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今年是秋包伏,老人說“伏裡夾一秋,暑熱逢秋旱”,啥說法?

(聲明:嚴禁搬運,已全網維權,侵權必究)

時間過得真快,如今已經進入小暑節氣,進入小暑節氣刮的風已經不再有涼意,天氣變得越來越悶熱。老話說“熱在三伏”,進入小暑節氣也意味着我們很快将進入三伏天,三伏天是大陸一年中最熱的時間段,我們一定要做好防暑的準備。

今年是秋包伏,老人說“伏裡夾一秋,暑熱逢秋旱”,啥說法?

在10個天幹中“庚”屬金,夏天屬“火”,而火克金,是以“金”要伏藏,我們老祖宗規定夏至後的第3個“庚日”是入伏的時間。今年7月15日入伏,這天為庚辰日,三伏天包括頭伏、中伏以及末伏,今年頭伏的時間7月15日至7月24日,共10天;中伏的時間為7月25日至8月13日,共20天;末伏的時間為8月14日至8月23日,共10天,今年三伏天總共有40天,為“加長版”三伏天。

頭伏和末伏都是10天,而中伏根據入伏的早晚不同,中伏的天數要麼是10天,要麼是20天,凡是在7月16日前入伏的年份,中伏都是20天。根據統計,在2015年至2024年的10個年份裡,中伏都是20天,不過到了2025年我們将迎來10天的中伏,2025年三伏天隻有30天。

今年是秋包伏,老人說“伏裡夾一秋,暑熱逢秋旱”,啥說法?

大陸是農耕文明古國,我們老祖宗在長期的勞動生産中總結出很多經驗,在大陸農村有句老話叫“伏裡夾一秋,暑熱逢秋旱”,這句話是啥意思?我們早點來了解一下。

首先,我們先來看一下啥是“秋包伏”?

大陸曆法規定“秋後一庚入末伏”,說的就是進入立秋節氣後的第一個“庚日”就是進入末伏的時間,是以末伏的開始時間要麼和立秋在同一天,要麼在立秋之後。

按照我們老祖宗的規定,如果立秋恰逢“庚日”,即立秋和入末伏的時間在同一天,那麼就是“伏包秋”;如果入末伏的時間在立秋之後,即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在立秋之後,那麼就是“秋包伏”。

今年8月7日立秋,末伏的時間在8月14日至8月23日,入末伏的時間在立秋之後,很明顯今年是“秋包伏”。立秋恰逢庚日是非常少見的情況,是以絕大多數年份都是“秋包伏”。

今年是秋包伏,老人說“伏裡夾一秋,暑熱逢秋旱”,啥說法?

老話說“伏裡夾一秋,暑熱逢秋旱”,啥說法?

這裡的“伏裡”指的是三伏天,“秋”自然是指秋天,立秋是秋天的開始,立秋之後就是秋天。這句老話的意思是說,三伏天包含着秋天的一部分時間段,這個時間段天氣會比較酷熱難耐,很容易出現伏旱天氣。

老話說“立秋暑未消,秋老虎來駕到”,立秋後還有炎熱的末伏,立秋并不代表着酷熱天氣的結束,我們老祖宗把立秋之後的炎熱天氣稱之為“秋老虎”,可以說立秋後秋陽肆虐。立秋後在副熱帶高壓的控制下,會出現連日的晴朗高溫天氣,就很容易引發幹旱的發生。

今年是秋包伏,老人說“伏裡夾一秋,暑熱逢秋旱”,啥說法?

立秋之後天氣必然會炎熱一段時間,那麼炎熱的時間是長是短?即“伏裡夾一秋”會不會帶來酷熱?其實我們要看是“秋包伏”還是“伏包秋”,老話說“伏包秋涼飕飕,秋包伏熱死狗”,如果是“伏包秋”,那麼預示着立秋後隻有10天的三伏天,立秋後我們會感到相對涼爽;而如果是“秋包伏”,那麼預示着立秋後可能還會有十幾天的三伏天,立秋後我們會感到比較熱。

當然“秋包伏”是不是過于炎熱,那麼我們還要看“包”的時間是長是短,如果“包”的時間短,即立秋後距離末伏的時間短,那麼說明秋天會偏熱一些,但是不會特别炎熱;如果“包”的時間長,即立秋後距離末伏的時間長,那麼說明秋天會特别炎熱。

今年是秋包伏,老人說“伏裡夾一秋,暑熱逢秋旱”,啥說法?

今年8月7日立秋,8月14日入末伏,兩者相差一個周,可以說秋包伏“包”的時間比較長,那麼這預示着立秋後還會炎熱很長時間,我們要提防“伏旱”的發生。

今年是秋包伏,老人說“伏裡夾一秋,暑熱逢秋旱”,啥說法?

總結,立秋後并不會立馬涼爽,一般來說隻有日平均氣溫連續5天低于22℃,才算進入涼爽的秋天。如果立秋和末伏相隔的時間比較長,那麼預示着秋天會比較熱;如果立秋和末伏相隔的時間比較短,那麼預示着秋天會相對涼爽。

當然秋天最涼爽的情況就是“伏包秋”,即立秋當天進入末伏,但是這種情況比較少見。你認為老話還有道理嗎?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