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在山西省昔陽縣南李家莊村,一個注定與文字結緣的生命降臨人間。二月河,原名淩解放,出生在一個革命家庭。
父親淩爾文和母親馬翠蘭都是解放前的老八路,為新中國的誕生奉獻了青春。父親曾帶領七八個人深入大山,将1000多個土匪收編為解放軍。
母親更是有"雙槍老太婆"的綽号,百發百中的槍法令人敬畏。然而,命運總是充滿戲劇性。年少的二月河對學習興緻缺缺,成績常常墊底,甚至多次留級。
他的心思總在琢磨如何下河捉小魚小蝦,或爬哪棵樹去掏鳥蛋。加上父母工作調動頻繁,他不得不一次次轉學,難以适應新環境。
1966年,已經21歲的二月河才從河南省南陽市第三高中畢業。誰能想到,這個看似平凡的少年日後會成為著名作家?1968年,23歲的二月河光榮入伍,成為一名工程兵。
他在山西大同地下100多米的巷道裡挖煤,每天揮汗如雨,不叫一聲苦。因表現突出,很快被提拔為幹事、指導員、副連長。
軍旅生涯帶他來到遼甯,那裡的古老廟宇和神秘碑刻喚醒了他心中沉睡的文學興趣。為了能讀懂碑文上的古老文字,二月河開始抄寫《聊齋志異》。
當身邊的戰友不解地問他為什麼這樣做時,他堅定地回答:"《聊齋志異》是文言文小說的巅峰之作,抄一遍能加深了解。
把這本書了解透了,'黑老虎(碑拓)'上的文字就難不住我了。"就這樣,他利用一年時間,将整本《聊齋志異》抄寫一遍,用掉的稿紙達1尺多厚。
這段經曆,如同一粒種子,悄然在二月河心中生根發芽,為他日後的文學創作奠定了堅實基礎。從此,一個軍旅青年的文學夢想開始萌芽,也為他後來研究清史,撰寫"落霞三部曲"打下了基礎。
二月河的故事,正是從這裡開始了新的篇章。歲月如梭,轉眼間二月河已28歲,卻仍是單身一人。在那個年代,這無疑是"大齡青年"了。
其實,二月河高中時曾有過一段刻骨銘心的初戀,兩人感情甚笃。然而,命運弄人,特殊年代裡二月河的家庭出身成了問題。
原來,他的爺爺淩從古曾雇人幫忙耕種,這段曆史被人挖了出來。女方父母堅決反對,二月河不願連累心上人,痛苦地提出分手。
此後的相親更是屢屢受挫。有人嫌他相貌平平,有人嫌他"官銜"太低,還有人嫌他出身不好。相親幾十次,沒有一個姑娘看上他。
二月河的父親淩爾文無奈之下,将擇偶标準降到隻要女方有份工作就行。就在二月河對婚姻心灰意冷之際,命運之神眷顧了他。
1973年的一個雨天,他與趙菊榮相識。這個比他小3歲的姑娘,在南陽市火車站鐵路工程處上班,身材高挑,模樣端正,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清澈純淨。
兩人相談甚歡,很快确定了戀愛關系。二月河常說,他對妻子的要求很簡單:"不聾不傻,下雨知道往家跑。"這句看似玩笑的話,實則道出了他對簡單純粹感情的渴望。
1973年底,在父親的操持下,二月河與趙菊榮舉辦了簡樸的婚禮。婚後,二月河的人生迎來了重大轉折。1978年,他從部隊轉業,進入南陽市卧龍區宣傳部工作。
然而,他并未安于現狀,而是利用業餘時間研究"紅學",撰寫多篇文章。1982年,他萌生了創作長篇曆史小說的想法。這個決定意味着要放棄穩定的工作,面對經濟壓力和創作的不确定性。
然而,趙菊榮堅定地支援了丈夫的決定。她說:"你寫吧,反正我有工作,隻要咱家有幹的,我就不會讓你喝稀的。"這番樸實的話語,讓二月河深受感動。
就這樣,在妻子的支援下,二月河辭去工作,開始了他的文學創作之路。這段經曆,見證了二月河如何在愛情和夢想的雙重考驗中,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趙菊榮的了解和支援,成為二月河追求文學夢想的堅強後盾。辭去工作後,二月河全身心投入到《康熙大帝》的創作中。
這是一段艱辛卻充滿希望的歲月。夏天酷暑難耐,他就将雙腿泡在涼水桶裡寫作,頭上還要系一條毛巾以防汗水滴落弄濕稿紙;冬天寒冷刺骨,手凍得幾乎握不住筆,他就用煙頭灼燙手腕來驅趕困意。
為了求證一段史實,他常常要翻閱幾十種權威曆史資料,始終秉持"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創作原則。妻子趙菊榮默默支援着丈夫的創作。
她每天騎自行車上班,接送孩子上下學,一個人操持家務。為了給丈夫增加營養,她甚至從市場上撿菜葉,在家喂雞、養兔、種瓜果。
看到丈夫疲憊時,她就陪他在屋後散步聊天,幫他調整思路。三年時光,322個章節,140萬字的鴻篇巨制終于完成。1985年,《康熙大帝》脫稿那天,二月河興奮得像個孩子,趙菊榮特意做了幾個丈夫愛吃的菜慶祝。
然而,喜悅之後等待他的是一場嚴峻的考驗。二月河懷着忐忑的心情,來到北京拜訪一位德高望重的前輩作家,希望得到點評和推介。
然而,等待他的卻是冷眼與輕視。那位前輩隻看了一眼書名,就不屑一顧地說:"創作曆史小說,必須要有曆史學家的深厚學養,文學家的高超造詣,你隻有中學畢業,這些要求還沒達到。
大陸沒有'大帝'之稱,滿清康熙皇帝還配不上'大帝'兩個字眼。"這番話如同一盆冷水,澆滅了二月河心中的熱情。他失落地回到家,妻子趙菊榮看出了丈夫的低落,溫柔地安慰道:"不要在意權威的看法,讀者的意見才是最重要的。
"懷着忐忑的心情,二月河将書稿寄給了出版社。令人欣喜的是,社上司和責任編輯都認定這是一部好書,很快予以出版。
《康熙大帝》一經面世,立即在社會上引起轟動,一時洛陽紙貴。讀者被書中描繪的曆史場景所震撼,被康熙的智擒鳌拜、親征噶爾丹、平定三藩等事迹所感動。
終于,《康熙大帝》榮獲河南省政府首屆文學大獎。當二月河捧着獎杯回家時,他和趙菊榮相擁而泣。這個獎項不僅是對二月河才華的肯定,更是對夫妻倆這些年辛苦付出的回報。
從此,二月河的文學之路開始走向輝煌。二月河的作品不僅在内地暢銷,還被引進到香港、中國台灣等地,以繁體豎版形式出版,在全球華人圈引起轟動。
他的小說多次被改編成電影和電視劇,版權收入十分可觀。2006年,二月河的版權收入超過1200萬元,在作家富豪榜上僅次于餘秋雨,排名第二。
除了"落霞三部曲",二月河還創作了《爝火五羊城》《光緒皇帝》等多部力作,同樣深受讀者追捧。特别是《雍正皇帝》的問世,被認為是百年一遇的佳作。
《乾隆皇帝》(6卷本)更是榮獲首屆姚雪垠長篇曆史小說獎。"三帝奇人"的美譽随之而來,二月河成為當之無愧的文壇名人。
他多次受邀參加央視的《百家講壇》《開講了》《焦點訪談》《走遍中國》等欄目,成為河南省的一張靓麗文化名片。然而,成名并沒有改變二月河樸實的本色。
即便收入豐厚,他依然保持着簡樸的生活方式,一件衣服常常穿十幾年。有時他穿着破洞背心去街邊買菜,遠遠望去就像一個普通的老農。
妻子趙菊榮偶爾提醒他注意形象,他總是笑呵呵地說:"我不是啥明星,就是一個寫書的。"傍晚散步時,二月河總是和街坊鄰裡親切交談,從不以名人自居。
無論是報刊亭的阿姨,還是烤羊肉串的小夥子,甚至是補鞋修鎖的老大爺,都能和這位著名作家輕松攀談。這種淡泊名利的态度,正是二月河能夠專注創作、不斷突破的關鍵所在。
他用自己的行動诠釋了什麼是真正的文人風骨,也為後輩樹立了榜樣。成名後的二月河,始終保持着軍人的本色和樸實的性格。
他對自己嚴格要求,生活簡樸,但在公益慈善方面卻十分慷慨。他多次慷慨解囊,資助了70多名大學生,為希望工程捐款40萬元。
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源于他對社會的感恩之心。2011年,當二月河被聘為鄭州大學文學院院長時,他做出了一個令人敬佩的決定:将全部工資捐出,設立"二月河獎學金"。
這一舉動不僅展現了他對教育事業的支援,更展現了他扶持文學新人的決心。在家庭生活中,二月河更是盡顯溫情。他的父親淩爾文退休後,一直跟随小兒子淩解兵生活。
每個星期天,無論多忙,二月河都會和妻子一起去看望年邁的父親。他親自為父親洗頭、按摩、剪指甲、洗腳,毫無怨言。
不僅如此,他還承擔了父親的所有生活開支,為父親購買各種戲曲唱片和CD光牒,滿足老人的興趣愛好。有一次,當二月河正在為父親洗腳時,老人突然感慨道:"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
"這句話深深觸動了二月河。他意識到,無論自己多麼成功,在父親眼中,他永遠是那個普通的兒子。這一刻,二月河深深體會到了自己的角色:不是大作家,不是高校院長,而是一個盡孝反哺的兒子。
二月河的為人處世,展現了一個成功作家的另一面。他用實際行動诠釋了什麼是平凡中的偉大,什麼是成功後的堅守。
這種品格,或許比他的文學成就更值得後人學習和傳承。2018年夏天,二月河的父親淩爾文老人不幸去世,這對73歲的二月河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他與妻子和弟弟一家悉心料理了父親的後事,内心充滿悲痛。然而,命運并沒有給二月河太多喘息的機會。父親去世不久,他就因心血管疾病被送往北京治療。
雖然病情一度好轉,但由于心肌長期缺血,引發了多種老年病,健康狀況每況愈下。病重期間,二月河始終保持着低調的作風。
他叮囑家人封鎖消息,謝絕探視,不願給上司、同僚和昔日戰友添麻煩。2018年12月15日,這位有着"三帝奇人"美譽的著名作家,因心髒衰竭離世,享年73歲。
二月河的離去,讓妻子趙菊榮和女兒淩曉陷入深深的悲痛。趙菊榮回憶起45年前那個雨天的初見,想起丈夫在逼仄的小屋裡揮汗創作的情景,淚水不禁濕潤了衣襟。
遵照二月河"不要驚動太多人,不給社會各界添麻煩"的遺願,趙菊榮低調處理了丈夫的後事。她将丈夫安葬在南陽北郊的紫山,墓地莊重肅穆,碑文由長江文藝出版社社長、二月河生前知己周百義親筆撰寫。
為了更好地傳承丈夫的精神,趙菊榮細心整理着二月河留下的劄記、書信、遺稿和拓片,準備捐獻給國家。這些珍貴的資料,将成為研究二月河和那個時代的寶貴财富。
二月河的女兒淩曉,受父親和爺爺的影響,選擇參軍入伍,并于2018年考入軍校。每當看到穿着軍裝的女兒,趙菊榮仿佛又看到了年輕時的丈夫,這給了她莫大的慰藉。
雖然二月河離開了,但他的作品和精神将永遠留存。他用一生诠釋了什麼是堅持夢想、珍惜親情、回報社會。從軍旅青年到著名作家,從默默無聞到功成名就,二月河的人生軌迹,仿佛一部勵志的傳奇,激勵着無數後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