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以新質生産力推動交通強國建設

魏際剛

新質生産力是生産力的一次深刻革命。交通運輸領域的新質生産力必将推動行業深刻變革,成為推動交通運輸高品質發展的強勁引擎,為交通運輸現代化與交通強國建設注入強大動力。應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曆史之變的新形勢,加快形成新質生産力推動交通運輸高品質發展的格局,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與戰略意義。

一、新質生産力推進交通運輸發展的總體思路

交通運輸領域的新質生産力是一種行業生産力體系,覆寫從微觀的要素層面到中觀的現代交通運輸方式層面,再到宏觀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多元體系,涵蓋交通運輸新生産者、新技術、新型基礎設施、高品質服務,從交通運輸創新企業、科研機構到交通運輸新業态、新模式,從交通運輸戰略性新興産業到未來交通運輸産業,從單一交通運輸方式創新到與不同交通運輸方式協同創新,從交通運輸有形創新到體制機制政策标準等無形創新,交通運輸領域的新質生産力不僅是體系性的,也是結構化、階層化的,有其内在緊密邏輯關系的“四梁八柱”。

第一,從需求層面來說,新質生産力賦能的交通運輸最終目标依然是為了提供高品質的客貨運輸服務。從具體的需求次元來看,客運和貨運又有一些差别,客運主要追求的是安全、便捷、智慧、舒适、低碳等,貨運主要追求的是靈活、可靠、智慧和環保等。

第二,從供給層面也就是産業發展的層面來看,産業發展的總體目标有綜合立體、産業融合、産城融合、智能高效和綠色低碳。其中,綜合立體主要是指各種交通運輸方式應當有序競争、協調統一,按照各自的經濟技術特性和比較優勢發揮在綜合立體運輸網中的作用;産業融合主要是指交通運輸應當與生産環節、流通環節相協調,與上下遊企業之間互相銜接、合作,提高整個供應鍊的運轉效率和競争力;産城融合主要是指交通運輸與區域經濟之間更好地融合協調,發揮集聚輻射作用,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智能高效主要指交通運輸應當充分利用資訊化、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技術,對交通運輸體系、結構、功能、方式、裝備等進行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更新,實作運輸服務高效率高效益;綠色低碳主要指交通運輸着眼于生态文明、環境友好、資源節約和安全等可持續發展目标,推動土地、能源、資源的集約和節約,減少污染、降低排放,最大程度減少交通運輸活動的負面影響。

第三,在産品、服務與網絡層面,受到新科技革命帶來的資訊技術、網絡技術、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因素的影響,使得交通技術與裝備更先進,網絡更通達,服務更精益、高效。

第四,在要素層面,支撐交通運輸産業和需求變革的不僅有傳統要素的更新,也有新要素的加入。在交通運輸領域,主要的生産要素包括人才、資金、技術、資料、管理、組織、模式、科研和教育等。

此外,生産力決定生産關系,生産關系又對生産力起反作用。在新質生産力推動交通運輸發展的過程中,也離不開體制、機制、政策、标準的變革。适宜的體制、機制、政策、标準可以為新質生産力更好地發揮作用提供保障。

二、新質生産力推進交通運輸發展的重點方向

(一)堅持安全可靠的發展方向

交通運輸的安全可靠包括安全性和可靠性兩個方面。其中,安全性是指所提供的運輸服務可以使運輸對象完好無損、平安實作位移的滿足程度;可靠性是指運輸服務的執行過程具備穩定、可預測和可信賴的特征,達到所要求的标準。交通運輸安全可靠直接影響生産經營活動的正常穩定運作,關系人民群衆的生命和财産安全,對維護國家經濟社會穩定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經過多年發展,特别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下,中國交通運輸安全生産體制機制不斷完善,法規制度逐漸健全,人員素質顯著提升,裝備設施安全性能明顯改善,交通運輸安全生産取得了長足發展。但距離交通強國提出的“人民滿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目标仍有較大差距,特别是安全基礎薄弱、安全責任不嚴不實、安全改革創新不足、新業态安全監管不适應等問題仍較為突出,交通運輸安全生産依然任重道遠。

(二)堅持數字智能的發展方向

随着科技的不斷進步,數字化和智能化技術對傳統運輸工具、運輸方式和營運管理模式帶來深刻影響。堅持數字智能的發展方向可以提高交通資訊的擷取速度和處理效率,提高出行的便捷性和舒适度,優化資源配置,提升交通運輸的服務效率和品質。

近年來,中國交通運輸數字化智能化水準不斷提升,行業資訊化數字化取得了長足發展,但是還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不足。一是資料基礎依然薄弱。資料采集能力難以滿足發展需要,動态感覺的範圍較窄、深度不夠;行業成體系、成規模的公共資料較少,資料開放與社會期望還存在差距。二是應用協同性不強。不同方式和領域之間發展不平衡,縱向的全國一體化協同應用較少,橫向的綜合性應用尚未充分整合、有效關聯。三是安全保障水準有待提升。網絡安全主動防護、縱深防禦、綜合防範的能力不适應新形勢,關鍵資訊基礎設施和關鍵資料資源保護能力不足。四是發展環境有待完善。先進資訊技術與交通運輸的融合深度、廣度仍顯不足,可規模化複制推廣的模式和标準尚未形成,重建設、輕運維的問題依然存在。

(三)堅持綠色低碳的發展方向

日益嚴重的全球環境問題給人類生存帶來巨大威脅,控制碳排放、減緩全球氣候變暖已經成為全球重要議題之一。2020年9月,中國明确提出了力争2030年前實作碳達峰、2060年前實作碳中和的“雙碳”目标。交通運輸是碳排放的重要領域之一,據統計,中國交通運輸領域的碳排放量大約占中國碳排放總量的10%。交通運輸的綠色低碳發展,對于促進行業高品質發展、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推動“雙碳”目标的實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近些年,交通運輸行業全面深入推進交通運輸綠色發展,取得了積極成效。例如,持續加快新能源和清潔能源應用,新能源城市公交、出租汽車和城市物流配送汽車總數達到100餘萬輛,現有LNG動力船舶290餘艘,全國港口岸電設施覆寫泊位約7500個,高速公路服務區充電樁超過1萬個;強化綠色交通國際交流合作,釋出《中國交通的可持續發展》白皮書,積極參與航運溫室氣體減排談判等。

雖然交通運輸行業的綠色發展已取得積極成效,但仍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交通運輸結構還要進一步優化,行業污染防治和碳減排面臨一些瓶頸制約,綠色交通推進手段尚不完善。

(四)堅持融合協同的發展方向

交通運輸對供應鍊的成本、效率和服務水準産生重要影響,在供應鍊中發揮着舉足輕重的作用,交通運輸的布局和類型直接影響着供應鍊的布局、容量和效率。現階段,中國不同運輸方式之間尚存在所有制的差别,公路、鐵路、水運、民航的市場化程度不一緻,公路運輸高度競争,鐵路、水運、民航的市場化程度仍有待提高,因而,多式聯運也是有效實作供應鍊上下遊企業協同關聯發展的關鍵和難點。

為此,交通運輸部開展綜合運輸服務“一單制”“一箱制”交通強國專項試點,同時加快推進網際網路貨運新業态健康規範有序發展,交通運輸與上下遊企業之間的融合協同發展得到了有效提升。2023年8月,交通運輸部聯合商務部、海關總署、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國家鐵路局、中國民用航空局、國家郵政局、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釋出關于加快推進多式聯運“一單制”“一箱制”發展的意見。

但總體來看,交通運輸在與上下遊企業之間的融合協同發展方面還有很多提升的空間。随着平台化、網絡化、數字化的發展,交通運輸與上下遊企業之間的資訊共享和資料安全、法律法規的差異,以及相關人才短缺等依然是制約供應鍊整體效率提升的關鍵因素。

三、新質生産力推進交通運輸發展的關鍵着力點

(一)堅持科技創新驅動

堅持科技創新驅動,強化高品質科技供給,聚焦制約交通運輸高品質發展的主要問題,促進新技術與交通運輸融合,推動交通運輸産業創新發展。一是堅持自主創新,強化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加強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颠覆性技術研發,着力突破交通運輸領域的“卡脖子”技術難題,實作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搶占交通運輸領域的科技制高點。二是完善交通運輸相關重點實驗室、研發中心布局,推動一批相關科研平台納入國家科技創新體系。加快交通運輸領域相關科研基礎設施、大型儀器裝置、科學資料等科技資源的開放共享。三是加快智能交通發展,推廣先進資訊技術和智能技術裝備應用,加強聯程聯運系統、智能管理系統、公共資訊系統建設,推動一批自動駕駛、智能航運測試基地和先導應用試點工程建設。四是加強科技創新能力建設,完善體制機制,激發交通運輸企業科技創新的内在動力,更好發揮科技創新在推動交通運輸高品質發展中的關鍵作用。

(二)持續優化調整運輸結構

持續優化調整運輸結構,推動各種交通運輸方式深度融合,提升綜合運輸效率,降低社會物流成本,促進節能減排降碳,為實作碳達峰、碳中和目标作出交通貢獻。一是強化規劃統籌引領,提高交通基礎設施一體化布局和建設水準,加快綜合立體交通網建設,加快補齊基礎設施短闆,挖掘既有幹線運能,提升綜合運輸通道功能。二是優化樞紐空間布局,提升全國性、區域性和地區性綜合交通樞紐水準,完善樞紐綜合服務功能,優化中轉設施和集疏運網絡,強化客運零距離換乘和貨運無縫化銜接,實作不同運輸方式協調高效,發揮綜合優勢,提升綜合交通體系的整體效率。三是創新多式聯運組織模式,推動冷鍊、危化品、國内郵件快件等專業化聯運發展,鼓勵重點城市群建設綠色貨運配送示範區,鼓勵港口航運、鐵路貨運、航空寄遞、貨代企業及平台型企業等加快向多式聯運經營人轉型。四是加強鐵路、港口、船公司、民航等企業資訊系統對接和資料共享,建立完善貨物裝載交接、安全管理、支付結算等規則體系。

(三)深入推進數字交通體系建設

深入推進數字交通體系建設,顯著提升行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準,有力支撐交通運輸行業高品質發展和交通強國建設。一是推進綜合交通大資料中心體系建設,加強資料資源的整合共享、綜合開發和智能應用,打造綜合交通運輸“資料大腦”。二是加快推進交通新基建,推動新技術與交通基礎設施融合發展,賦能傳統交通基礎設施,推動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智能更新,提升基礎設施安全保障能力和運作效率。三是建設一體銜接的數字出行網絡,鼓勵企業整合多方式出行資訊資源,為旅客提供全鍊條、多方式、一站式出行服務,推動旅客聯程運輸發展和全程服務數字化。四是建設多式聯運的智慧物流網絡,創新智慧物流營運模式,推進電子運單跨方式、跨區域共享互認,推動“網際網路+”高效物流發展。五是更新現代化行業管理資訊網絡,統籌推動交通運輸政務管理和服務聯網一體化運作,推進交通運輸數字政府部門建設,提升行業治理現代化水準。

(四)推進交通運輸綠色發展

随着全球對碳中和的追求,推進交通運輸綠色可持續發展,節約集約利用資源将會日益重要。一是加強标準化、低碳化、現代化運輸裝備和節能環保運輸工具的推廣應用。加快推進城市公交、出租汽車、物流配送等領域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進新增和更換港口作業機械、港内車輛和拖輪、貨運場站作業車輛等優先使用新能源和清潔能源。推動公路服務區、客運樞紐等區域充(換)電設施建設,為綠色運輸和綠色出行提供便利。二是促進安全綠色技術與交通運輸融合發展。研發新型動力系統、高效清潔載運裝備、新能源安全儲運裝備、船舶和碼頭油氣回收和安全檢測成套裝置。發展生物降解包裝、智能打包、循環及共享包裝等新材料新技術。三是健全綠色交通标準規範體系。修訂綠色交通标準體系,加強新技術、新裝置、新材料、新工藝等方面标準的有效供給。四是強化綠色交通評估和監管。完善綠色交通統計體系,統籌既有監測能力,利用線上監測系統及大資料技術,建設監測評估系統。完善評估考核方案及管理制度,強化綠色交通監管能力。

(五)加強交通安全保障體系建設

着力加強安全保障體系建設,夯實築牢交通強國安全發展根基。一是完善安全生産投入保障機制,提升基礎設施的安全保障能力,優化運輸裝備的安全性能,改善生産作業的安全環境,不斷提升交通生産的安全水準。二是加強安全教育和教育訓練,全面增強行業人才隊伍的安全素質。建立健全安全生産線上線下教育教育訓練基地與平台,完善安全生産相關職業資格制度,加強安全監管隊伍專業化知識教育訓練,嚴格企業主要負責人和專兼職安全管理隊伍的教育訓練考核,強化一線從業人員的關鍵安全技能教育。三是完善安全生産法規制度體系,有效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和管理部門監管責任。理順綜合安全監管與行業安全監管的關系,推動安全監管職能整合,深化綜合交通執法改革,健全農村交通安全管理體制,完善内河應急救助機制,加快推進安全生産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四是加強應急能力建設,全面提升應急處置和救援水準。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和風險管控力度,突出重點領域的安全監管,全面實施安全生産風險管理,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多發頻發。五是加大安全科技創新工作,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對安全發展的引領、支撐和保障作用。強化行業安全生産前沿關鍵科技研發,鼓勵行業内外科研力量以及社會資源積極參與,推動網際網路、區塊鍊、人工智能、雲計算、大資料等現代科技與安全監管工作深度融合。

(六)提高對外開放與國際合作水準

建構全方位、多層次、多管道的交通運輸對外開放和國際合作新格局。一是加強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推動國際聯運發展。加強與周邊國家、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推動建設具有國際物流功能的物流園區和貨運場站建成營運,積極推動國際航運、國際航空合作,促進國際運輸便利化。二是積極參與交通運輸國際組織事務,認真履行各項國際義務,在鐵路合作組織、國際海事組織、國際民用航空組織和萬國郵政聯盟等重要交通運輸國際組織中發揮建設性作用。三是加快“走出去”步伐,積極拓展業務領域和合作方式。積極開拓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港口經營、遠洋運輸、交通運輸裝備、船舶檢驗、航海教育等衆多業務領域,從傳統勞務輸出和工程承包向資本輸出、技術輸出、管理輸出、标準輸出轉變。

(七)培養造就高素質人才隊伍

人才是生産力中最活躍的因素,新質生産力推進交通運輸發展離不開人才支撐。一是瞄準技術創新這個“主靶心”,凝聚各個學科、各種行業、各具特點的人才,解決交通人才隊伍大而不強的問題,努力培養造就更多大師、戰略科學家、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二是建構以職業技工院校學校(含技工院校)為基礎、行業企業為主體、政府推動與社會支援相結合的高技能人才培養體系,造就一批政治素質較高、綜合素質較強、專業水準高和創新能力強的高技能人才。三是培育高素質專業化交通管理幹部隊伍,激勵上司幹部自覺彌補知識弱項、能力短闆、經驗盲區,把幹部隊伍培養成交通運輸行業各領域的“政策通”和本職崗位的行家裡手。四是建立科學管用的關鍵核心技術人才選育管用制度,探索推行技術、專利等知識産權入股制度和創新科技人才持股制度,設立人才發展專項資金,積極引進急需緊缺的相關人才。

(八)加強現代化治理能力建設

深化交通運輸領域體制機制改革,優化完善管理體制、運作機制、法律法規和标準體系,推進治理能力現代化。一是深化重點領域改革。進一步厘清鐵路行業政府和企業關系,推進鐵路行業競争性環節市場化改革;推進公路收費制度和養護體制改革,推廣高速公路差異化收費;持續推進空管體制改革,完善軍民航空管聯合運作機制,實施空域資源分類精細化管理,優化全國航路航線網,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實作郵政普遍服務業務與競争性業務分業經營。二是加快形成統一開放的交通運輸市場。着力打通體制機制、制度環境、标準規則等堵點難點問題,推動建設統一開放、競争有序、制度完備、治理完善的交通運輸市場體系。三是完善行業标準工作機制。發揮企業在标準研究方面的作用,暢通交通運輸标準國際交流與合作管道。四是創新投融資體制機制。全面落實交通運輸領域中央與地方财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方案,優化債務結構,防範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債務風險。

(作者系中國國際發展知識中心副主任、研究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