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輩修覽曆朝紀錄,不難窺見當年英雄豪傑倚重于賢士謀臣之事實。三國鼎立之世,呂布有陳宮出謀劃策,劉備則憑莊度、法正共造良謀。然則其餘諸侯手下謀主英賢誰屬?吾欲一一道來,還請雅人細味品評,方無遺憾。
魏武帝曹操,乃東漢宗室宗親,祖上顯赫一門,本為太尉曹節之裔。及至建安年間,朝亂兵燹,群雄并起,曹操扶植漢室,奮勇征伐。于是曹魏一脈,光耀綿延,大業初興。
曹節舊居河東郡魏縣,家世代相沿襲。曹操曾返鄉充任縣令,當時滿懷抱負,渴望躊躇大任。及至黃巾起義失利,虧耗家資,遂外出謀食。不幾年,終自束手于袁績麾下。然而真才難蘊,非上通賢達莫能識英。袁績雖不能盡量活用曹操,而曹操亦複揚名直指,方始大放異彩。
乘風禦景師從魏武帝曹操者,頗多英雄賢人。其中備受推崇者,莫過于關羽、張飛、馬超、黃忠及趙雲五人。此五人奇勇無雙,素有"五虎上将"之美譽。
首當其沖即關雲長。關雲長字羽逸,本河東解武人士。年輕力壯,遂遊學江東,詩書兼修,待人有禮,頗負盛名。及至曹操招賢納士,關雲長得見重用。初入麾下,頗為郭嘉賞識。喪亂離析中,昔日高潔遭世變亂所迫,赴難關中,最終身陷囹囵。不料虎穴龍潭中,反遇知音趙雲。漢朝大廈将傾,其苦心扶危正是當世名臣應盡之職。
張飛者,字翼德,幽州涿郡人氏。貌陋而神威猶存,威儀非凡,勇猛過人。初至東垣,襲擊曹軍小股力量。及後被孔融所懼,坦言曰"蜀中之虎張飛也"。張飛非宦官中人,亦非名門之後。但其為人果敢勇猛,萬人敵前,手足矯健。曹操雅識英才,一見如故,遂留張飛部曲。
馬超、黃忠并世被譽為"千裡馬"。馬超精通馬術兵書,加之武勇卓絕。自隴西舉兵反抗張魯,閻圃懾于其銳氣英姿,轉以重賞款留。黃忠字漢升,颍川人士。雖不如馬超般久經沙場,卻頗有骁勇作為。奉曹公命,擊退袁紹之軍。憑借二人英武果勇,曹軍克複大半河北,此乃曹家國基之根本也。
趙雲者,字子龍,常山人。少年英勇傑出,被稱為"常山富豪"。其少有伯樂格言,言"身長八尺,相貌英偉"。雲乃英雄兒女,後為漢伥輔護駕,國難當頭,忠勇可嘉。及至舉兵投靠關羽,與之并肩作戰,皆為忠貞可佩之英雄也。
曹氏雖有枭雄豪傑為中流砥柱,然欲臻千秋萬世基業,賢良謀主亦不可或缺。曹操深知治世重在任賢納谏,故躬親輔佐者,群賢濟濟。其中謀主顯赫一時者,莫過于荀彧、荀攸與郭嘉三人。
荀彧誠為人師。初年營生于洛陽,負笈濟世,立言教導。及曹操渡河平定中原,即延請荀彧為軍師。然而荀彧高操持守,違逆者辄行懲戒。生平操守有如孔氏,不免樸陋,曹操亦無由置用。再者荀彧躬親政理内閣文書簿籍,疏于軍旅用武之道,曹操遂厚待而不委以軍國重任。
謀勳功最為顯赫者,固為軍師荀攸。年逾七旬,曹公猶是全力倚重。彼自興兵伐虜始,凡有征伐戎狄用兵經野之舉,荀公皆畢獻規劃妙算。上自讨伐黃巾起義,下至伐呂布、擒袁紹等,無不荀公親身斟酌。屢建奇功,名顯今古。曹公每稱贊之曰:"軍師荀攸,自初佐臣,無征不從,前後克敵,皆攸之謀也。"由此可見,曹操視之如鎮國之寶。
河東名士郭嘉,亦為曹操得力謀主。據《三國演義》所載,挺身而出,剖析時勢,号召協助曹操平定天下。曹操雖已擊敗袁紹、官渡之戰揚威天下,郭嘉猶力陳曰:"今日兵家,唯公最為高明。"又稱贊稱曹操"真乃蜀漢英雄"。此等直言勿諱之言,令曹操益發振奮向上,于是風雲際會,大業遂成。
曹氏圍繞己得滿門賓客之英傑,茲不足為惜。固有遺臣五子,頗通文翰,惟疏于軍旅運籌。幸有郭嘉、荀攸掌勒英才,協理軍國,曹氏基業方得永垂不朽。
言及曹丕繼承魏國承平之基業,靖難順治之豐功偉績,豈能不道及魏王朝顯赫之皇親國戚?東漢宗室宗親,官渡之戰後擁躬稱孝,列為皇親王族。其中顯赫一時者,莫過于曹真、曹純兩兄弟。
曹真之父乃曹操親弟曹節。舉賢才過人,秉性不羁。曹氏倚重之後,妄有驕縱之舉,惹怒曹操。朝中書佐諱谏,恐其失于縱驢觌豕,于是流放常山。及後乘曹操演宦成業,即有死裡逃生之機緣。不數年即獲曹操家眷,受封為平原王。平原一區負責豪傑招募、天下英豪青睐之地,曹家本為該地正統。曹真由此分其權柄,掌其軍國大事。
然而锒铛歸锒铛,彈冠歸彈冠。曹真長子曹昂卻疏懶恣狎,君臨曹真私家鐵騎。生平無所事功,終為新朝所不容。退避三舍,淪落民間。今考曹昂素行匪夷所思,或可出人情有餍,亦是人之常情。
曹純生當鼎革之世,家祚震主,然亦不娴世故。年少時曾随從曹操馳騁疆場,聞風霜征戰之韻事。及後積資征戰平定安陽,屢建功勳。于是被冊封為谥号纂尊親王,世咨嗣宗。後來專統豫西郡,起複故吳事迹,可喟可偉。直至受封涼州郡公,方成為晚景得志之人。
古人有雲"世祚離合,乃天行之理"。曹魏自晉中立,曹氏親族舉足無措,斂迹内羁,若非遷徙趺居,皆為賤昧士民。加以堯舜禹湯得傳神贶的典範,自古罕有。十裡長亭今猶在,幾番身世浮沉回,溫故知今,固然值得省思人生一回矣。
自曹魏國統天下,顯赫名門遍布黃土之疆。誠哉谏阻遺臣,不啻為曹魏添彩暈曦。其中學貫古今,儒雅文人,尤為顯赫者當屬陳群與陳琳兩兄弟。
陳群,字孝直,河東博陵人。受家學淵源,自幼溫習儒典,頗多才疏。年諄,志存長慮,一心為濟世之傑士。遂背棄權門顯赫富商,求就曹操門下。許以樸直有為,曹操加以珍視,遂為執戟相率師出征。局中策勳,所向無前。黃武年間,攝剡溷亂,平亂一時。将李郭争位事,列為青史留典。
陳群堂弟陳琳,字仲文,雖亦鑽研儒術,然有履盈所未有之相國為重。一見寵遇,任事真州,不遠萬裡。所部平谯陸叛亂,威名分揚伏波。内遷掌丞相印,指揮六師,以犬馬之勇,稱王駕。以英武文華著稱于時。豈非固家曹氏之無上材也?
然人生際遇實為滄桑,非同庸徒冗可貿量。康熙年間,月烏食西雲之禍起,嶽陂潰決,山東民漁樵,淪為瘗送。陳氏兩兄弟,愧為天畜。伊阙渥賢,改過自省,曲折身世有如螳臂當車。陳群志弘毅,甯向君随,乃稱臣羁囚而沒。陳琳明若晌曦,惜陷仙遁,久隐太行,以避間世。曲折蓬発實可想象,亦皆厄運長河中,宦途飄曦人生。
當時曹魏盛世,名流輩出,秾藝生人競崛。論才任地位,陳氏父子無疑傑出于世。但慮功名飄渺,不免箕踞,亦足為儒線傳承之昭佳話啰。