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亦聚少年百馀人,欲往從景駒,道遇沛公。良數以太公兵法說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為他人言,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從不去。】
韓愈說過,世上先有伯樂,然後有千裡馬。張良熟讀《黃太公兵法》,劉邦稱帝後,對衆将稱贊張良說其:運疇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我不如子房。張良這個人才是劉邦發現的。張良遇見劉邦之前,曾把兵法說給他人聽,但他人聽不懂,不知道太公兵法的玄妙所在。劉邦一聽就懂,而且馬上采用張良提出的計策,讓張良感到自己是将遇明主,找到了自己的貴人。
每個人的性格特點各有不同,劉邦是具有大哥氣質、到哪都有一批小弟追随;張良則是謀略大師,滿腹韬略,當軍師或者參謀長綽綽有餘,獨當一面則略顯不足。
【沛公與良俱見景駒,欲請兵以攻豐。時章邯司馬欣二将兵北定楚地,屠相,至砀。東陽甯君、沛公引兵西,戰蕭西,不利,還,收兵聚留。二月,攻砀,三日,拔之。收砀兵得六千人,與故合九千人。三月,攻下邑,拔之。還擊豐,不下。】
劉邦見到景駒後,請求撥兵攻打豐。大家需要注意,此時的豐地不是被秦軍所占。豐地原為劉邦發家的地盤,在劉邦率部攻打别處時,魏軍在周的帶領下趁機攻打豐和沛。周對豐邑的守将雍齒進行了勸降,雍齒原來對劉邦就不滿意,也就順水推舟舉豐邑投降了魏軍。由此可見,當時天下有多亂,有兵就是草頭王,各路反秦義軍不僅與當地的秦軍作戰,彼此間也互相攻伐,不斷地進行吞并或合并。小股義軍不斷被收編,最終留在舞台上的隻是有限的幾支較大的隊伍。
秦軍在楚地的政策中出現了屠城,說明秦軍根本就沒有把楚地當做自己的領土。打仗時,對敵人家的東西不會珍惜,該砸砸,該殺殺。對自己家的東西則會投鼠忌器,唯恐損毀了自家的家當,導緻得不償失。
大敵目前,劉邦還是以大局為重,先與秦軍交戰,失敗後,并沒有氣餒,收攏殘兵,積聚力量,然後反攻,用了三天時間攻下了砀地。三天時間攻下一座城池,而且收編了六千砀兵,讓自己的兵力由三千變為九千,說明劉邦一定是采用了某種非正常的手段,第一天可能是強攻,展示己方強大的軍事實力;第二天估計是勸降,第三天達成和平協定,成功占領砀地。
第二個月攻打下邑,又獲得了成功。但接着反攻豐邑,還是失敗了。這說明此時義軍面對的秦軍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義軍之間的互相殘殺。大家都知根知底,都擁有反秦的大旗,義軍之間的沖突開始上升為主要沖突。
【景駒、秦嘉軍彭城東,欲以距梁。梁謂軍吏曰:“陳王先首事,戰不利,未聞所在。今秦嘉倍陳王而立景駒,逆無道!”乃進兵擊秦嘉,秦嘉軍敗走。追之,至胡陵,嘉還戰。一日,嘉死,軍降;景駒走死梁地。】
義軍之間開始混戰,項梁攻伐秦嘉軍的理由既充分也不充分。充分是他對士兵們說的大義凜然。陳王首先起事,是我們當之無愧的領袖,目前隻是偶遇挫折,兩軍作戰失敗是常有的事,陳王現在去向不明。現在秦嘉背叛楚王陳勝而擁立景駒,實屬大逆不道!以有道伐無道,理由非常充分。
說理由不充分,陳勝遇刺身亡,秦政府一定是大加宣傳,況且殺死陳勝的莊賈都已經被義軍正法了。怎麼可能還在讨論陳勝的生死存亡呢?如果陳勝還活着,他即使受傷也一定會号召大家反秦的,陳勝是一面旗幟,不可能會被義軍雪藏的。
【梁已并秦嘉軍,軍胡陵,将引軍而西。章邯軍至栗,項梁使别将硃雞石、馀樊君與戰。馀樊君死,硃雞石軍敗,亡走胡陵。梁乃引兵入薛,誅硃雞石。】
章邯是個名将,在與義軍交戰的過程中,勝多敗少。義軍面對秦的主力軍并不膽怯,依然是拼死抵抗。
項梁治軍是非常嚴厲的,硃雞石打了敗仗直接給殺掉了。不知道項羽打了敗仗,項梁是否也會這麼做。
#頭條創作挑戰賽##陳勝的起義為何失敗?##資治通鑒#/圖檔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