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在浙江的子思橋村,蛇不僅是野生動物,而且是村民們的生活伴侶和緻富工具。
在這裡,楊洪昌,被稱為“蛇王”,他的生活和事業都與蛇密不可分。
這個村子号稱中國第一蛇村,超過300萬條蛇在此生活。楊洪昌的故事始于1973年,當時身患重病的他,幾乎無法工作。
通過上山捕蛇自救,他不僅治愈了自己的病痛,還意外地發現了蛇的商業價值。
到了1989年,他通過養蛇帶動整個村子共同緻富,使村民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病痛啟程,蛇路初探
子思橋村坐落于浙江省湖州德清縣,一個靠山臨水的小村莊。
村莊的居民以農業為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這個地方,楊洪昌出生并長大,他的家庭和大多數村民一樣,生活并不富裕。
楊洪昌的家境貧寒,他的父母依靠小小的魚塘和薄田維持生計,全家人的年收入勉強維持基本生活。
在那個年代,醫療條件極為有限,尤其是在像子思橋這樣的偏遠村落。
當21歲的楊洪昌突然間感到身體劇烈的疼痛和僵硬時,全家人的生活陷入了困境。
經過簡陋的鄉村診所初步檢查,他被診斷為患有強直性脊柱炎,這是一種慢性疾病,能夠使脊柱逐漸彎曲和僵硬。
這個消息對于一個正值青年的楊洪昌來說,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随着病情的加重,他的身體越來越不允許他進行農活,這直接影響到了家裡的經濟來源。
無力耕作的楊洪昌開始嘗試各種方法尋求治療,他的父母幾乎用盡了所有積蓄,帶他四處求醫。
然而,多數的醫生都告訴他這是一種無法根治的疾病,最多隻能依靠藥物來緩解症狀。
當一切醫療手段都顯得無力時,楊洪昌的心情跌到了谷底。就在他幾乎要放棄的時候,一個偶然的機會改變了他的命運。
一位過路的江湖郎中在了解了楊洪昌的病情後,向他提出了一個不同尋常的治療方法——使用蛇酒。
這位老者告訴他,莫幹山後的深山中有許多野生毒蛇,當地人常用蛇泡酒治療風濕和關節痛。
雖然楊洪昌對這種非傳統的治療方法持懷疑态度,但在絕境中,他決定嘗試這個方法。
莫幹山的山腳下就是他的家鄉,山中蛇類繁多,但對于普通人來說,捕捉毒蛇充滿了危險。
盡管如此,絕望中的楊洪昌還是決定親自上山。
初次進山,他幾乎是充滿恐懼地走進那片未知的叢林。為了能治療自己的病痛,他克服了對蛇的恐懼,開始學習如何捕捉蛇。
起初,他每次進山都是帶着極大的恐懼,心中滿是對毒蛇可能帶來的傷害的想象。
但随着時間的推移,楊洪昌逐漸熟悉了山林中蛇的活動規律。
他學會了如何安全有效地捕獲蛇,并開始将捕捉到的蛇帶回家中用于制作蛇酒。
幾個月後,他制作的第一批蛇酒終于完成。
盡管心中充滿了疑慮,楊洪昌還是開始嘗試用這些蛇酒來治療自己的疾病。
随着時間的推移,楊洪昌發現自己的病痛有所緩解。
雖然他知道這不是一種根治的方法,但能夠緩解痛苦對他來說已經足夠。
這一改變讓他對蛇酒的制作更加堅信不疑,他開始更頻繁地進山捕蛇。
這是楊洪昌與蛇的初次“結緣”,也是他日後成為“蛇王”的起點。
初試養蛇,逆境中前行
随着楊洪昌對蛇酒的成功制作和其對疾病的顯著緩解效果,他開始考慮将捕蛇活動轉變為更可持續的養蛇行為。
這一決定雖然基于個人的醫療需求,但很快他就意識到這也可能是一條經濟獲益的道路。
然而,這個轉變的過程遠比他預想的要困難。
楊洪昌首次嘗試養蛇始于1976年,這一年他購買了幾百枚蛇蛋,希望能夠在自家後院進行孵化。
對于一個沒有任何養蛇經驗的新手來說,這個過程充滿了不确定性和風險。
他嘗試用簡單的工具和條件來模拟蛇的自然生态環境,但由于缺乏專業知識和技術指導,許多蛇蛋因為孵化條件不佳而未能成功孵化。
最終,隻有少部分蛇蛋孵出了小蛇,這個結果遠低于他的預期,使得他的投資幾乎全部損失。
這次失敗在村裡引起了一陣小小的嘩然。
許多村民本就對養蛇這一行為持保留态度,他們認為蛇是兇險之物,不應該被當作家禽來飼養。
當看到楊洪昌的初次嘗試以失敗告終時,不少人甚至開始嘲笑他的努力。
面對這樣的社會壓力和經濟損失,楊洪昌的處境變得尤為艱難。
然而,失敗并沒有讓楊洪昌放棄。
通過第一次養蛇的經曆,他逐漸明白了養蛇過程中的一些關鍵要點,比如溫度控制、濕度維持以及合适的喂食方式。
他開始收集更多關于蛇類孵化和養殖的資料,并嘗試向外地的養蛇專家請教。
在進行了幾個月的學習和準備後,他決定進行第二次嘗試。
1980年,楊洪昌再次購買了大量的蛇蛋,這一次他采用了更為科學的方法進行孵化。
他使用了改良的孵化箱,其中加入了溫度和濕度自動控制系統,以確定孵化環境的穩定。
此外,他還特别注意蛇蛋的擺放和翻動,以模拟自然條件下的孵化過程。
這次努力終于獲得了成功。從數千枚蛇蛋中,成功孵化出的小蛇數量大幅增加,孵化率達到了預期的四分之三。
這一成功不僅驗證了楊洪昌的養蛇方法的有效性,也為他積累了寶貴的實踐經驗。
更重要的是,這批小蛇的成活率較高,成長速度快,很快就能達到市場銷售的标準。
随着養蛇業務的逐漸穩定,楊洪昌開始銷售這些蛇,主要供應給周邊地區的藥材市場。
蛇肉、蛇膽和蛇皮在傳統中醫材中占有一席之地,需求量大而穩定。
這種新興的經濟活動不僅為楊洪昌帶來了第一桶金,也逐漸改變了村民們對養蛇的看法。
他的成功不僅為自己赢得了“蛇王”的稱号,也為子思橋村開辟了一條新的經濟發展道路。
蛇業興盛,村富民強
随着楊洪昌養蛇事業的成功,子思橋村的蛇養殖業迎來了飛速發展的階段。
楊洪昌不僅在自己的養蛇事業上獲得了成功,他還開始緻力于将這一養殖模式推廣至整個村莊,進而帶動全村人共同緻富。
1989年,楊洪昌在确認了養蛇技術的可行性和經濟效益後,開始擴大養蛇規模。
他購買了更多的蛇蛋,并優化了養殖設施和環境。
與此同時,他還開始着手解決養蛇過程中可能遇到的技術和市場問題,比如如何防止疾病、如何提高蛇的生長速度以及如何開拓更廣闊的市場。
成功的關鍵之一在于楊洪昌引入了一種高效的養蛇模式。
他不僅自己進行養蛇,還鼓勵和幫助其他村民參與進來。
通過組織養蛇技術教育訓練會,楊洪昌向村民傳授養蛇的技術知識,包括選擇蛇種、繁殖技術、日常管理和疾病預防。
随着越來越多的村民開始參與養蛇業,子思橋村的整體經濟狀況得到了顯著改善。養蛇已經成為村裡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
特别是當地的藥材市場對蛇産品需求旺盛,包括蛇肉、蛇膽和蛇皮等都有很好的市場價格。
村民們通過出售這些産品,年收入有了大幅提升。
養蛇業的繁榮也帶動了村裡其他相關産業的發展。
例如,為了支援養蛇,一些村民開始種植特定的飼料作物,同時也發展了與蛇産品加工相關的小型企業,如蛇肉加工廠和蛇皮制品工坊。
這些産業的興起進一步促進了村莊的經濟多元化,提高了村民的就業率。
到了巅峰時期,子思橋村養蛇的規模達到了驚人的程度。
村中超過80%的家庭都參與到養蛇行業中,養蛇數量超過了三百萬條。
村民們養殖的不僅是無毒的蛇種,還包括一些高經濟價值的毒蛇,如竹葉青和眼鏡蛇等。這些毒蛇的毒液被用于醫藥研究和生産抗蛇毒血清,市場價值極高。
養蛇業的成功不僅改變了子思橋村的經濟面貌,也極大改善了村民的生活品質。
跨國擴充
随着子思橋村養蛇業的蓬勃發展,楊洪昌的視野逐漸擴大,開始考慮如何将養蛇業從單一的養殖模式轉變為更加科技化、産業化的營運模式。
1996年,楊洪昌成立了德清縣莫幹山蛇類實業有限公司,這标志着他的養蛇事業正式邁向公司化、産業化經營。
公司的成立使得養蛇業務得到了進一步的标準化和規模化,同時,楊洪昌也借此機會引進了現代企業管理理念和高效的生産技術。
為了提升養蛇技術和擴大生産規模,楊洪昌與浙江大學合作,建立了蛇類研究所,專注于珍稀蛇類的人工繁育技術和生物制藥的研究。
這個研究所不僅為公司提供了科學的繁育方法,還推動了蛇類制藥領域的技術進步。
研究所成功繁育了多種珍稀蛇種,并對蛇毒的醫療用途進行了深入研究,增加了蛇産品的附加值。
在内部管理上,楊洪昌實施了“公司+農戶”的模式,這一模式不僅為公司帶來了穩定的蛇類資源供應,也保障了村民的收入,實作了企業與農戶的共赢。
面對國内市場的成功,楊洪昌沒有滿足于現狀,他開始将目光投向國際市場。
2011年,他獲得了《企業境外投資證書》,這為他的養蛇技術和産品打入國際市場提供了法律和政策上的支援。
在獲得證書後,他迅速與南韓金丁株式社會進行了接觸,并成功在南韓成立了分公司。
南韓分公司的成立得到了當地電視台和農業部門的大力支援。
不久,楊洪昌就受到了南韓農業部門的邀請,成為蛇類養殖技術的顧問。
他的養蛇技術在南韓受到高度評價,促進了技術交流和合作,增強了中韓兩國在農業科技領域的聯系。
在推廣養蛇技術的同時,楊洪昌也不忘關注生态保護和可持續發展。
他意識到,随着養蛇業的發展,野生蛇類資源的保護顯得尤為重要。
通過人工繁育和科學管理,他的公司有效地保護了野生蛇種資源,同時也提升了蛇類産品的品質和生産效率。
蛇王楊洪昌:靠養蛇年入千萬,帶動全村一起養蛇,村裡到處都是蛇
楊洪昌:與蛇同吃同住?蛇村養300萬條蛇,靠蛇收入近千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