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 達醫曉護 的第 5006 篇文章
“銅碗聲聲街裡喚,一瓯冰水和梅湯”,酸梅湯早在清朝就已盛行,今夕仍被世人所喜愛。近兩年作為新中式飲料也十分風靡,媲美“醬香茅台”等網紅産品,吸引了各大部落客及網友去中醫館打卡配酸梅湯,甚至出現了“一湯難求”的現象。那麼,酸梅湯究竟有何魅力吸引着世人?
酸梅湯是如何誕生的?
酸梅湯中最主要的成分是烏梅,為梅果的加工品,屬藥食同源之品。在商周時就有從新鮮的梅果中提取酸漿作為飲料的記載。南北朝時期,陶弘景提出了烏梅的藥用及服用方法“傷寒煩熱,水漬飲汁”,這藥用的烏梅汁,可以算作酸梅湯的前身。梅汁飲料出現于宋代,已經比較接近現代的酸梅湯,如《武林舊事》中所說的“鹵梅水”。元代《飲膳正要》《居家必用事類全集》中的"白梅湯"、"熟梅湯",說明世人已對此類飲料有梅湯的命名。
我們現在所喝的酸梅湯出現在清代。相傳滿族人喜食一種主要由玉米面發酵而成,用來解油膩的酸湯子。原本常年生活在東北的滿族人非常不适應北京的氣候和地理環境,加之酸湯子長期飲用易助濕生熱,增肥長胖。是以乾隆下令對酸湯子進行改良,由烏梅、山楂、陳皮等組成酸梅湯問世而出,據說乾隆茶前飯後都喝酸梅湯,而且推薦其為宮廷日常保健飲料,故有“清宮異寶禦制烏梅湯”的美稱,後酸梅湯傳入民間,成為了深受老百姓喜愛的大衆飲品。
酸梅湯為何是消暑佳品?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由烏梅、山楂、甘草、陳皮、冰糖等組成的酸梅湯具有生津止渴、行氣健脾的功效。夏季天氣炎熱,人體毛孔開洩,出汗較多,容易耗氣傷津,出現口燥咽幹、食欲下降、疲勞燥熱、倦怠乏力等不适。酸梅湯中的主要成分烏梅,味酸不僅斂汗,還能收斂元氣;甘草、冰糖補中益氣,而且味酸的烏梅與味甘的甘草、冰糖搭配,還可以滋生補充津液以緩解口燥咽幹等症狀,即中醫常說的“酸甘化陰”。山楂、陳皮消食行氣,非常适合夏日食積、食欲不振人群。加之長夏時節暑邪易夾濕,陳皮還能行氣燥濕。是以雖然作為飲品酸梅湯四季皆宜,但尤其為夏季推崇,可以說是居家必備之消暑佳飲。
酸梅湯隻能夏季消暑嗎?
酸梅湯不僅能解暑,還是一個多邊形戰士,切勿低估其為單純的消暑飲品。
主要成分烏梅含有大量的酸性物質,可刺激促進唾液腺與胃液腺的分泌,不僅生津止渴,還能醒酒,緩解暈車、暈船。烏梅中的酸性物質可清除體内自由基,促進膽汁分泌,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水準。而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山楂則有降脂、降壓、擴張冠狀動脈等作用。是以,對于高血壓、高血脂、高膽固醇和心腦血管患者,酸梅湯是非常值得推薦的養生飲料。屬中醫肝火旺的人群也比較适合飲用酸梅湯,不僅能平降肝火,還能幫助脾胃消化、滋養肝血。另外,酸梅湯還具有一定的緩解咽喉疼痛,加速傷口愈合等作用。
酸梅湯有無使用禁忌?
酸梅湯作為大衆飲品雖然好,但并不是人人都适合。酸梅湯一般要加入冰糖矯味,糖尿病患者不宜多飲,或制作時不放冰糖;酸梅湯中的山楂有活血化瘀的作用,不适合有習慣性流産病史的孕婦及月經量較多人群大量飲用;烏梅、山楂味酸,對胃腸黏膜有一定刺激,是以脾胃虛弱、燒心反酸等患者不适合飲用;兒童脾胃功能較弱,也盡量少喝為宜。
酸梅湯如何煎煮更健康美味?
最後再為大家介紹一款居家自制桂花酸梅湯的方法:
成配置設定料:烏梅30g、山楂30g、陳皮9g、甘草6g,适量冰糖及桂花。
制作方法:取烏梅、山楂、陳皮、甘草,加入1500-2000毫升清水中浸泡半小時後進行煎煮,煮沸後轉小火再煮半小時,加入桂花,煮3~5分鐘,注意桂花煎煮時間不宜超過5min,久煮會影響桂花的香氣,再根據個人口味加入适量冰糖。一份酸甜可口的酸梅湯就熬制成功啦!
作者:海軍軍醫大學中醫五年制2021級 鐘永鑫
指導:海軍軍醫大學中醫系中藥方劑教研室 張慧卿
項目資助:第一輪上海市健康科普人才能力提升專項(JKKPYC-2022-10)
部分圖檔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予以删除。
所有人名和地名均為化名,如有雷同,純屬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