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白術》 宋 梅堯臣
吳山霧露清,群草多秀發。白術結靈根,持鋤采秋月。歸來濯寒澗,香氣流不歇。夜火煮石泉,朝煙遍岩窟。千歲扶玉顔,終年固玄發。曾非首陽人,敢慕食薇蕨。
白術又叫山精,這可不是說它是山裡的精怪,而是說它為山中精華的意思。白術是一種常用的補益類中藥,亦為健脾燥濕之,良藥,俗有“北參南術”之說(古時将蒼術、白術統稱為術),也被前人譽為“脾髒補氣健脾第一要藥”。
《神農本草經百種錄》:“術者,土之精也。色黃,氣香,味苦而帶甘,性溫,皆屬于土,故能補益脾土。又其氣甚烈,而芳香四達,故又能達于筋脈肌膚,而不專于建中宮也。”
中醫
中藥白術為菊科植物白術的幹燥根莖。主産于浙江、安徽,傳統以浙江於潛産者最佳,稱為“於術”。霜降至冬至采挖,除去莖葉和泥土,烘幹或曬幹,再除去須根即可。氣清香,味甘、微辛,嚼之略有黏性。均以個大、有雲頭、質堅實、無空心、斷面色黃白、香氣濃者為佳。炮制品有生白術、土炒白術、麸炒白術。
白術性味甘、苦,溫。歸脾、胃經。具有補氣健脾,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
注意:本品燥濕傷陰,故陰虛内熱、津液虧耗者不宜使用。
《神農本草經》:“術,味苦,溫。主風寒濕痹、死肌,痙、疸;止汗;除熱;消食,作煎餌。久服輕身延年,不饑。一名山薊。生山谷。”
《本草發揮》
白術,味甘、辛,無毒。消宿食,去痰涎,除寒熱,止下洩,治水腫脹滿,止嘔逆,腹内冷痛,及胃氣虛而冷痢。
成聊攝雲:脾惡濕,甘先入脾。茯苓、白術之甘,以益脾逐水。
潔古雲:白術除濕益燥,和中益氣,利腰臍間血,除胃中熱。 《主治秘訣》雲:氣溫,味甘微苦,氣味俱薄,浮而升陽也。其用有九:溫中一,去脾胃濕二,除脾胃熱三,強脾胃進飲食四,和脾胃以生津液五,主肌熱六,治四肢困倦,目不欲開,怠惰嗜卧不思飲食七,止渴八,安胎九也。又雲:脾胃受熱濕,沉困無力,怠惰嗜卧,并去痰,須用白術。飲水多因緻傷脾,須用白術、茯苓、豬苓。水瀉,須用白術、茯苓、芍藥。又雲:非白術不能去濕。
東垣雲:白術味苦而甘,性溫,味厚氣薄,陽中陰也。去諸經中濕而理脾胃。潔古雲:溫中去濕,除熱強胃。蒼術亦同,但味頗厚耳,下行則用之。甘溫補陽益脾,逐水,寒淫所勝。甘以緩脾,生津去濕,渴者用之。又雲:白術佐黃芩以安胎,君枳實以消痞。
海藏雲:本草本條下無蒼與白之名,近代多用白術。治皮間風,止汗消痞,補胃補中,利腰臍間血,利水道。上而皮毛,中而心胸,下而腰臍之間。在氣主氣,在血主血。入手太陽、足陽明、手少陰、足太陰、足厥陰。
潔古雲:非白術不能去濕,非枳實不能消痞。除濕利水,如何是益津液?
丹溪雲:白術有汗則止,無汗則發,與黃芪同功。味亦有辛,大能消虛痰也。
《本草經解》
術性溫,禀天陽明之燥氣,入足陽明胃經;味甘無毒,禀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陰脾經。氣味俱升,陽也。
風寒濕三者合成痹,痹者拘攣而麻木也。蓋地之濕氣,感則害人皮肉筋骨也。死肌者,濕邪侵肌肉也;痙者,濕流關節而筋勁急也;疸者,濕乘脾土,肌肉發黃也,皆脾胃濕證。術性甘燥,是以主之。胃土濕,則濕熱交蒸而自汗發熱;術性燥濕,故止汗除熱也。
脾者為胃行其津液者也,脾濕則失其健運之性而食不消矣;術性溫益陽,則脾健而食消也。煎餌久服,則胃氣充足,氣盛則身輕,氣充則不饑,氣納則延年,是以輕身延年不饑也。
制方:術同枳實作湯,治水飲,作丸,名枳術丸,治面黃、食不化。同人參,治脾肺俱虛。同白芍、白茯、甘草,治脾虛肌熱。同澤瀉,治心下有水。同牡蛎、浮麥、石斛,治脾虛盜汗。同姜酒煎,治産後嘔逆。同陳皮,治脾虛脹滿。同谷芽、豬肚,丸,治脾虛少食而瘦。同白芍、肉果,丸,治脾虛洩瀉。同茯苓、糯米、棗肉,丸,治久瀉腸滑。同熟地,丸,治瀉血色黃。同熟地、炮姜、北味,丸,名黑地黃丸,治下血。同半夏、丁香,治小兒久洩。同澤瀉、車前,治水瀉暑瀉。同苦參、牡蛎、豬肚,丸,治胃濕熱而瘦。同麥冬、石斛、黃柏、白芍、木瓜、苡仁、北味,治痿。
《本草崇原》
白術
氣味甘溫,無毒。治風寒濕痹、死肌、痙、疸,止汗、除熱、消食,作煎餌。久服,輕身延年不饑。
(術始出南鄭山谷,今處處有之,以嵩山、茅山及野生者為勝。其根皮黃,肉白,老則蒼赤,質多膏液,有赤白二種。《本經》未分,而漢時仲祖湯方始有赤術、白術之分,二術性有和暴之殊,用有緩急之别。)
(按∶《本經》單言曰術,确是白術一種,蒼術固不可以混也,試取二術之苗、葉、根、莖白術近根之葉,每葉三岐,略似半夏,其上葉絕似棠梨葉,色淡綠不光。蒼術近根之葉,作三五叉,其上葉則狹而長,色青光潤。白術莖綠,蒼術莖紫。白術根如人指,亦有大如拳者,皮褐色,肉白色,老則微紅。蒼術根如老姜狀,皮色蒼褐,肉色黃,老則有朱砂點。白術味始甘,次微辛,後乃有苦。蒼術始甘,次苦,辛味特勝。白術性和而不烈,蒼術性燥而烈,并非一種可知。後人以其同有術名,同主脾胃,其治風寒濕痹之功亦相近,遂謂《本經》兼二術言之,蓋未嘗深辯耳;觀《本經》所雲止汗二字,唯白術有此功,用蒼術反是寫得相混耶。白術之味,《本經》雲苦,陶弘景雲甘,甄權雲甘辛,張杲雲味苦而甘,今取浙中所産白術嘗之,實兼甘辛苦三味。夏采者,辛多甘少,冬采者,甘多辛少,而後皆歸于苦。是知諸說各舉其偏,而未及乎全也。隐庵于《本經》原文定苦字為甘字,爰以白術為調和脾土之品,甘是正味,苦乃兼味,故采弘景之說,以訂正之耳。)
白術氣味甘溫,質多脂液,乃調和脾土之藥也。主治風寒濕痹者,《素問·痹論》雲∶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白術味甘,性溫,補益脾土,土氣營運,則肌肉之氣外通皮膚,内通經脈,故風寒濕之痹證皆可治也。夫脾主肌肉,治死肌者,助脾氣也。又脾主四肢,痙者,四肢強而不和。脾主黃色,疸者,身目黃而土虛。白術補脾,則痙疸可治也。止汗者,土能勝濕也。除熱者,除脾土之虛熱也。消食者,助脾土之轉運也。作煎餌者,言白術多脂,又治脾土之燥,作煎則味甘溫而質滋潤,土氣和平矣。故久服則輕身延年不饑。
愚按∶太陰主濕土而屬脾,為陰中之至陰,喜燥惡濕,喜溫惡寒。然土有濕氣,始能灌溉四旁,如地得雨露,始能發生萬物。若過于炎燥,則止而不行,為便難脾約之證。白術作煎餌,則燥而能潤,溫而能和,此先聖教人之苦心,學人所當體會者也。
現代藥理
白術主要具有調節免疫,調節胃腸功能和胃腸運動,肝保護、腦保護、腎保護,抗衰老及抗惡性良性腫瘤等作用。其中,白術有明顯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的作用,白術及白術多糖均能增加大鼠外周血白細胞的含量、NBT陽性率和血清溶菌酶含量,提高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補體水準,促進外周血、脾髒T/B淋巴細胞轉化率,增強機體免疫功能;
白術水煎液能促進大鼠腹部手術後的免疫功能,對化療所引起的免疫功能低下有明顯的恢複作用,并能顯著提高化療荷瘤鼠脾細胞對T細胞絲裂原ConA誘導的轉化能力,明顯提高化療荷瘤鼠白細胞介素-2的分泌水準。
時間: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