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通鑒點評】趙王武臣的回旋镖——李良的反叛

【趙李良已定常山,還報趙王。趙王複使良略太原。】

武臣奉陳勝之命收複趙國故地。在趙國站穩腳跟後,武臣自立為趙王并派出三路大軍分别進攻中山、燕國和代地。派去收複燕地的韓廣完成任務後有樣學樣自立為燕王,脫離趙王的控制。派去收複中山(常山為原中山國的國都,中山國在趙國境内)的李良完成任務後,雖然沒有自立為中山王,但在趙王和燕王的榜樣示範下,要說沒有自立的想法是不可能的。

趙王此時應該是獎勵李良,同時把李良放在身邊,同時選派其他優秀的将領去攻打太原。軍隊外出作戰是非常辛苦的,給李良加官進爵的同時,讓李良留在身邊不僅能夠讓李良在繁重的軍旅生涯中獲得一段時間的休養,還能夠加深雙方的互信,增進雙方的友誼,避免誤判。

其實趙王正确的政策應該是命心腹之人留守邯鄲,加強邯鄲的城防,将邯鄲建成一座固若金湯,堅不可摧的堡壘。除派兩支偏師攻占代地和常山外,自己應該親率主力去攻占燕地,攻克燕地後再回師攻擊其他兩處戰略目标。我們反觀劉邦在滅秦和滅楚戰争中的表現會發現,劉邦總是讓蕭何留守後方,自己則是親率主力作戰,讓軍權始終掌握在自己手中。

【通鑒點評】趙王武臣的回旋镖——李良的反叛

【至石邑,秦兵塞井陉,未能前。秦将詐為二世書以招良。良得書未信,還之邯鄲,益請兵。】

秦軍憑險據守,李良攻打井陉沒有成功,雙方陷入僵持狀态。秦将僞造秦二世的诏書勸降李良。我們做一個猜想,如果我們是秦将,會如何勸降李良?無怪乎先指出李良身處險境而不知,武臣攻下邯鄲,立下不世之功,自立為趙王。

李良攻下常山之功可與趙王之功相媲美,李良雖未稱王,但趙王已然忌憚,現如攻下太原,則功在趙王之上,趙王焉可留其在卧塌之下?

攻不下太原,違背趙王旨意,豈不給趙王懲處的理由?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千鈞一發之際,不可不察。況且武臣出身低賤,李良出身高貴,高貴之身怎能屈居卑下之人腳下?

【通鑒點評】趙王武臣的回旋镖——李良的反叛

然後才是對李良封官許願。我們能夠這麼想,秦将也會這麼做。秦将之是以這麼做,也是無奈之舉,能夠憑險要地形阻止敵人的進攻,但卻無力發起反攻。不想點辦法讓敵人發生内讧,秦二世怪罪下來不好交待。

李良得到書信後,并沒有相信。不信的原因是秦帝國已經風雨飄搖,大廈将傾。至少秦帝國失去六國故地已成定局。秦滅六國時,六國中不乏有結束百年争戰,百姓安居樂業的想法;但統一後,秦并沒有與民休息、反而是濫用民力,嚴刑峻法導緻六國百姓大失所望,秦政府已經被六國人民所抛棄。

李良希望趙王增兵,但為何親自回邯鄲?

其主要還是要面見趙王,試探趙王對自己的态度,說明此時李良已經心不自安,有脫離趙王或反叛趙國的意圖。趙王能夠給自己更多的部隊,更有利于自己的作戰,同時還增加了自己的兵權和話語權,如果不給,則要見機行事,要保證自己能夠脫離危險,是以李良帶的兵不僅不會少,還得是精兵。

【通鑒點評】趙王武臣的回旋镖——李良的反叛

【未至,道逢趙王姊出飲,從百馀騎,良望見,以為王,伏谒道旁。王姊醉,不知其将,使騎謝李良。李良素貴,起,慚其從官。】

趙王的姐姐喝醉了,不知道伏在道旁行禮的人是李良,這很正常,李良回來也沒有向趙王請示,趙王的姐姐并不知曉,李良也沒有向她通報自己的姓名。不知者無罪,趙王的姐姐知道有人拜伏在道邊,還知道讓手下還禮,其實做的還是沒有大錯的。

李良的反應其實是非常的蹊跷,李良為什麼非常羞愧,不是因為他出身高貴,根本原因是他失态了。他誤以為是趙王,為什麼見到趙王他會伏在道旁,他怕什麼?怕趙王殺了他。

他事實上已經通敵,與敵人有書信往來不彙報組織是大罪;陰謀自立同樣也是死罪。同時也說明李良心理素質不佳,至少當時他本人距離邯鄲越來越近,但其心态越來越接近崩潰。

【通鑒點評】趙王武臣的回旋镖——李良的反叛

【從官有一人曰:“天下畔秦,能者先立。且趙王素出将軍下,今女兒乃不為将軍下車,請追殺之!”李良已得秦書,固欲反趙,未決,是以怒,遣人追殺王姊,因将其兵襲邯鄲。邯鄲不知,竟殺趙王、邵騷。趙人多為張耳、陳馀耳目者,以故二人獨得脫。】

手下一人說出了大家的心聲,反了吧!大哥黃袍加身,當小弟的也可以扶搖直上。于是趙王姐姐不還禮事件成為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趙王武臣的水準确實不怎麼樣,前期在燕趙邊境私自外出溜達被燕軍俘虜。現在邯鄲的城防竟如同不設防一樣,沒有盤查,沒有軍隊不得攜帶兵器入城等警戒手段,王宮守衛形同虛設。這樣的水準失國是早晚的事。

武臣違背楚王陳勝的指令,自立為王,客觀上導緻義軍的分裂;其手下有樣學樣,派出三支隊伍,一支自立,一支反叛滅了自己,自己扔出的回旋镖還是擊中了自己。

張耳、陳馀兩人要老練的多,發現情況不對,逃之夭夭。

【通鑒點評】趙王武臣的回旋镖——李良的反叛

【趙張耳、陳馀收其散兵,得數萬人,擊李良。良敗,走歸章邯。】

李良在攻克常山時,由于常山為中山國的故都,借助原中山國貴族的擁護,當時稱王是有機會的;其突襲邯鄲、擊殺趙王的理由是不充分的,難以獲得廣泛的支援。而張耳、陳馀做為老革命,影響力是非常大的,兩人迅速組織反擊,擊敗了李良。李良率部投降了章邯,李良應該是第一個公開投降秦政府的反秦義軍進階上司人。

#頭條創作挑戰賽##資治通鑒##李良##趙王#/圖檔來自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