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上午,旱情持續多日的臨朐縣迎來一場久違的降雨,地處丘陵地帶的辛寨街道蔣市店子村,格外受雨水關照:雨下得不急不緩,還沒有一絲風。此時的田間,隻有細雨打在玉米葉上的沙沙聲,這種美妙的聲音,莊稼人最愛聽。
“郎總,這場及時雨下來,你得省多少錢啊,咱們喝一杯祝賀一下。”雨中的玉米地裡,兩位撐傘的漢子,一邊開心地聽着雨聲,一邊開着玩笑。
開玩笑的漢子,是蔣市店子村黨支部書記邊其國,“郎總”名叫郎永濤,是臨朐縣金豐農業生産資料有限公司(下簡稱金豐公司)的負責人。一位村官和一位企業負責人,為何會雨天相約農田看莊稼?事兒還得從2023年9月份說起。
邊其國(右)與郎永濤正冒雨在地裡檢視玉米長勢。
蔣市店子村是一個山地丘陵村,村裡年輕人大多外出務工,再加上山地細碎化、缺少水源,村裡出現土地撂荒現象。另外,有些來村裡流轉土地的外地人,由于經營不善,跟村民産生糾紛,有的甚至一跑了之。“地怎麼種、地誰來種”成了問題。
2017年,在外經商的邊其國回村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如何盤活土地資源、農民和集體怎樣增收?這成了他重點關注的事兒。2023年,臨朐縣開始試點“黨建統領、四社共建”促進鄉村振興工作,由縣供銷社所屬金豐公司牽頭與各村合作,進行土地全托管服務。當年9月,經充分溝通交流,在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的支援下,該村與金豐公司達成合作。
“所謂四社共建,就是該項工作,由社群或村黨支部宣傳發動;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統一流轉土地;信用社等金融機構提供資金支援;供銷社所屬金豐公司具體實施。” 郎永濤介紹。
經前期宣傳發動、細緻準備,今年5月,該村合作社與金豐公司正式簽訂土地全托管協定,一期托管面積1000餘畝。
今年5月,金豐公司與部分村集中簽訂土地托管協定(資料片)。
“該村土地由我們托管,優點很多,首先是破解了目前地‘怎麼種、誰來種’的問題;其次,我們公司有實力,敢投入,比如完善這1000多畝地的配套水利設施、生産道路等,就投入了20多萬元;再一點,我們公司有專業技術人員,他們種地都是行家,保證同等條件下産量比一般農戶要高,因經營的面積大,是以我們對影響産量的每一個細節都很關注,這也是我經常往地裡跑的原因;我們在農資保障方面的優勢也很明顯,公司有各類配套機械,化肥、農藥等都是批量購進,能夠做到質優價廉。” 郎永濤介紹說,“關鍵是,我們是本土企業,農戶和村集體的收入肯定有保障。”
郎永濤算了一筆賬,當地農民如果自己種玉米,每畝需支付45-50元費用,而公司播種則隻需要30元左右。農戶種小麥,一般畝産量在600斤左右,而公司種畝産量則能達到1000斤。“生産投入少,糧食産量高,一少一多,不僅僅是生産效益的提高,更是耕地地力的提升、土地使用率的提高和國家糧食安全的保障。” 郎永濤說,“不論過去農戶家的田是低産田還是高産田,我們托管後,都能在産量提高的基礎上成為穩産田。”
為讓農戶吃上“定心丸”,今年5月份簽訂協定時,流轉土地的農戶就已拿到流轉費。村集體每畝一年也有了50元的穩定收入。
邊其國(左)正在與77歲的土地流轉戶齊萬順交流土地流轉收益配置設定情況。
在多方利好促進下,目前辛寨街道土地托管進展順利,雙山村1100多畝、龜山子村100多畝、埠西村260多畝都已托管,秋後蔣市店子村托管面積将超過2000畝。
“我們正在規劃建設一處糧食加工廠,屆時我們的糧食不僅可以外銷,還可以就地加工轉化,拉長産業鍊,為增加企業和農民收入進一步擴大托管面積打下更為堅實的基礎。” 郎永濤說。
大衆報業·農村大衆記者 王星 通訊員 陳泓宇 張書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