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115師師長林總率主力南下,準備在呂梁地區開辟新的抗日根據地。
沒想到的是,由于他身穿繳獲來的日軍大衣、騎着繳獲來的日本戰馬,被閻錫山部哨兵開槍擊中,差點要了命。
傷勢嚴重,林總隻能回到後方治療,部隊該由誰帶呢?毛主席和滕代遠覺得羅榮桓不錯,可以兼任代師長。
但八路軍總部的朱老總、彭老總,更屬意軍事幹部出身的陳光。兩道指令相差幾個小時,最終是陳光成為115師代師長。
說起來這不是陳光第一次代林總了,1936年林總到抗大擔任校長,陳光也代理過紅一軍團軍團長。由此可見,中央上司們都非常器重陳光,有将他當成林總接班人培養的意思。
按道理來講,陳光能得到如此重視,這個“代”字隻是過渡,隻要表現出色,成為正職不過時間問題。
但現實是,他當了5年代師長,始終沒有轉正,後來還直接被調回延安了。為何如此呢?
山東本土武裝的主要負責人黎玉曾說出過一個觀點:陳光不懂戰術,愛死打硬拼,給部隊造成不小的傷亡。
115師會入魯發展,跟黎玉有很大的關系。此人在1936年擔任中共山東省委書記,一直在積極發展革命。
全面抗戰爆發後,黎玉上司山東省委發動多次武裝起義,并成功将起義力量儲存下來,整編為八路軍山東人民抗日遊擊支隊。
到1938年4月黎玉回延安彙報工作時,遊擊支隊已有25個團、2萬餘人的正規武裝,另還有一萬多民兵。
沒要中央的支援,山東能發展出這個成績,毛主席為之欣喜不已。有這麼好的群衆基礎,就該将山東打造成重點抗日根據地。
于是,主席下令115師代師長陳光、政委羅榮桓率師主力挺進山東。
1938年11月,115師分批出發,先是685團3000多人以“蘇魯豫支隊”番号向微山湖以西挺進,後陳、羅帶着師直屬部隊及686團5000餘人以“東進支隊”番号向魯西南挺進。
1939年3月,115師成功抵達山東,開始全力發展、拔除多個日軍據點。本來情況一片大好,沒想到115師很快就碰了個“釘子”,陳光還是以備受質疑。
日寇駐山東最高指揮官、第十二軍司令官尾高龜藏通過情報得知,“東進支隊”就是在平型關伏擊過日軍的115師,新仇舊恨湧上心頭,他決定派出重兵進攻。
他秘密集結兩個旅及十多個城鎮的守備軍共8000多人,兵分九路向泰西地區發起攻擊,想要一口氣吃掉“東進支隊”。
1938年5月9日,羅榮桓到東汶甯支隊傳達延安會議精神,駐紮在泰西陸房村一帶的師部,隻有陳光坐鎮。
這天偵察部隊像往常一樣前出10餘裡探查環境,發現有大批日軍在行動。由于這正好是日軍部隊換防的日子,陳光就沒引起重視。
誰能想到,這正是尾高龜藏的計策。他知道城鎮裡肯定會有八路軍的探子,大規模調動瞞不過所有人,是以就特意選在部隊換防期間進軍,導緻115師吃了大虧。
10日晚,日寇将陸房團團圍住,所幸他們不善夜戰,沒有對準備不足的八路軍發起進攻,給了一定的喘息時間。
陳光見情況緊急,便率大隊人馬往西南方向突圍,然而到達大汶河一帶時,發現南岸已被封鎖,隻好下令折傳回大峰山方向。
11日天剛亮,日寇朝着陸房上空打出三發信号彈,這是他們約定的進攻信号,随即炮兵發動攻擊。
此時的敵我力量非常懸殊,被圍的八路軍隻有1000餘人是戰鬥人員,而尾高龜藏集結了5000多日軍、近3000僞軍,看起來毫無勝算。
好在這1000多人大部分都是走過長征的老紅軍,作戰經驗豐富,即便被圍,也沒有慌亂,仍然冷靜對敵。
隻是,本該出面鎮定人心的代師長陳光,表現得就有些不盡人意。部隊撤往大峰山方向的途中,日寇進行猛烈轟擊,115師機關大隊的騾馬受到驚吓到處竄,整個師部都亂了套。
陳光本來就一天一夜沒吃沒睡,如此情況更讓他急火攻心,當即暈了過去。
幸好686團團長張仁初果斷下令讓1營、團特務連、偵察連迅速搶占附近的制高點,這讓我方暫時穩住局面。陳光蘇醒後,也派出師特務營搶占北、東兩個方向的制高點。
後來戰鬥膠着時,陳光又太激動,不在師部坐鎮,反而跑到了2營去抵前指揮,整整6個多小時不在師指揮部。
這怎麼說呢,雖然很有勇氣,但他是最高指揮,不統籌全局而關注一部,有些不太妥當。還好師部的參謀處長王秉璋、偵察科長李作鵬等人軍事能力也強,總體沒出什麼亂子,否則陳光還會有責任。
次日拂曉,115師沖出包圍圈,從戰損比來看,日寇傷亡1300多人,115師傷亡350多人,不算失敗。
但陳光戰前未察覺,戰鬥過程中又多有失誤,且傷亡的300多人大部分是老紅軍、是隊伍的精華、是開辟根據地的種子,是以部隊上下都對陳光有一定的意見。
時任山東縱隊政委的黎玉,雖然之前沒跟陳光接觸過,但也從内部戰報中看到了這些資訊。後來幾次配合作戰,黎玉也感覺陳光戰術有問題。
比如第三次甲子山讨叛戰役,陳光指揮115師教5旅、教2旅第6團、新111師、山東軍區2旅第5、第6團以及濱海軍分區獨立團等部進攻叛軍孫煥彩。
一開始打得很順利,但孫煥彩很快就龜縮到劉家東山一帶,利用堅固的工事,居高臨下頑抗。由于缺乏攻堅裝備,我方主攻的教5旅13團傷亡慘重。
這時原山縱上司人朱瑞就建議先撤,等待合适的機會再打。但陳光已經上頭,堅決不肯退,兩人在會議上争論拍桌。
羅榮桓無奈,隻能暫時休會,一個一個協調。最後羅帥下達指令,圍而不打,待敵人耗不下去要突圍時,再用炮轟。此法果然奏效。
如果按照陳光的打法,甲子山肯定能拿下來,但我軍付出的傷亡要大很多。黎玉也是見過很多次陳光一上頭就不顧後果,是以才給出評價:
他不講戰術,經常死打硬拼。一個負責軍事上司和指揮的人,總是動不動就下死指令攻打堅固的碉堡,導緻部隊傷亡重大。羅榮桓多次提出自己正确的意見,但這個人聽不進去。
陳光這個脾氣,可以說影響了自己的一生。後來在延安,他跟毛主席也有過不快;在東北,跟林總也鬧過沖突;在廣東,跟葉帥也拍過桌子。最終,就走了極端。
那麼高的起點,卻是這樣的結局,實在令人唏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