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林則徐厲害,他的女兒更是不同凡響的人物,至今祠堂香火依舊鼎盛

#長文創作激勵計劃#

林則徐是清朝末年傑出的愛國大臣,他積極參與硝煙禁煙運動,堅決維護了人民的權益。盡管在後來遭受了清政府與英國勢力的打壓,仍然為國家作出了卓越貢獻。

今天我們要聚焦的是林則徐及其女兒的故事。

林則徐的女兒為何能夠讓祠堂香火依舊鼎盛?

林則徐生于1785年,正值嘉慶年間。嘉慶朝代正處于清朝由盛轉衰的關鍵時刻。在嘉慶之前,康乾時代是清朝的鼎盛時期,而嘉慶朝面臨了康乾時代遺留的各種問題和挑戰,時局正發生深刻的變革。

嘉慶朝繼位之時,政治腐敗和A錢現象愈發嚴重。官員們陷入貪腐的泥淖,官員任命制度的滞後也使得政府難以有效治理。

林則徐厲害,他的女兒更是不同凡響的人物,至今祠堂香火依舊鼎盛

在反腐工作告一段落後,嘉慶皇帝着手禁煙。面對政治腐敗問題,嘉慶皇帝堅決主張禁止鴉片,對英國侵略者在沿海的擾亂行為保持高度警惕。他兩次頒布禁煙令,指令停止對鴉片的征稅,并且嚴禁鴉片輸入。明文規定除了禁止鴉片輸入外,還明令禁止種植。

嘉慶皇帝敏銳地察覺到洋鬼子的陰謀心機,明智地以堅決的态度予以拒絕。他再次拒絕了英國提出的建立外交關系和開辟通商口岸的要求。

實際上,禁煙在清朝早有先例,雍正七年,雍正皇帝因鴉片湧入中國而頒布了第一項禁煙法令,開啟了清朝禁煙的序幕。盡管頒布了禁令,但是鴉片貿易卻一直屢禁不止。

随着鴉片走私的不斷猖獗,清朝不僅有大量臣民淪為瘾君子,還導緻大量白銀外流。到了道光十八年,僅廣東一省每年因鴉片外流的白銀就高達三千萬兩。

問題逐漸加劇,使得道光皇帝的憂慮更加沉重。在這種情況下,他毅然決定,必須采取措施絕對杜絕鴉片問題。而正是在這個緊要時刻,林則徐應運而生,完成了虎門銷煙的壯舉。

林則徐厲害,他的女兒更是不同凡響的人物,至今祠堂香火依舊鼎盛

為了應對不測之事,道光皇帝決定派遣一位深得自己信任、為官清正、辦事幹練的官員專門負責禁煙事務。林則徐是嘉慶十六年的進士,後來擔任了翰林編修、江蘇按察使、東河總督、江蘇巡撫、湖廣總督等職務。

這位官員完全符合道光皇帝對禁煙官員的預期。是以,道光皇帝指令林則徐前來北京商議禁煙事宜。林則徐是以被委任為欽差大臣,前往廣州負責禁煙工作。

林則徐的禁煙行動遠非簡單的收繳行為。他深知要想從根本上消除鴉片問題,不僅要從清國的毒販和吸食者入手,還要牽制國外的供貨商。是以,他特意整頓水師,要求對可能存在走私通道進行嚴防死守,并開始收繳洋人手中的煙土。

外商們看到林則徐的決心,紛紛表示願意上繳鴉片。盡管口号響亮,但實際上他們隻是形式主義,過場式地交出極少量的鴉片。林則徐大感憤怒。

林則徐趁勢向外商發出了交出鴉片的最後通牒:如果不交出鴉片,明天10點我就先殺兩個人立威。他不僅如此,還封鎖了外商聚居地——廣州十三洋行,并切斷了他們的飯食。接着,英國商人交出了20,280箱鴉片。

林則徐厲害,他的女兒更是不同凡響的人物,至今祠堂香火依舊鼎盛

為了更深入地了解外商的活動,林則徐十分仔細地觀察他們,專門收集洋人的小傳單、各種書籍等資訊,還查閱相關檔案,積累了足夠的知識後開始采取行動。

為了銷毀煙土,林則徐選擇了距離廣州城約一百多裡的虎門。他指令人們在虎門灘的高處挖了兩個15丈見方的銷煙池,池子前面設有一個涵洞,通向大海,後面有一個水溝用于注水。

銷煙的民夫們首先将池子灌滿水,然後将一包包海鹽倒入池内,再将鴉片切成四瓣扔進水裡。等煙土浸透後,他們再将一擔擔生石灰倒入池子。

不一會兒,池子裡猶如開鍋一般,黑色的鴉片在池中翻滾,一團團白色煙霧從池中升騰,彌漫在整個虎門灘上。

圍觀的群衆歡呼雀躍。在雷鳴般的歡呼聲中,通往大海的涵洞被打開,銷毀的鴉片被澎湃的海水沖走。

兩萬多箱鴉片,竟需23天方才全部銷毀。這一壯舉大大提升了中國人民的士氣,也徹底打擊了外國侵略者的威風。

林則徐是以受到許多圍觀老百姓的歡呼和叫好,他坦然無私的行為深深赢得了人們的敬佩。作為中國近代開啟眼界的第一人,林則徐的遠見和氣概讓人為之折服,對其後人的情況也常引起人們的好奇。

林則徐厲害,他的女兒更是不同凡響的人物,至今祠堂香火依舊鼎盛

林則徐一生對發妻始終如一,未娶其他妾室,所有子女均出自發妻之手。他雖是鐵血之人,卻并非莽撞之輩,生活中熱愛追求美好。

在擔任雲貴總督期間,有一年中秋,一家人共飲賞月于園中。林則徐無意中提到,雖然風景美好,但缺少幾盞宮燈和蘭花。這番無心之言卻引起了關注。幾天後,園中竟然挂起了宮燈,蘭花盛開。

雖然林則徐感到高興,但妻子鄭淑卿卻頗感不安。她直言不諱地告訴丈夫,這些花燈雖美,卻是别人投其所好,純粹因為你身居高位。這樣下去,你可能會陷入别人的算計而不自知。

這番警示讓林則徐深感覺醒,于是他立即命人撤去宮燈和蘭花。

此後,林則徐深刻銘記夫人的勸告,嚴格限制自己的言行。同時,他崇尚節儉,将更多精力用于了解和解決民間疾苦,因而深得百姓愛戴。

林則徐和鄭淑卿共育八個子女,其中真正成年出嫁的女兒有三人,分别是長女林塵譚、三女林普晴、四女鄭林氏。長女林塵譚由林則徐安排嫁給當時還隻是窮學生的劉齊銜。當時的林則徐已是政壇上備受矚目的實幹型官員,他看中了劉齊銜的勤奮好學,堅持讓長女嫁往劉家。

三年後,劉齊銜成功考中舉人,緊接着的一年,他更是一鼓作氣考中了進士。此後,劉齊銜多次在地方為官,調任多地,屢次擔任要職。

盡管劉齊銜出身貧寒,但他擁有出色的商業頭腦。他利用自己的俸祿投身商業,積累了大量财富,成為當地的巨富。

林則徐厲害,他的女兒更是不同凡響的人物,至今祠堂香火依舊鼎盛

林則徐的三女兒,林普晴,可謂林家子女中最為傳奇的一位。18歲時,她的哥哥林汝舟向父親建議将林普晴嫁給當時還是一名默默無聞的小官員的沈葆桢。

林則徐仍舊發揮了他獨到的識人能力,像當年為長女物色夫婿一樣,答應了這門親事。随後,沈葆桢與林普晴成婚,沈葆桢在之後高中進士,進入翰林院,後來更是擔任了朝廷的重要職務。

至于四女鄭林氏,史書未詳記她的名字,隻提到她的丈夫鄭葆中。鄭葆中一生隻是一名秀才,未曾出仕。林則徐并未知情,四女兒婚姻完全由她自己主宰,但林則徐在婚後得知此事後,隻能接受了女兒的選擇。

林則徐的三女兒林普晴成為其中最為知名的一位。林則徐的言傳身教對林普晴産生了深遠的影響。林則徐曾對林普晴的文字感到驚奇,贊揚她有着男兒氣概,預言她必定能夠孝順家庭,忠誠國家。

果然如此,太平天國運動席卷全國時,林普晴憑借着堅韌不拔的精神和辛勤努力,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林普晴從小接受了純正的家庭教育,她是一個賢淑端莊、知書達禮、見識淵博的女子。父親林則徐也認為她非同尋常,傾心培養。每當林則徐上朝回來,林普晴都會細心聆聽父親在決策軍國大事方面的見解,受益匪淺。

婚後,她全心輔佐丈夫讀書理事,兩人相敬如賓。然而,在沈葆桢擔任九江知府後不久,國家陷入了戰亂。太平天國的金田起義席卷整個江西,沈葆桢正忙于各屬縣的募兵籌饷,隻留下林普晴坐鎮上饒。突然,大批太平軍蜂擁而至,試圖攻占上饒城。

林則徐厲害,他的女兒更是不同凡響的人物,至今祠堂香火依舊鼎盛

太平軍的猛攻讓上饒城内的老百姓們備感惶恐,與此同時,不少地方官員紛紛收拾行裝,準備逃離。城内的将士軟弱無力,城池孤立,整個局勢一片混亂。

有人勸告林普晴早日逃難,然後再設法與丈夫會合。然而,林普晴并不願苟且偷生,她決心留在城中,完成守城的使命。她告訴部下,若太平軍攻入上饒,她将以自己的生命捍衛城池。

幸好在平時受到父親和丈夫的熏陶,林普晴對于用兵之道也略有了解。她找到城中守軍的頭領,商議制定守城之策,并毫不猶豫地打開府庫,拿出所有的存糧來激勵軍隊。守軍在城牆上英勇奮戰,而林普晴則親自率領城中婦女們做飯,送上城牆,軍中将士深為沈夫人的義舉所感動,紛紛誓死保衛城池。

然而,情勢依然嚴峻。林普晴意識到,上饒城内的守軍數量有限。她決定尋求離上饒不遠的玉山鎮總兵饒廷選的幫助。饒廷選曾是林則徐的舊部,如今隻有請他出兵相援,才有可能解救上饒的危局。

然而,玉山鎮同樣戰事頻仍,饒總兵是否肯冒險相救呢?為了感動饒廷選,林普晴毅然齧破中指,用鮮血書寫了一封求援信。

林則徐厲害,他的女兒更是不同凡響的人物,至今祠堂香火依舊鼎盛

援軍的到來需要時間,而林普晴面臨如何守住兩天的困境。鑒于太平軍擅長使用滾地龍(即挖掘道地)的戰術攻城,林普晴靈機一動,立即下令守城的将士沿城牆内側緊急挖掘一道濠溝,深八尺、寬五尺。這樣一來,一旦敵軍從地下攻城,必然會掉入濠溝,行迹暴露無遺。

在林普晴巧妙的戰術指揮下,上饒軍民成功挺過了兩天的困境,赢得了寶貴的時間。與此同時,饒廷選派出的援軍與沈葆幀率領的兵馬齊聚,加上城内的部隊,形成了三路合圍之勢。他們英勇血戰七天七夜,最終成功解救了上饒。

林普晴的英勇事迹廣為傳頌,被譽為巾帼英雄。随後,因為長時間的奔波和勞累,林普晴的身體漸漸垮了下來。在1873年,林普晴因病辭世,享年五十二歲。得知這個噩耗後,沈葆桢痛不欲生。

清朝名臣左宗棠親自為她送來挽聯,稱贊她的高尚品德,認為她“忠于家,忠于國,一生光榮”。朝廷和百姓為了表達對她的敬意和懷念之情,共同為她修建了祠堂。她的英勇事迹至今傳頌不衰,她的祠堂香火依舊鼎盛。

總結:從林普晴的出生到最終的早逝,她的事迹展現出一位傳奇女性的形象,深刻影響着周圍的百姓和晚清時期的女性們,猶如一盞燈塔,照亮着前行的道路。

她并未因高貴的身世而驕傲自滿,勇敢面對困難,毅然挺身而出,英勇指揮平息了亂局,最終取得了豐功偉績。這位巾帼英雄的精神值得今日我們永遠銘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