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IPP全球智庫縱覽|蘭德報告:中等強國在台海危機中的利益考量

IPP評論是國家高端智庫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IPP)官方微信平台

IPP全球智庫縱覽|蘭德報告:中等強國在台海危機中的利益考量

導語:

2024年6月20日,美國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釋出報告,題為《中等強國在台海危機中的利益考量》(Middle-Power Equities in a Cross-Strait Conflict)。

在本報告中,蘭德公司指出,台海危機是大國博弈的“導火索”,不僅美國會卷入其中,中等強國也難以幸免。中等強國雖然不像超級大國那樣具備改變國際秩序的能力,但是可以通過調解大國沖突來對國際局勢施加影響。

本報告選取了澳洲、加拿大、日本和英國作為研究對象,通過案例分析來探讨中等強國的台海立場、中國對中等強國的實力評估、中國挑起台海沖突的可能性等問題。

IPP全球智庫縱覽|蘭德報告:中等強國在台海危機中的利益考量

圖源:RAND Corporation*本文作者:

拉菲克·多薩尼(Rafiq Dossani),美國蘭德公司資深經濟學家、教授。

科爾特斯·庫珀三世(Cortez A. Cooper III),美國蘭德公司資深研究員。

張瓊(Joan Chang),美國蘭德公司政策分析師。*由于全文篇幅較長,本文為報告綜述:

重要發現

第一,中等強國對台灣地區的支援十分有限

一旦台海爆發軍事沖突,中等強國支援台灣地區的可能性較大。但中等強國對台灣地區的支援可能僅局限于外交層面(例如配合美國對中國實施經濟制裁)。由于中等強國在軍事實力上與中國相差懸殊、對台灣地區的支援存在不确定性,以及受到其他政策目标的影響,故中等強國軍事介入台海沖突的可能性較小,但可能會為美國的軍事介入提供支援。第二,中等強國無法對中國構成軍事威脅

在中國看來,中等強國(例如澳洲、加拿大、日本和英國)的軍事實力較弱,即使聯合起來也絕非中國的對手。

東南亞地區的中等強國更是不值一提,隻有印度具備較強的軍事實力,但目前在中印邊境方向上與中國進行軍事對峙。單憑這一點,來自東南亞方向的軍事壓力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中國真正關注的是日本的軍事動向,因為日本是唯一能夠對中國構成軍事威脅的中等強國。即便如此,日本在軍事上戰勝中國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IPP全球智庫縱覽|蘭德報告:中等強國在台海危機中的利益考量

2021年日本副首相兼财務大臣麻生太郎在東京發表講話,稱“台灣一旦出現問題”對于日本來說是危機事态,或将行使受限的集體自衛權。圖源:新華社第三,中國挑起台海沖突的可能性不大打造大國形象及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是中國目前的第一要務。挑起台海沖突,不僅會阻礙上述目标的實作,還會動搖政治基礎。

另一方面,中國是多邊主義的重要支援者,奉行不結盟政策,反對單邊主義,遵守主權平等、領土完整和互不幹涉内政原則,呼籲通過多邊機制解決領土争端,且倡導人權領域的國際合作。是以,許多中等強國視中國為“友好國家”、“值得信賴的合作夥伴”、“仁慈的地區大國”。

但仍有不少美國官員表示,中國挑起台海沖突隻是時間問題,其最終目的不是統一中國,而是挑戰和取代美國的霸權地位。

IPP全球智庫縱覽|蘭德報告:中等強國在台海危機中的利益考量

6月份的香格裡拉對話會上,美印太司令部司令塞缪爾·帕帕羅向《華盛頓郵報》聲稱美國有能力把台島變成“地獄景觀”。第四,中等強國的影響力受到多重因素的制約

21世紀以來,中等強國的影響力一直處于下降态勢,其原因有三:首先,中等強國(例如日本和英國),在外交上以美國馬首是瞻,已經喪失了戰略自主性。其次,中等強國的影響力(例如澳洲)僅局限于自身所處的地區,對其他地區的戰略關注度有限;最後,中等強國(例如加拿大)在軍事上的投入存在明顯的不足。上述因素導緻中等強國難以在台海危機中發揮調解作用。但可以肯定的是,大多數中等強國會在台海沖突爆發時,站在台灣地區的一邊。

政策建議

第一,中等強國應扮演台海危機的“調停者”

避免台海沖突,不僅符合中國和美國的利益,也符合中等強國的利益。對此,中等強國應在調解台海危機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然而,目前尚無中等強國具備影響中國或美國決策的能力。如果中等強國要扮演台海危機的“調停者”,就必須提升外交和軍事實力。

第二,中等強國應以經濟制裁手段迫使中國放棄攻台

中等強國應團結一緻,制定針對中國攻台時可能實施的經濟制裁手段。如果這項計劃得到美國及其盟友的配合,這樣就能夠對中國施加足夠大的壓力。當風險超出可承受範圍時,就會讓中國産生投鼠忌器的心理,進而迫使其放棄攻台。第三,中等強國應加強與美國的對話

加強對話有利于增進中等強國和美國對中國台海立場的了解,并消除雙方在中國威脅認知上的分歧。第四,中等強國應消除與美國在台海危機上的分歧

中等強國普遍認為,中國因正在“打造大國形象”及“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而不得不暫緩或放棄攻台。而美國則普遍認為,武統台灣是中國全球戰略的重要一環,其目的是挑戰和取代美國。

如果中等強國無法與美國在中國威脅認知上達成共識,将影響其在台海危機中的表現。

第五,美國應重視中等強國的擔憂

最新研究表明,中等強國的影響力呈逐漸下降的趨勢,這意味着中等強國難以對中美競争産生重要影響。到目前為止,這一趨勢尚未得到中美兩國高層的重視。

另一方面,中等強國内部存在諸多不确定因素,例如部分政治集團不贊同介入台海沖突,擔心因介入台海沖突而招緻中國的報複。

充分了解和消除中等強國的擔憂,有利于美國與中等強國在台海議題上形成合作關系。

第六,中等強國應提高戰略自主性

如果中等強國要扮演台海危機的“調停者”,就必須提升戰略自主性。實作這一步的前提是提升外交和軍事實力。隻有依靠牢固的軍事和外交實力作支撐,中等強國才能夠成為中美信任的中間人。一旦實作,中等強國的戰略自主性就會得到提升。這不僅有利于制衡中國在台海地區的活動,也有利于維護自身的國家安全。

★本文編譯:

曾輝 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 英文編譯

IPP全球智庫縱覽 | 拜登是否為遏制中國而推遲綠色轉型?

IPP全球智庫縱覽|蘭德報告:中俄軍事合作的未來前景

IPP全球智庫縱覽|歐洲智庫:美國對中國電動車加稅,會帶來什麼影響?

關于IPP

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IPP)是一個獨立、非營利性的知識創新與公共政策研究平台。IPP圍繞中國的體制改革、社會政策、中國話語權與國際關系等開展一系列的研究工作,并在此基礎上形成知識創新和政策咨詢協調發展的良好格局。IPP的願景是打造開放式的知識創新和政策研究平台,成為領先世界的中國智庫。
IPP全球智庫縱覽|蘭德報告:中等強國在台海危機中的利益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