說。

40年後

近年來乘着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東風,本市掀起了新一輪長城保護的熱潮。2019年11月,天津市啟動《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天津段)建設保護規劃》,确定了保護傳承工程、研究發掘工程、環境配套工程、文旅融合工程、數字再現工程共五大重點基礎工程29個項目。

薊州區盤山(長城)風景名勝區管理服務中心文物古迹管理科科長邢亞萍作為新一代長城守護人,接過了前輩們的“接力棒”,不斷挖掘着黃崖關長城新的“寶藏”。邢亞萍告訴記者,龍鳳嶺長城保護前期勘察及考古勘探是此次長城保護的重點,作為明代長城在天津地區的重要遺存,龍鳳嶺長城是黃崖關外的第一道軍事防線。

黃崖關長城40.28公裡有36%都是山險牆,而龍鳳嶺長城位于懸崖峭壁之上,可以說不用修城牆就可以禦敵,最陡峭的地方山坡沒有路,連樹都沒有,隻有光滑的石闆,坡陡65度以上。在這種險峻的環境中,邢亞萍和同僚們完成了範圍掃描、攝影測量、現場采樣、個别點段病害調查及編制殘損勘察報告等。

除龍鳳嶺長城保護前期勘察及考古勘探外,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天津段)建設目前完成了黃崖關長城國際馬拉松旅遊活動配套工程等項目建設,完成了《天津明長城保護規劃》《黃崖關傳統村落保護規劃》等規劃編制工作,組建了16人的長城保護員專業隊伍,開展日常巡護檢查。2023年8月,北京市平谷區、天津市薊州區、河北省興隆縣、河北省遵化市簽訂了合作協定,建構四地長城聯合巡查和執法機制,重點開展解決好京津冀三地在長城保護過程中遇到的“邊界”難題。薊州區還舉辦了京津冀三地長城保護員教育訓練班,強化三地長城保護員專業技能教育訓練。

今年,盤山(長城)管理中心籌劃了“弘揚長城精神 傳承愛國情懷”紀念“愛我中華,修我長城”題詞40周年紀念展覽,全面重溫長城(黃崖關段)修複史實,并通過進校園、進鄉村、進機關、進社群“四進”形式,讓長城文化走進群衆身邊,講好長城故事,傳播長城文化。

下一步,薊州區還将重點做好長城文化遺産與周邊環境風貌、文化生态的整體性巡視巡察,建立文物巡察記錄檔案,舉辦第二屆“戚繼光與黃崖關長城”學術研讨會,建立天津段數字長城研究中心,改造長城沿線11個村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圍繞民俗、邊塞、紅色、曆史四條文化主線,關聯京津冀長城保護機關,共同開展長城品牌推廣,講好“薊州故事”,傳播薊州曆史文化。

“長城是中華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華文明的重要象征,凝聚着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和衆志成城、堅韌不屈的愛國情懷。”202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北京市八達嶺長城腳下的鄉親們回信中這樣說道。作為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征,天津也将繼續把保護放在第一位,真實、完整地儲存長城承載的各類曆史資訊和滄桑古樸的曆史風貌,加強對長城曆史文化價值和時代精神的研究,使優秀曆史文化更好活在當下、服務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